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周鴻禕:脫離使用者談商業模式,不是耍自己就是耍VC

口述 | 周鴻禕

整理 | 創業家&i黑馬(ID:chaungyejia)

前兩天接受專訪, 剛好也問到我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共用充電寶的商業模式, 我就評價說:王思聰不能代表十億用戶。

其實很多時候我也不能代表用戶, 在座的每個人你們也不能代表用戶。

我覺得所有的商業模式, 這麼多年來一直有一個誤區, 就是大家過於追求把自己的商業模式說得很清楚。 而實際上能說得清楚的商業模式, 基本上都是一個馬後炮的總結。

“無論最後做到多麼大的一個商業模式, 它的起點一定來自於你發現了用戶有一個痛點, 一種沒有被發現或者被發現了還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5月24日, 在黑馬成長營14期“商業模式”模組課程上, 360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禕圍繞“熱點商業模式的創新與顛覆”的主題進行分享。

在周鴻禕看來, 如果脫離了使用者談商業模式, 不是耍自己就是耍VC, 最終也是耍自己。 任何模式都源自於對用戶的理解, 對用戶需求和痛點的理解。

以下內容為周鴻禕的分享:

脫離使用者談商業模式, 不是耍自己就是耍VC

我特別反感在做一個事之前, 大家總要討論一下模式。 等所有人都看清這個模式了, 大小巨頭們早就一窩蜂地沖進來了。

而我們發現, 無論最後做到多麼大的一個商業模式, 它的起點一定來自於你發現了用戶有一個痛點, 一種沒有被發現或者被發現了還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因此我覺得, 如果脫離了使用者談商業模式, 不是耍自己就是耍VC, 最終也是耍自己。 任何模式都源自於對用戶的理解, 對用戶需求和痛點的理解。

當然有時候我們發現了一個需求, 但它並不是剛需, 也沒有很高頻次。 就像當年O2O上門開鎖, 普通人一年能有幾次?如果一年5、6次, 那就是你人有問題了。 因此這種模式就不能成立, 就沒有商業價值。

所以談論任何模式之前, 你一定要做一個檢驗。 換位思考一下, 如果讓你決定去投資一個東西, 你的第一反應, 就是會把自己當成一個用戶去體驗:是不是願意用這個產品?是不是打中了你的需求?使用者思維可以作為對任何一個模式的判斷標準。

然而很多時候, 我們對模式產生困惑, 是因為我們其實想不清他們怎麼賺錢, 想不清這個模式還能不能擴大。 有一些東西, 在你剛開始做的時候, 就是想不清的。 如果你剛生一個孩子, 我就問你這孩子長大有什麼用, 你肯定回答不出來。 但你一定知道他長大是有價值的。

比如共用單車, 它的商業模式大家現在想清楚了麼?我相信大部分人想不清楚。 最早是騎車收費, 現在開始騎車倒找錢了, 所以很多媒體就開始批判它。 的確這個模式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 但其實都是表像, 不代表一個商業模式的成敗。

我有車、有司機, 就自然使我錯過打車軟體、錯過共用單車。 每個人生活、閱歷和背景的不一樣, 就會導致你很難用同理心揣摩用戶的真實想法, 那你對模式的判斷就會發生錯誤。 就像我去杭州旅遊, 下午4、5點鐘所有出租司機交班, 2個小時打不到車之後, 攔路搶劫的心都有。這個時候我才會想到,共用單車真方便。

所以我相信,每一個騎共用單車的用戶,絕不會談論共用單車的商業模式。使用者只是覺得,我需要這個東西,我騎上就解決了我的問題,我就依賴了。當你的使用者願意接受你的產品了,你才有成功的基礎。

因此當你剛開始做一個事情的時候,特別是在早期A、B輪的時候,你可能都說不清模式。但是只要你發現了用戶的某種需求,而用戶剛好也喜歡你的解決方案,你就可以放心了。

想不清商業模式就不要想了

你們做公司的時候,是不是每天都感到很迷惑,都在想我做得對不對做得行不行?告訴你們,我每天也這麼困惑。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當年是如何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如何創造模式,並堅定地把它推動下來,然後成功了,這都是鬼話。

當你把一個商業模式往後探索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不是你的產品、你的策劃在教育用戶,而是用戶在引導著你往前發展。因此如果你沒有足夠的使用者基數,你的模式壓根兒就不成立。

