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肯亞公共服務部人力資源發展司司長Simon M.Angote:中國老師傳授知識,分享中國經驗

過去在肯亞進行工商登記要經過15個步驟, 參加學習的學員們回來後, 根據中國的經驗以及本地的情況進行了改革, 目前工商登記步驟已經減少到了2個。

非洲的現代化本質上是人的現代化, 培養人才是支撐非洲經濟起飛的重要基礎, 也是中國對非援助的重點領域。

以公共服務能力領域的人力資源培訓為例 , 2008年起, 中國通過中國技術合作援助專案共同完成了《與中國科技合作援助培訓項目評估》報告, 這份報告梳理了我們和中國合作的所有項目。

我們還有另外一份報告, 這份報告包括所有為肯亞提供人力資源援助的國家和專案,

報告顯示, 在所有國家中, 中國援助的專案是最多的。 正是因為中國政府給予了我們很多支援, 使得許多肯亞年輕人得以前往中國學習。

《21世紀》:最初是從哪些項目開始合作的?

Angote:中國是通過中國技術合作援助項目(TCAP)和肯亞開展合作的。 主要有兩種合作形式, 一是1988年開始的教育獎學金項目, 由中國教育部負責, 資助肯亞學生前往中國大學深造, 學習醫學、法律和工程專業。 二是中國2000年開始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合作援助(TCDC), 是在南南合作框架下進行的。

肯亞是從2000年開始正式參與技術合作援助項目, 這個專案包括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專案, 主要是面向部級官員的。 專案是從2008年開始,

面向教育、文化、農業、貿易、能源、通訊、資訊技術、基礎設施、醫療(主要是中國具有豐富經驗的瘧疾控制問題)、環境(清潔水資源等)、公共管理、年輕外交官培訓、經商環境等各領域。 我們首批挑選了30名官員前往中國, 學習中國的成功發展經驗和模式。 培訓時間有兩周、三周、一個月不等。 後來, 中國又推出了碩士和博士專案, 入選者可以在中國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前後組織3個部長團

赴中國進修

《21世紀》:有多少人參與了這些項目?部級和司局級官員有多少人?

Angote:最近幾年來每年大概都有1200名左右的學員參加, 從2008年到2015年底, 肯亞一共有超過6000名學員參與這些專案, 包括短期和長期專案的培訓。 從2008年至今, 一共組織過3個部長級培訓團,

每個團大概是25名學員, 其中包括13名正副部長, 另外12名是司局級官員。 所以中國不僅是在幫助肯亞建設了很多基礎設施專案, 還為肯亞的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中國政府為所有學員提供資助。

《21世紀》:部長級培訓團學習的課程是什麼?部長團是和中國政府哪個部門合作的?

Angote:其中一個部長團的主題是“經濟與發展”, 另外兩個團的主題是“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 項目一般是由中國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AIBO)舉辦, 比如, 如果肯亞農業部長希望瞭解有關中國農業發展的經驗, 一般也是通過AIBO來牽線搭橋。 之後組成同一個團, 團員中可能有農業部長、貿易部長、醫療部長等等, 他們可以組團去中國學習並去中國農業部進行交流,

或者考察相關的貿易與醫療機構等。

《21世紀》:部長團裡有哪些部長參加?

Angote:2012年的部長團有39人參加, 有高等教育部長、醫療部長、基礎設施部長、貿易部長、資訊部長和副部長在內的不少部級官員都參團了。

《21世紀》:你們選擇到中國學習學員的標準是什麼呢?

Angote:通常, 中國政府在發出邀請時, 也會列明相應的人員資質要求, 比如要求是部級官員或者司局級官員等。 然後我們會向各個政府部門發通知, 請他們推薦相關人選。 在收齊報名資訊後, 我們將資訊提交給位於奈洛比的中國駐肯亞大使館經商處, 由經商處和中國相關部門決定最終人選。 所以說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參加這些項目的, 必須要符合相應的條件。

《21世紀》:部長班或者司局長班大概會在中國學習多久呢?

