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糧食現代物流工作展望

2016 年我國糧食現代物流與供應鏈整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糧食安全日益面臨著國內高成本“地板”和國外低價格“天花板”的雙重擠壓、社會性存糧不斷減少與各種突發事件頻發的雙重挑戰、資源“紅燈”和補貼“黃線”的雙重約束, 以及可能的糧食減產與局部戰爭的雙重影響等, 亟需通過供給側改革等提高糧食產能及生產的有效性。 同時, 隨著糧食進口量與外部依賴性的不斷增加, 我國也可能因國際糧源突然大幅減少或被切斷而發生糧食安全危機;以“五通”為基本特徵的“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為我國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外市場、資源提供了寶貴的基礎條件與發展機遇。

為此, 如何根據環境變化不失時機地適應我國糧食安全的戰略調整與供應鏈整合, 綜合提高國內外糧食生產與進口的有效性、安全性與應急回應性, 就成了 2017 年乃至更長時間內糧食現代物流的關鍵。

糧食安全仍將是糧食物流工作的重心

“民以食為天, 食以糧為本”, 糧食安全事關國家發展、社會穩定與民眾生活。 要努力抓好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 把糧食安生產省長責任制落到實處。 要合理確定 2017 年年度考核目標, 充分發揮考核的督促引導作用, 認真履行政府賦予糧食部門的職責, 做好部門評審、部門抽查、綜合評價和考核通報等環節工作,

強化考核結果運用, 確保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加強市場糧源組織和跨區域調運, 完善糧食應急預案, 健全應急供應機制, 提高應急保障能力, 做好節日市場供應、軍糧供應以及突發事件應急供應工作, 確保糧油市場供應平穩有序。 此外要加快建設法治糧食, 加強糧食市場監管。 修訂完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地方糧食法規規章,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局關於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糧食的意見》, 改革糧食市場監管方式, 加強糧食流通監管隊伍建設, 落實監管經費, 配備執法裝備, 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做好糧食物流提供堅實保障。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抓好糧食物流工作

2017 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 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是糧食流通改革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 糧食物流發展也必須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提升糧食流通現代化水準,

增強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扎實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 加快推進糧食“去庫存”。 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 在保障生產生活需要的前提下, 健全玉米運輸協調機制, 強化產銷銜接, 確保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和收購工作順利進行、取得實際成效。 稻穀、小麥主產區也要深入研究完善糧食收儲政策, 更好地發揮市場的引導調節作用, 更好地保障口糧絕對安全。 要認真落實糧食“去庫存”總體方案, 在保證糧食安全供給的同時, 努力減少糧食非必要性存儲, 降低存儲成本。 深入研究消化糧食庫存、擴大有效消費新途徑, 提高糧食周轉率與轉化率, 加快糧食加工轉化。 加快政策性糧食競價交易, 構建充滿活力、健康有序的糧食交易體系,

鼓勵多元主體多收糧、農民多存糧, 努力減少政策性庫存增量。 協調好糧食進出口之間的關係, 堅持“糧食自給為主, 進出口調節為輔”的基本方針。

穩步推進儲備糧管理體制改革。 按照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要求, 落實地方糧食儲備, 優化儲備佈局和品種結構, 積極推動糧食倉儲管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大力提升管理水準, 進一步提升倉儲設施功能。 按照政策性職能和經營性職能分離的原則, 深化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改革, 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努力構建政府與社會齊抓共管的局面。 此外要創新管理機制, 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承儲地方儲備糧。 完善儲備輪換管理辦法和吞吐調節機制, 實現中央儲備與地方儲備在數量、結構、佈局和儲存形態等方面有機銜接,加強中央和地方儲備資訊共用,強化國家對中央與地方兩級儲備的統籌調度。

