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也風雅·楊振寧面對造反的學生

138.1960年代,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大學生反越戰造反, 學生們要求校領導和教職員在校門口的警衛室值班, 他們也這樣要求楊振寧。 楊振寧答應了, 結果他給學生們舉辦了一整夜的討論班, 談論科學、社會、國際關係和其他問題。 校園刊物和其他方面都對此事作了廣泛報導和傳揚, 並有效地促使這段時期的緊張的衝突獲得緩解。

139.1947年, 玻爾62歲, 丹麥政府決定授予他“寶象勳章”。 那是一隻金質的長鼻子象, 大小略如人的手掌。 這是丹麥最高的勳章, 一般只授予王室成員或外國元首, 連首相都得不到它,

老百姓得到者更加少見。 因此, 獲得這種勳章就意味著被封為貴族, 受勳人應有自己的族徽。 所謂族徽是小桌面大小的一個豎著的橢圓, 上面的花紋叫做“紋章”, 其體裁必須遵守“紋章局”的規定。 玻爾親自設計了族徽上的紋章。 這時他遇到了一個“兩難問題”。 一方面, “互補性”思想是他平生最得意的成就, 他當然希望把它在族徽上表示出來。 但是, 按照他在各種場合的反復闡述, 互補關係中的兩個方面是絕不可能結合成一種統一的、無邏輯矛盾的圖景。 也就是說, 任何圖案都不可能正確表示互補性。 另一方面, 族徽上的紋章只能是一個圖案。 這不是很難兩全的問題嗎?當時玻爾的親密助手是羅森塔耳, 羅森塔耳的夫人漢娜·柯伯林斯基是研究中國史的專家,
漢名柯漢娜。 正當玻爾躊躇不決時, 漢娜向他推薦了中國的“陰陽符號”(太極圖)。 玻爾覺得這個圖案還算好看, 就採用它作了自己族徽的中心圖案, 還加了銘文“Contraria sunt complementa(互斥即互補)”。

140.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助手曾統計過一件事:在這個著名實驗室中工作過的所有青年物理學家, 誰最喜歡罵人。 答案是盧瑟福, 而被他狠狠地咒駡的物件是——實驗室的儀器。

背景:

歐尼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 紐西蘭物理學家, 原子核子物理學之父。 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1895年紐西蘭大學畢業後, 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的獎學金進入卡文迪許實驗室, 成為湯姆遜的研究生。 1898年任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物理學教授。 1907年返回英國任曼徹斯特大學物理系主任。 1919年接替退休的湯姆遜, 任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 1925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 1931年受封為納爾遜男爵。 盧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 證實放射性涉及從一個元素到另一個元素的嬗變。 他又將放射性物質按照貫穿能力分類為α射線與β射線,

並且證實前者就是氦離子。 因為“對元素蛻變以及放射化學的研究”, 他領導的團隊成功地證實在原子中心有個原子核, 創建了盧瑟福模型(行星模型), 榮獲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 他也最先成功地分裂原子, 並發現了質子。 第104號元素為紀念他而命名為“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