Angote:部長一般學習兩周。 司局級是三周到四周。 比如2016年第六批培訓專案, 除了報名資格要求外, 通知裡還會列明培訓舉辦的時間、地點, 具體的課程內容, 甚至是當地的天氣情況等。

你看這份“經濟和可持續發展規劃研討班”的通知裡寫明, 主辦方是中國發展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 工作語言是英語, 面向的是英語國家經濟部門的官員, 研討班規模是28人, 要求學員不超過45歲、身體健康, 具備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也寫明中國政府不會負擔學員親屬的費用。 同時, 研討班還將組織前往上海和杭州實地考察。

培訓, 就像打開了一扇門

《21世紀》:你有沒有參加過項目的培訓?

Angote:我參加過“公共管理和行政改革培訓班”,2016年9月2日到15日舉行的。另外我也陪同參加過一次“經濟與發展”主題的部長班。在肯亞很多人不瞭解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路橋等國企的地位和作用。在部長班上,中國老師向我們講解了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地位與作用,就像打開了一扇門。

我們的很多老師都在美國與英國受過教育,但是他們在講課中是用中國的價值觀來審視西方的經驗,非常有自信。

《21世紀》:其他學員也像你一樣認為課程有收穫嗎?

Angote:2016年7月我們召開了一次研討會,邀請了過去5年在中國參加過培訓的學員參加,中國駐肯亞的大使先生出席並致開幕詞。舉辦這次研討會的目的就是要瞭解中國舉辦的這些培訓班在能力方面的提高。

醫療部門的學員回饋稱,中國在治療和控制瘧疾方面的經驗對他們非常有幫助。農業部門學員表示,學到了不少中國在水稻種植方面的技術經驗。因為肯亞恐怖分子活動也不少,我們還派過警官去中國學習公共安全方面的課程,向中國同行學習如何使用應急設備;過去一年半裡,我們已經派過50名肯亞警官去中國學習,他們表示課程非常有意義。

我們還有去中國學習商務貿易談判的學員,他們也說課程很有幫助。有個項目叫商業再造(business reengineering)課程,指的是簡化行政許可流程,改善投資環境。過去在肯亞進行工商登記要經過15個步驟,參加學習的學員們回來後,根據中國的經驗以及本地的情況進行了改革,目前工商登記已經減少到了2個步驟。

《21世紀》:學位教育專案順利嗎?

Angote:你看這些是獲得獎學金的學員名單,寫明他們攻讀的專業,還有具體的大學。這些大學都是中國非常好的學校,比如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山大學等,還有浙江、上海、重慶等省市的重點院校。中國政府為入選的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專案的學員支付學費。

教育部門學員表示,在中國學習方法很容易上手,幾乎所有在中國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肯亞獎學金獲得者都能夠順利拿到學位。這些學員學成歸來後,中國駐肯亞經商處都會舉行歡迎儀式,邀請公共服務部部長參加,學員也會發言。而且碩士、博士學員在回國之後,按規定也要向公共服務部彙報學習情況。其他培訓班的學員回國之後,每個人都要提交總結報告,說明在中國學習的課程內容對促進肯亞發展的相關性,而且要寫出詳細計畫,如何把所學的中國經驗運用到工作中去。我們對部長學員還是普通學員的要求是一樣的,重點是如何將中國的經驗做法在肯亞實施。形成的定期評估報告都存放在圖書館裡。

《21世紀》:我知道中國商務部也在舉辦關於中國經濟特區、工業園區方面的培訓班,肯亞有沒有派學員參加?

Angote:我們有參加兩個關於經濟特區的培訓班。還有貿易便利化、區域經濟合作等相關的培訓班。對這類的培訓班中國政府要求的是中高層幹部,不面向低級官員。

希望安全、海洋等領域增加課程

《21世紀》:從你的角度看,未來肯亞還急需哪些方面的培訓?

Angote:我們提出過相關的建議,包括增加公共政策、安全和ICT、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整形外科和腦外科的醫學學位課程等。我們希望中國方面能夠提供法醫學的培訓班。在碩士學位方面,我們還希望能夠新增工程、農業、經濟管理、醫學、公共政策和管理、安全等方面的獎學金;在博士學位方面,我們希望新增工程、農業、醫藥等方面的獎學金,這些都是中國有著豐富經驗的領域。這些訴求並不是公共服務部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匯總了各個政府部門的意見形成的。目前中國政府已經開始給肯亞學生提供這些專業的獎學金了。

可以說,肯亞在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方面最大的夥伴是中國。英國、美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加起來都沒有中國多。

《21世紀》:你剛才提到,中國企業在這裡也提供一些人力資源的培訓,能舉一些例子嗎?