深入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國家糧食局、全國糧食系統要大力支持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加快企業改制,理清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同時大力發展糧食電子商務,努力構建層次合理、效率至上的糧食網路交易平臺,使糧食流通交易進一步公開透明。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延伸產業鏈,豐富產品品種,提升產業附加值,狠抓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創建,加強品質安全監管,以優質優價來適應老百姓糧食消費升級的市場趨勢。在深入推進各級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同時,要引導各糧食企業積極服務糧食宏觀調控,有力地促進農民增收,維護市場穩定。尤其是在應對地震等自然災害中,國有糧食企業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服從服務於調控大局,努力保障糧食市場穩定。

提高糧食物流的運作效率與現代化水準是工作重點

強化糧食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建設。按照“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緊密結合要求,以及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調整部署,加快完善“八大糧食物流通道”,優化“兩橫五縱”重點線路。合理佈局糧食收購、倉儲、加工、周轉等不同環節基礎設施,推動建設一批糧食接發設施,支援建設一批中轉倉、鐵路專用線、內河沿海碼頭以及重要物流節點項目和綜合性物流園區。

突出科技作用。大力促進糧食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糧食物流新技術的研發應用,推廣新型專用運輸工具及裝卸設備,著力打通糧油配送“最後一公里”。打通糧食科技與糧食產業經濟結合的通道,加快推動糧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進一步推進實施“科技興糧”工程,切實增強糧食行業創新驅動能力,使糧食物流為糧食經濟的發展提供必要支撐,把糧食物流效率的提高與糧食行業效益的提升結合起來。

進一步重視糧食資訊化的引領作用發揮。積極遵循並運用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理念,全面推動行業資訊化建設,以及在業務管理、宏觀調控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加快推進資訊化和糧食行業發展深度融合,廣泛運用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現代資訊技術手段改造傳統糧食行業,加快推進“糧安工程”智慧化升級改造,推動現代資訊技術在糧食收購、倉儲、物流、加工、供應、品質監測監管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消除“資訊孤島”,實現互聯互通。

實現中央儲備與地方儲備在數量、結構、佈局和儲存形態等方面有機銜接,加強中央和地方儲備資訊共用,強化國家對中央與地方兩級儲備的統籌調度。

深入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國家糧食局、全國糧食系統要大力支持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加快企業改制,理清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同時大力發展糧食電子商務,努力構建層次合理、效率至上的糧食網路交易平臺,使糧食流通交易進一步公開透明。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延伸產業鏈,豐富產品品種,提升產業附加值,狠抓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創建,加強品質安全監管,以優質優價來適應老百姓糧食消費升級的市場趨勢。在深入推進各級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同時,要引導各糧食企業積極服務糧食宏觀調控,有力地促進農民增收,維護市場穩定。尤其是在應對地震等自然災害中,國有糧食企業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服從服務於調控大局,努力保障糧食市場穩定。

提高糧食物流的運作效率與現代化水準是工作重點

強化糧食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建設。按照“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緊密結合要求,以及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調整部署,加快完善“八大糧食物流通道”,優化“兩橫五縱”重點線路。合理佈局糧食收購、倉儲、加工、周轉等不同環節基礎設施,推動建設一批糧食接發設施,支援建設一批中轉倉、鐵路專用線、內河沿海碼頭以及重要物流節點項目和綜合性物流園區。

突出科技作用。大力促進糧食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糧食物流新技術的研發應用,推廣新型專用運輸工具及裝卸設備,著力打通糧油配送“最後一公里”。打通糧食科技與糧食產業經濟結合的通道,加快推動糧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進一步推進實施“科技興糧”工程,切實增強糧食行業創新驅動能力,使糧食物流為糧食經濟的發展提供必要支撐,把糧食物流效率的提高與糧食行業效益的提升結合起來。

進一步重視糧食資訊化的引領作用發揮。積極遵循並運用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理念,全面推動行業資訊化建設,以及在業務管理、宏觀調控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加快推進資訊化和糧食行業發展深度融合,廣泛運用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現代資訊技術手段改造傳統糧食行業,加快推進“糧安工程”智慧化升級改造,推動現代資訊技術在糧食收購、倉儲、物流、加工、供應、品質監測監管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消除“資訊孤島”,實現互聯互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