任何產品要有1000萬使用者做底子,這手牌就是胡打胡有理。我看到很多人的商業計畫書裡,都自動略過了第一個10萬、第一個100萬用戶,直接就暢談假設有了用戶之後的美好情景。

如果這個時候,你非要跟投資人說我是X2Y2Z的模式,我將來要嫁接某某大公司的收入模式,一旦碰上比較精明的VC,三兩句話對你印象就很差了。

而反過來,為什麼很多大公司會丟掉一些機會?因為公司一旦大了,經歷了一些成功的模式之後,它就丟掉了對用戶的好奇和理解,就丟掉了赤子之心,對新事物的判斷不自覺就帶上模式的框子:有模式嗎?能賺錢嗎?能有多少營收?諸如此類的一些問題如果回答不了,這個專案可能就pass掉了。

因此在早期階段,如果有人問你的模式是什麼。想得清很好,想不清就不要想了。還有人想得清,但可能想錯了。商業模式就是四部曲,像金字塔一樣。你的底層基礎打得越扎實,你上面就越掙錢。你要時刻問自己,我是不是真的打通了用戶的痛點?我是不是真的讓用戶離不開我?我是不是真的把產品體驗做得很好?我是不是真的快速圈到了很多用戶?

我承認我不是一個戰略家,跟很多大佬比,我沒有他們站得那麼高。但是切身經歷告訴我,你每往前走一步,每上一個臺階,每當你擁有更多的資源和用戶之後,你就會看到更多的機會。實際上一個商業模式,就是這樣不斷嘗試、不斷調整出來的。

此處省略5400字周鴻禕導師分享360早期內部模式發展經歷。

所以還是我反復提倡的用戶至上,時刻盤問自己,究竟還能不能給用戶創造價值?商業模式不是我們在屋裡坐而論道論出來的,也不是找一幫專家規劃出來的,特別是在互聯網領域裡,還有很多前人沒有走過的路。越是這樣,商業模式就越需要不斷試錯、不斷積累、不斷調整。

問題1

營員:您怎麼判斷哪些用戶需求是對的,哪些是有問題的?

周鴻禕:好問題。這是一個藝術,挺難把握。我們一方面要尊重用戶的意見,又不能被用戶牽著鼻子走,因此一定要分析用戶背後的想法。用戶有時候給你提建議,背後的需求可能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沒有表述出來。

比如用戶說你的手機電池太小,才4000毫安培,為什麼不能做一個1萬毫安培的電池?如果我們照著用戶說的做1萬毫安培,那手機就厚了、醜了,可能就賣不動了。

因此不要把1萬毫安培當成用戶的需求,電力續航不夠才是背後的本質。如果我們只能做到4000毫安培,那我們就要想想怎麼把優化做得更好,讓手機更省電;或者給手機配上快充功能,5分鐘沖個20%-30%,用戶也許就滿足了。

所以很多時候,拿到用戶的回饋分兩個層次:第一個是用戶關心的,你至少先安撫用戶,讓他不發飆;第二個就是把用戶的需求做深入解讀。衡量一個產品經理是不是優秀的重要標準就是,會不會把用戶最廣泛、最共通的問題匯總出來,再把它背後想表達的需求提煉出來。這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問題2

營員:現在的流量成本都特別貴,可能我用戶量還沒做起來,還沒有找到收入模式的時候,就已經死了,怎麼讓我保持在這個階段活下來?

周鴻禕:第一,為什麼要融資?融資就是要支撐你能找到收入模式。第二,很多人都說流量很貴,其實還是因為你的產品不夠好。如果你的產品要死命買流量,還推不出去,或者推出去之後留存率很低,那你應該想想你的產品是不是抓對了需求。即使你流量上來了,用戶用著用著就不用了,這很可怕。

商業模式 使用者 周鴻禕

攔路搶劫的心都有。這個時候我才會想到,共用單車真方便。

所以我相信,每一個騎共用單車的用戶,絕不會談論共用單車的商業模式。使用者只是覺得,我需要這個東西,我騎上就解決了我的問題,我就依賴了。當你的使用者願意接受你的產品了,你才有成功的基礎。