Angote:中國路橋等公司為肯亞員工提供很多在職培訓,使員工具備相應的工作技能,甚至包括培訓安保人員使用員警裝備等。這些都不是我們公共服務部提供的。這裡最大的一個體育中心,還有一家醫院都是中國建的,而且他們還培訓了醫務人員。這些培訓都是針對特定崗位的。

《21世紀》:從現在來看,中國所提供的培訓名額能否滿足肯亞政府官員學習的需求?你會不會建議增加名額或者增加課程?

Angote:已經提出了建議。我們並不會建議要增加新的名額,而是提議希望在比如安全、海洋等領域增加課程。我們最想瞭解的就是中國怎麼做到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的。也希望向中國學習如何充分利用海洋資源。中國有13億人口而不需要到處去借糧食,肯亞只有4400萬人口,氣候也適宜,糧食尚且不能自足,所以我們非常希望學習中國的經驗。但是具體還要看中國政府能安排多少資源。

《21世紀》:中國向肯亞傳授了糧食自給自足的經驗嗎?

Angote:目前還沒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希望舉辦相關的培訓班。我們從中國改革的經驗中學到了非常重要的一課,就是不能全盤照抄照搬別人的東西。就像中國人所說的,要摸著石頭過河,改革要循序漸進。中國從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總體來說是非常成功的,我們希望從中國的實踐中獲取寶貴的經驗。在反腐敗方面也是,中國最近幾年對反腐問題非常重視,這是非常重要的,讓民眾相信政府是嚴肅對待反腐問題的。

《21世紀》:肯亞政府可以和中國政府開展多方位的合作,包括邀請中國在農業、改革開放等領域的專家到肯亞來授課,這樣就能讓更多的肯亞官員得到培訓機會。

Angote:我們也正在與經商處溝通研究國內培訓專案,請一些中國專家來肯亞授課,由肯亞方面負擔機票、食宿,我們就可以讓更多的相關政府部門的官員來接受培訓。因為每次肯亞學員去中國學習的機票、食宿等成本都很高,這些錢如果拿來請專家到肯亞來授課,可以請更多的專家,惠及更多的學員。我們是中國老師的學生,我們不僅能從老師那裡學到知識,還能分享中國的經驗。

Angote:我參加過“公共管理和行政改革培訓班”,2016年9月2日到15日舉行的。另外我也陪同參加過一次“經濟與發展”主題的部長班。在肯亞很多人不瞭解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路橋等國企的地位和作用。在部長班上,中國老師向我們講解了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地位與作用,就像打開了一扇門。

我們的很多老師都在美國與英國受過教育,但是他們在講課中是用中國的價值觀來審視西方的經驗,非常有自信。

《21世紀》:其他學員也像你一樣認為課程有收穫嗎?

Angote:2016年7月我們召開了一次研討會,邀請了過去5年在中國參加過培訓的學員參加,中國駐肯亞的大使先生出席並致開幕詞。舉辦這次研討會的目的就是要瞭解中國舉辦的這些培訓班在能力方面的提高。

醫療部門的學員回饋稱,中國在治療和控制瘧疾方面的經驗對他們非常有幫助。農業部門學員表示,學到了不少中國在水稻種植方面的技術經驗。因為肯亞恐怖分子活動也不少,我們還派過警官去中國學習公共安全方面的課程,向中國同行學習如何使用應急設備;過去一年半裡,我們已經派過50名肯亞警官去中國學習,他們表示課程非常有意義。

我們還有去中國學習商務貿易談判的學員,他們也說課程很有幫助。有個項目叫商業再造(business reengineering)課程,指的是簡化行政許可流程,改善投資環境。過去在肯亞進行工商登記要經過15個步驟,參加學習的學員們回來後,根據中國的經驗以及本地的情況進行了改革,目前工商登記已經減少到了2個步驟。

《21世紀》:學位教育專案順利嗎?

