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教育(為您釋疑):怎樣加固孩子的“玻璃心”?(3)

四、對孩子的學習要有正確態度

對於已是小學生的孩子們來說, 時時碰觸他們“玻璃心”的東西, 要屬成績了。 考試成績成為影響孩子們情緒的最主要因素。 而在學習上, 家長的態度也是對孩子情緒產生影響的直接因素, 甚至一些孩子的學習目的, 就是為了讓父母能夠滿足, 父母情緒的變化, 直接影響了孩子情緒的變化

所以, 要想讓孩子在平時對待學習心態平和, 避免激動情緒的出現, 家長就要在教育過程中, 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 講究科學的方式。 首先, 家長要把目光放到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去,

而不是只盯著孩子的分數, 只關注孩子學習的結果。 對於太關注孩子考試的結果的家長, 很容易導致孩子在考試上出現一些錯誤行為——如為了考高分, 而選擇作弊。 如果成績不如人意, 孩子也會出現承受不了結果的情況。

如果家長關注的是孩子學習的過程,

那麼這種壓力起碼是分散的、“重量”不大的。 而在這一過程中, 家長和孩子共同分析其中的成敗得失, 會讓孩子感覺學習起來有支持力量, 也會增強學習的興趣, 從而自然而然提高成績, 心態也會放得平和。 另外, 即便是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 家長也不應有過激的或者極端的話來打擊孩子, 以免對孩子產生傷害——這不是在刻意保護孩子的“玻璃心”, 而確實是家長不應有的行為。

五、父母心態平和, 孩子處變不驚

見過不少做事火急火燎、凡事兒大驚小怪的家長, 如果你是這樣一種家長, 就不要怪孩子遇事穩不住了。 父母若是心理脆弱, 覺得一遇到事兒跟天塌了一樣, 本能地想要躲起來, 孩子會從父母驚慌的樣子中覺著事兒很嚴重——大人都處理不了的事兒,

孩子就只能接受恐懼的折磨。

當然, 孩子適當受點這樣的“折磨”, 也沒啥大不了。 若心理陰影已經存在了, 習慣性的心理反應已經形成了, 就當是給孩子一個鍛煉,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學習心理學、完成充分地自我覺察。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父母太淡定, 孩子就會遇事不重視了, 會不會呢?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 父母在使用這個方法是, 要在“戰略上藐視, 戰術上重視”, 做好各種應對“預案”。 方法還是要找的, 但是在情緒回應和思想境界上一定不能輸了氣勢, 要淡定。

最後要說的是, “玻璃心”並不僅僅是體現在孩子身上的一種心理特徵,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會有一顆“玻璃心”, 害怕理想的破滅, 擔心自己的言行遭人詬病, 懼怕被攻擊......在有時無法控制的擔憂害怕中, 也會呈現自己敏感、小心翼翼的一面。 因此, 家長不妨教育孩子:對於他人的評價, 完全可以用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灑脫心態去應對, 既不要在別人的誇讚中變得飄飄然,

也不要因為別人的一點批評而感覺很受傷害。 要記得,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很忙, 沒有那麼多人會花時間和精力來研究你的一舉一動, 所以對一些人隨口說說的評價, 不必在意。 而對於親人或老師誠懇的建議, 則要重視——他們毫無惡意, 提出意見都是為了你的成長。

(圖片源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圖片源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