因此當你剛開始做一個事情的時候,特別是在早期A、B輪的時候,你可能都說不清模式。但是只要你發現了用戶的某種需求,而用戶剛好也喜歡你的解決方案,你就可以放心了。

想不清商業模式就不要想了

你們做公司的時候,是不是每天都感到很迷惑,都在想我做得對不對做得行不行?告訴你們,我每天也這麼困惑。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當年是如何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如何創造模式,並堅定地把它推動下來,然後成功了,這都是鬼話。

當你把一個商業模式往後探索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不是你的產品、你的策劃在教育用戶,而是用戶在引導著你往前發展。因此如果你沒有足夠的使用者基數,你的模式壓根兒就不成立。

任何產品要有1000萬使用者做底子,這手牌就是胡打胡有理。我看到很多人的商業計畫書裡,都自動略過了第一個10萬、第一個100萬用戶,直接就暢談假設有了用戶之後的美好情景。

如果這個時候,你非要跟投資人說我是X2Y2Z的模式,我將來要嫁接某某大公司的收入模式,一旦碰上比較精明的VC,三兩句話對你印象就很差了。

而反過來,為什麼很多大公司會丟掉一些機會?因為公司一旦大了,經歷了一些成功的模式之後,它就丟掉了對用戶的好奇和理解,就丟掉了赤子之心,對新事物的判斷不自覺就帶上模式的框子:有模式嗎?能賺錢嗎?能有多少營收?諸如此類的一些問題如果回答不了,這個專案可能就pass掉了。

因此在早期階段,如果有人問你的模式是什麼。想得清很好,想不清就不要想了。還有人想得清,但可能想錯了。商業模式就是四部曲,像金字塔一樣。你的底層基礎打得越扎實,你上面就越掙錢。你要時刻問自己,我是不是真的打通了用戶的痛點?我是不是真的讓用戶離不開我?我是不是真的把產品體驗做得很好?我是不是真的快速圈到了很多用戶?

我承認我不是一個戰略家,跟很多大佬比,我沒有他們站得那麼高。但是切身經歷告訴我,你每往前走一步,每上一個臺階,每當你擁有更多的資源和用戶之後,你就會看到更多的機會。實際上一個商業模式,就是這樣不斷嘗試、不斷調整出來的。

此處省略5400字周鴻禕導師分享360早期內部模式發展經歷。

所以還是我反復提倡的用戶至上,時刻盤問自己,究竟還能不能給用戶創造價值?商業模式不是我們在屋裡坐而論道論出來的,也不是找一幫專家規劃出來的,特別是在互聯網領域裡,還有很多前人沒有走過的路。越是這樣,商業模式就越需要不斷試錯、不斷積累、不斷調整。

問題1

營員:您怎麼判斷哪些用戶需求是對的,哪些是有問題的?

周鴻禕:好問題。這是一個藝術,挺難把握。我們一方面要尊重用戶的意見,又不能被用戶牽著鼻子走,因此一定要分析用戶背後的想法。用戶有時候給你提建議,背後的需求可能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沒有表述出來。

比如用戶說你的手機電池太小,才4000毫安培,為什麼不能做一個1萬毫安培的電池?如果我們照著用戶說的做1萬毫安培,那手機就厚了、醜了,可能就賣不動了。

因此不要把1萬毫安培當成用戶的需求,電力續航不夠才是背後的本質。如果我們只能做到4000毫安培,那我們就要想想怎麼把優化做得更好,讓手機更省電;或者給手機配上快充功能,5分鐘沖個20%-30%,用戶也許就滿足了。

所以很多時候,拿到用戶的回饋分兩個層次:第一個是用戶關心的,你至少先安撫用戶,讓他不發飆;第二個就是把用戶的需求做深入解讀。衡量一個產品經理是不是優秀的重要標準就是,會不會把用戶最廣泛、最共通的問題匯總出來,再把它背後想表達的需求提煉出來。這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問題2

營員:現在的流量成本都特別貴,可能我用戶量還沒做起來,還沒有找到收入模式的時候,就已經死了,怎麼讓我保持在這個階段活下來?

周鴻禕:第一,為什麼要融資?融資就是要支撐你能找到收入模式。第二,很多人都說流量很貴,其實還是因為你的產品不夠好。如果你的產品要死命買流量,還推不出去,或者推出去之後留存率很低,那你應該想想你的產品是不是抓對了需求。即使你流量上來了,用戶用著用著就不用了,這很可怕。

商業模式 使用者 周鴻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