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砥礪奮進的五年 甘蔗“逆襲”:古法紅糖“一炮而紅”

小雨過後, 悅耳的蟲鳴又迴響在山谷, 地裡的甘蔗顯得愈發青翠挺拔, 田野裡再次煥發勃勃生機。

一大早,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魯容鄉里秀村布依族漢子羅仁雄來到地裡給甘蔗除草、施肥, 他說:“沒想到, 甘蔗成了我們手裡的寶。 ”

魯容鄉位於滇黔桂石漠化連片貧困區腹地, 這裡山高穀深、土地破碎, 農業廣種薄收, 是貴州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 由於地處亞熱帶低河谷自然氣候區, 甘蔗是這裡為數不多的經濟作物, 也是當地村民為數不多的收入來源。

為了解決脫貧致富的難題, 2012年起,

貞豐縣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 並從廣西引進投資商建起一家制糖企業, 大力發展甘蔗種植業和蔗糖產業。

2016年, 隨著“互聯網+”和農村電商的飛速發展, 當地又利用布依族傳統製造工藝生產的古法紅糖在市場上“一炮而紅”, 一些小型古法紅糖生產企業和合作社開始在大山裡生根發芽。

5月初, 記者來到位於巧馬鎮的木棉樹土法紅糖專業合作社, 推開工廠車間的大門, 一陣醇厚的糖香撲面而來, 包裝車間幾位工人正在熟練地將一塊塊紅方糖進行精美包裝。

“這裡的產品綠色無污染, 非常適合高端消費市場。 ”29歲的鄧貴文是合作社一位投資人, 他說, 如今當地生產的優質紅糖在網上一斤可以賣到70多元, 不到半年時間合作社的總產值就超過了500萬元。

“去年我種了30畝甘蔗, 紅糖廠和我簽訂了甘蔗的收購價每噸650元, 並承諾每年每噸50元遞增, 去年一年就賺了4萬多元。 ”羅仁雄說, 當地政府還通過信用社給貧困戶5萬元貼息貸款入股紅糖企業, 每年的分紅超過3000元。

“這樣既解決了企業成立初期資金的周轉難題, 也保障了貧困戶每年的收益, 一舉兩得。 ”龔瀛說, “如果沒有互聯網和農村電商的發展, 大山裡的寶貝不知道還要埋沒多久。 ”

據瞭解, 目前黔西南州甘蔗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 蔗糖產業和甘蔗種植業惠及群眾約7萬人。 據新華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