Angote:你看這些是獲得獎學金的學員名單,寫明他們攻讀的專業,還有具體的大學。這些大學都是中國非常好的學校,比如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山大學等,還有浙江、上海、重慶等省市的重點院校。中國政府為入選的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專案的學員支付學費。

教育部門學員表示,在中國學習方法很容易上手,幾乎所有在中國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肯亞獎學金獲得者都能夠順利拿到學位。這些學員學成歸來後,中國駐肯亞經商處都會舉行歡迎儀式,邀請公共服務部部長參加,學員也會發言。而且碩士、博士學員在回國之後,按規定也要向公共服務部彙報學習情況。其他培訓班的學員回國之後,每個人都要提交總結報告,說明在中國學習的課程內容對促進肯亞發展的相關性,而且要寫出詳細計畫,如何把所學的中國經驗運用到工作中去。我們對部長學員還是普通學員的要求是一樣的,重點是如何將中國的經驗做法在肯亞實施。形成的定期評估報告都存放在圖書館裡。

《21世紀》:我知道中國商務部也在舉辦關於中國經濟特區、工業園區方面的培訓班,肯亞有沒有派學員參加?

Angote:我們有參加兩個關於經濟特區的培訓班。還有貿易便利化、區域經濟合作等相關的培訓班。對這類的培訓班中國政府要求的是中高層幹部,不面向低級官員。

希望安全、海洋等領域增加課程

《21世紀》:從你的角度看,未來肯亞還急需哪些方面的培訓?

Angote:我們提出過相關的建議,包括增加公共政策、安全和ICT、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整形外科和腦外科的醫學學位課程等。我們希望中國方面能夠提供法醫學的培訓班。在碩士學位方面,我們還希望能夠新增工程、農業、經濟管理、醫學、公共政策和管理、安全等方面的獎學金;在博士學位方面,我們希望新增工程、農業、醫藥等方面的獎學金,這些都是中國有著豐富經驗的領域。這些訴求並不是公共服務部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匯總了各個政府部門的意見形成的。目前中國政府已經開始給肯亞學生提供這些專業的獎學金了。

可以說,肯亞在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方面最大的夥伴是中國。英國、美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加起來都沒有中國多。

《21世紀》:你剛才提到,中國企業在這裡也提供一些人力資源的培訓,能舉一些例子嗎?

Angote:中國路橋等公司為肯亞員工提供很多在職培訓,使員工具備相應的工作技能,甚至包括培訓安保人員使用員警裝備等。這些都不是我們公共服務部提供的。這裡最大的一個體育中心,還有一家醫院都是中國建的,而且他們還培訓了醫務人員。這些培訓都是針對特定崗位的。

《21世紀》:從現在來看,中國所提供的培訓名額能否滿足肯亞政府官員學習的需求?你會不會建議增加名額或者增加課程?

Angote:已經提出了建議。我們並不會建議要增加新的名額,而是提議希望在比如安全、海洋等領域增加課程。我們最想瞭解的就是中國怎麼做到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的。也希望向中國學習如何充分利用海洋資源。中國有13億人口而不需要到處去借糧食,肯亞只有4400萬人口,氣候也適宜,糧食尚且不能自足,所以我們非常希望學習中國的經驗。但是具體還要看中國政府能安排多少資源。

《21世紀》:中國向肯亞傳授了糧食自給自足的經驗嗎?

Angote:目前還沒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希望舉辦相關的培訓班。我們從中國改革的經驗中學到了非常重要的一課,就是不能全盤照抄照搬別人的東西。就像中國人所說的,要摸著石頭過河,改革要循序漸進。中國從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總體來說是非常成功的,我們希望從中國的實踐中獲取寶貴的經驗。在反腐敗方面也是,中國最近幾年對反腐問題非常重視,這是非常重要的,讓民眾相信政府是嚴肅對待反腐問題的。

《21世紀》:肯亞政府可以和中國政府開展多方位的合作,包括邀請中國在農業、改革開放等領域的專家到肯亞來授課,這樣就能讓更多的肯亞官員得到培訓機會。

Angote:我們也正在與經商處溝通研究國內培訓專案,請一些中國專家來肯亞授課,由肯亞方面負擔機票、食宿,我們就可以讓更多的相關政府部門的官員來接受培訓。因為每次肯亞學員去中國學習的機票、食宿等成本都很高,這些錢如果拿來請專家到肯亞來授課,可以請更多的專家,惠及更多的學員。我們是中國老師的學生,我們不僅能從老師那裡學到知識,還能分享中國的經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