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航太事業和航太教育奠基

【知識人·強國夢】

“阿爹,捐款我已經交給學校,您可以放心了。 ”2016年3月15日,陳清怡伏在病榻上的父親的耳旁,一字一句告訴老人。

“好,好!”簡單的幾個字,凝聚著著名飛行力學專家、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航太學院名譽院長陳士櫓院士靜水流深的豐沛情懷。

在中國首個航太日——2016年4月24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陳士櫓院士——這位為中國航太事業貢獻畢生的老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星天其志,赤子其心。 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偉大的先驅。

立志報效祖國

1940年夏,就讀于浙江金華中學的陳士櫓高中畢業。

此時正值抗戰時期,日寇飛機經常到中國大中城市狂轟濫炸。 據史料記載,從1937年到1942年日軍佔領金華為止,日軍出動飛機321架次轟炸金華縣城等地,投彈1515枚,炸死385人,犯下了滔天罪行。

當時所經歷的這一切如同噩夢一般,讓少年時期的陳士櫓心中之怒憤憤難平。 他認為要不是國家沒有空軍,日寇怎會如此狂妄。 陳士櫓明白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作為一名熱血青年,他下定決心要走知識報國之路。

1956年,陳士櫓被當時的高教部選中,前往莫斯科航空學院進修,師從國際著名航空科學家奧斯托斯拉夫斯基教授。 陳士櫓作為一名年輕學者的非凡才能,給當時蘇聯的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飛行器的機動飛行研究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創造了簡捷電腦動飛行的氣動性能新方法,並僅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副博士論文。

並於1958年,僅用兩年時間便獲得了技術科學副博士的學位,成為在莫斯科航空學院獲此學位的第一位中國人。

學成傾心育人

回國後,陳士櫓便立即著手組建西北工業大學宇航工程系。 1959年底,宇航工程系正式掛牌,直至1988年,在系的基礎上發展成為航太工程學院,成為以航空、航太、航海為特色的西北工業大學的重要一翼。 其間的30多年,宇航工程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麻煩和衝擊,並一度面臨著被“撤並”的風險。 陳士櫓作為系主任,一方面積極向上級反映意見,表明自己的態度;另一方面,他利用自己到北京出差的機會多次到教育部和國防科技委向領導陳述肺腑之言。

最終,他的執著說服了有關領導,宇航工程系得以保留,西工大在那段艱苦歲月中培養了大批骨幹教師,成為後來教學科研的主力軍。

在執教的幾十年間,陳士櫓培養了一大批航太航空科技人才,許多畢業生已成為我國航太和國防工業的棟樑。 在專業學習上,他主張“深”與“寬”的結合:鑽研得深,思路要寬。 在學生遇到困難時,他總是和大家一起討論,鼓勵學生提出見解並尊重學生的意見,培養了良好的學術氛圍。

院士初心未改

1994年3月29日,陳士櫓以在飛行力學領域的傑出成就當選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 獲得這個榮譽稱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俄方在資格審查方面非常嚴格。

陳士櫓也是西北工業大學第一位獲此殊榮者。

1997年11月24日,陳士櫓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西工大第四位當選院士的教授。

外籍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雙重身份,並沒有讓陳士櫓覺得有特別之處,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工作著。 在他眼中,學院的事情無小事,只要是學院安排的工作,他必親自到位,按時參加,從不讓人代替,直到90歲高齡以後仍是如此。

當時學科組的負責人徐敏教授曾打算為陳士櫓裝修辦公室,陳士櫓看了裝修方案後告訴徐敏:“辦公室不要占那麼多地方,最好都弄成實驗室。 ”陳士櫓院士的辦公桌椅都很簡樸,多年未更換過。

陳士櫓從不主張奢華,從不願渲染自己。 他從教55周年暨80壽辰之際,學校和學院精心策劃慶祝活動,他聞訊後堅決要求取消,也婉言謝絕在校園裡懸掛祝賀橫幅。

最後,學校和學院只好以舉辦航太科技報告會的形式來表達師生的心意。 (本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