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四川造”地鐵盾構機登陸杜哈 助力2022年卡達世界盃

2017年5月26日, 海瑞克成都公司廠區, 工人們正在安裝900噸盾構機。

本版采寫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想玲 秦怡 攝影雷遠東

走進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的海瑞克,

線路長約41.4公里。 白錕說, 地鐵18號線從火車北站到環球中心一路往前, 歷經砂卵石、泥岩以及瓦斯地段, 地質結構複雜。 再加上18號線地鐵的設計運行時速較高, 難度可想而知。

26日, 成都市龍泉驛區海瑞克成都公司, 500噸盾構機設備擺放在廠區,

將做進一步調試完善。

不同於目前其他線路採用的1.5千伏直流制式供電, 18號線的盾構機採用2.5千伏交流制式供電, 這對接觸網高度要求更高。 為此, 經過多次研究論證和科學實驗, 專家組最終確定成都地鐵首次採用8.6米大直徑盾構機開挖隧道。 “一方面是滿足接觸網、車輛尺寸需求, 同時也能緩解列車高速運行時風阻、噪音的要求, 為乘客帶來舒適的乘車體驗。 ”白錕表示。

德國技術“聯姻”四川工藝

焊工培訓時間, 長達一年

包括18號線在內, 成都地鐵多條在建的線路使用的都是“四川造”的盾構機。

26日, 成都地鐵18號線施工工地。

“四川造”的背後, 也走過了一段不斷摸索的過程。 白錕透露, 海瑞克自身是德國企業, 對於工藝品質要求非常高, 以鋼結構中的焊接為例, 海瑞克的焊接人員必須要取得國內和歐洲兩個不同標準的焊接證。 “我們一開始招了不少焊接技術人員, 他們都有一定焊接基礎, 但是距離歐標還有一定距離。 ”白錕說, 為此, 公司專門對技術人員進行一對一培訓,

甚至遠赴德國本部進行培訓。 但儘管如此, 很多人甚至要花一年的時間, 才能適應他們的生產工藝。

為了和德國標準無縫對標, 除了自己培養技術工人外, 他們也在全川範圍內培育優質合作夥伴。 其中, 與中國電建水電七局聯合制造的盾構機, 日前已在德陽正式下線。 “這款盾構機也是為18號線量身定制的。 ”白錕說。

在白錕看來, 從“中國製造2025”到“德國工業4.0”, 其本質是對品質的高度關注, “專業的事情要找到專業的人來做。 ”他表示, 嚴把工藝品質, 從生產、組裝到服務, 一直尋找本地人才。

四川造登陸杜哈參與當地地鐵建設

助力2022年卡達世界盃

白錕很忙, 過去一年, 他的飛行距離多達16萬公里, 換算下來, 已經繞地球轉了4圈。

在記者採訪時, 他還陸續接到五六個的電話, 有的來自德國總部, 有的來自生意夥伴。 現在, 海瑞克成都公司的年產值已做到2.5億元到3.5億元, 他們的客戶也已遍佈全國乃至全球。

目前, 全國都在興起一輪“軌道交通建設熱”, 鄭州、武漢、南京在建地鐵使用的盾構機都是“四川造”。 白錕說, 在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 公司正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他們的產品搭乘“蓉歐快鐵”, 走進歐洲市場, 乘著“一帶一路”到了馬來西亞等國。 卡達首都杜哈將在2022年舉辦世界盃, 為此, 當地政府大手筆投入建設地鐵。 海瑞克成都公司也看中了這個商機, 將很多盾構機輔助設備賣到了杜哈。 往年, 一年出口額度約3000萬元, 到2022年卡達世界盃那一年, 這個資料遠遠超過之前的平均值。

由於盾構機是超大體量的非標設備,運輸是個極大的難題。盾構機整機出口十分費勁,但是“四川造”盾構機漂洋過海,還是一路走到了新加坡。那一次,“成都造”出口了兩台盾構機到了新加坡,可以說,為新加坡地鐵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另一方面,國內盾構機生產已進入飽和狀態,未來的“四川造”將何去何從?對此,白錕也有自己的思考。“‘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再製造’。我們覺得這就是我們發展的另一個機遇。”白錕說,就像汽車使用有壽命,要定期保養維修,盾構機也一樣。一般盾構機的壽命大約是15至20公里。未來,他們瞄準的不僅僅是維修,更多是通過技術升級、部件改造,給盾構機“二次生命”,從而實現再製造。

直播預告

今日14:00 封面新聞直播 揭秘900噸“巨無霸”盾構機

成都地鐵軌道交通成網,讓地鐵的觸角深入千家萬戶,讓人們的出行更加便捷。在享受這種便利的同時,視線轉移到成都地下幾十米的深處,就在我們的腳底下,由四川本土製造的“巨無霸”,正在每天不斷向更深更遠處掘進。今日下午2點,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視頻直播團隊,走進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的海瑞克(成都)隧道設備有限公司,帶您現場探訪目前成都地鐵使用的最大口徑的盾構機——重量多達900噸,身高足有三層樓那麼高。除了為成都地鐵建設提供盾構機外,這家企業還將“四川造”的盾構機賣到了國內的武漢、南京、鄭州,甚至出口到了新加坡。盾構機輔助設備,也漂洋過海或搭乘蓉歐快鐵到了歐洲、中亞以及東南亞。借助於我們的直播鏡頭,將帶您近距離揭開這個“巨無霸”背後的秘密,同時為您呈現“四川造”打通國際市場的傳奇故事。

由於盾構機是超大體量的非標設備,運輸是個極大的難題。盾構機整機出口十分費勁,但是“四川造”盾構機漂洋過海,還是一路走到了新加坡。那一次,“成都造”出口了兩台盾構機到了新加坡,可以說,為新加坡地鐵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另一方面,國內盾構機生產已進入飽和狀態,未來的“四川造”將何去何從?對此,白錕也有自己的思考。“‘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再製造’。我們覺得這就是我們發展的另一個機遇。”白錕說,就像汽車使用有壽命,要定期保養維修,盾構機也一樣。一般盾構機的壽命大約是15至20公里。未來,他們瞄準的不僅僅是維修,更多是通過技術升級、部件改造,給盾構機“二次生命”,從而實現再製造。

直播預告

今日14:00 封面新聞直播 揭秘900噸“巨無霸”盾構機

成都地鐵軌道交通成網,讓地鐵的觸角深入千家萬戶,讓人們的出行更加便捷。在享受這種便利的同時,視線轉移到成都地下幾十米的深處,就在我們的腳底下,由四川本土製造的“巨無霸”,正在每天不斷向更深更遠處掘進。今日下午2點,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視頻直播團隊,走進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的海瑞克(成都)隧道設備有限公司,帶您現場探訪目前成都地鐵使用的最大口徑的盾構機——重量多達900噸,身高足有三層樓那麼高。除了為成都地鐵建設提供盾構機外,這家企業還將“四川造”的盾構機賣到了國內的武漢、南京、鄭州,甚至出口到了新加坡。盾構機輔助設備,也漂洋過海或搭乘蓉歐快鐵到了歐洲、中亞以及東南亞。借助於我們的直播鏡頭,將帶您近距離揭開這個“巨無霸”背後的秘密,同時為您呈現“四川造”打通國際市場的傳奇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