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生鮮電商成香餑餑 盈利困難仍被巨頭盯上

這個夏天, 當市民李先生還在糾結這麼熱的天要不要出去買水果, 隔壁老王已經在家舒舒服服地吹著空調吃著兩個小時前在網上生鮮商城買的並且直接送貨上門的西瓜。

近兩年, 生鮮電商風生水起, 被業內稱為電商下一個千億級的市場。 “民以食為天”, 生鮮商品剛需、高頻的性質和極低的電商滲透率, 讓市場趨之若鶩。 但市場火熱就代表利潤高嗎?好像也不是那麼回事。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近日發佈《2016年度中國網路零售市場資料監測報告》顯示, 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整體交易額約913億元, 同比2015年增長80%,

2017年整體市場規模可達1500億元。 但也有資料顯示, 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只有1%實現盈利, 7%巨虧、88%虧損、4%持平。

儘管如此, 巨頭仍爭相佈局生鮮市場, 搶奪舌尖上的市場。 阿裡投資易果生鮮, 騰訊投資每日優鮮, 京東投資天天果園, 百度投資我買網.......元典科技小編認為, 在生鮮電商這場角逐中, 企業應以產品品質和服務品質為重, 才能走得更遠。

生鮮電商成“大藍海”

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購買水果, 但資料顯示, 生鮮電商在整個電商領域的滲透率只有1%, 相當於100個網購的人, 只有一個人購買生鮮產品。

確實, 對於生鮮產品, 老百姓更多喜歡去實體店買, 像菜市場和超市, 吃的東西可不比其他用的, 自己要親眼摸過看過才放心。

相關研究報告表示, 97.5%的老百姓依然通過線下管道買生鮮, 傳統菜市場作為目前最大的生鮮供給終端, 占比過半。 預計到2020年, 線下交易依然會占到80%左右。

毫無疑問, 在競爭相對充分的圖書、3C家電、服裝、化妝品領域之外, 整個生鮮市場是千億級別的,

生鮮電商無疑是個大藍海。 然而, 這片藍海很多人趨之若鶩, 很多人敗興而歸, 傷亡慘重。 如2016年, 北京優菜網轉讓、多點高管離職、愛鮮蜂大面積裁員、本來生活業務調整。

垂直生鮮O2O落地遭滑鐵盧

在遭遇生鮮電商虧損的困境下, 一些垂直類生鮮電商平臺開始從線上走到線下, 卻還是遭遇了滑鐵盧。

生鮮電商要落地, 首先要解決門店租金以及產品組合、價格、配送服務等難題。 其次, 現在的大型超市、便利店、菜市場、水果店很多, 留給生鮮電商的空間並不大。 再者, 短期內生鮮電商行業依然難以盈利, 很多超市、便利店也只是把生鮮作為吸引客流的品類, 實際上同樣不賺錢。

錢要“燒”在刀刃上

不少生鮮電商平臺為了吸引消費者都會砸錢補貼, 開展各種打折促銷滿減活動, 短期內確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一旦活動結束, 就很少有回頭客了。 這對於從零起步的垂直生鮮電商平臺來說, 大規模的補貼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而且收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即使有不少獲得資本支撐的垂直生鮮電商平臺,

往往被資本的“鞭子”敲打得猶如走上了難以停下的車輪——資本需要儘快獲得回報、平臺砸錢高額補貼換取用戶量快速增長、成本高企業資金鏈緊張、繼續融資獲得巨額資本。 在這個緊繃的鏈條中, 一旦運營、資金出現問題, 就極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甚至平臺倒閉等問題。

元典科技小編認為, 在冷凍鏈物流成本高的生鮮電商領域, 一些白手起家的垂直生鮮電商很難冒出頭, 這個領域未來的機會更多的還是存在於綜合類電商。 以京東為例, 其生鮮業務不需要砸錢補貼來吸引客戶, 成本幾乎為0, 且京東生鮮的冷鏈物流近乎完善, 成本也低於垂直類生鮮電商平臺的平均水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