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想掃清 IPO 障礙的 Spotify,該怎麼跟唱片公司議價?

過去三年一直有傳言要上市 Spotify, 至今還未 IPO。 去年業界普遍認為 2017 年是他們上市的時間, 但過完年回來又普遍認為得拖到 2018 了。

Spotify 上市未遂的主要原因, 還是在於財務上。 這家公司成立十年內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並且短期內實現盈利的希望不大。 彭博去年的文章裡算過一筆賬:2015 年 Spotify 總共營收才 22 億美元, 但僅向各大唱片公司支付的版稅就超過 18 億美元, 幾乎相當於掙的錢全付版稅去了。 類似 IPO 受阻的音樂流媒體公司還有法國 Deezer, 澳大利亞的 Guvera 等。

音樂流媒體不是一個能賺快錢的生意, 大家都知道。 但已經是全球最大的 Spotify 顯然不會坐以待斃。

管道和內容哪方強勢, 哪方就有更大的定價權。 月初 Spotify 宣佈付費用戶突破了 5000 萬, 在這個規模下, Spotify 會採取哪些措施“倒閉”版權方, 控制自己的版稅上的支出?

美國科技媒體 Techcrunch 的記者 Josh Constine 羅列了幾條他認為意義比較重大的。 首先是加強它的“導購”功能。 在以前, 排行榜和電臺是一首歌走紅的必經之路, 也因此音樂產業盛行“買榜”、藝人歌手經常要上電臺打歌。 Spotify 天然能掌握各種榜單、播放清單, 當其使用者量級達到一定規模, 唱片公司必然會重視這個分發管道。 這是 Spotify 和唱片公司議價的重要籌碼。

其次, 使用者和內容上的橫向拓展。 使用者拓展能夠讓它產生更大的規模效應;而內容上的橫向擴展, 能夠讓 Spotify 減少對音樂公司的依賴。

例如現在他們已經在顯著地增加自製的視頻內容。

再次, 提高收費服務的品質, 吸引更多用戶付費。 Spotify 發家之處, 在於它的免費模式, 衝擊了當時付費模式盛行的歐美音樂市場。 但並不是每個唱片公司的都樂意見到的自己的產品被免費提供給了用戶——畢竟同樣是單次點播, 免費用戶和收費用戶給他們帶來的收益不可同日而語。 根據 Financial Time 的報導, Spotify 正在和唱片公司就版權獨播、首播等話題展開商討, 雙方希望找到一個辦法讓歌曲“不那麼免費”地被大眾消費掉。

最後, 是最激進的一步:自己擁有版權。 這意味著 Spotify 需要成為一個唱片公司。 據 Techcrunch 的報導, 有兩個“內幕人士”向 Techcrunch 的記者透露, Spotify 正在和藝人商討直接簽約的可能性。

Spotify 的上市之路困難重重, 但他們確實拖不起了。 根據音樂財經上個月的報導, 如果 Spotify 的上市計畫拖到明年, 他們損失的轉債融資年利息和折扣股份總共價值將達到 1.49 億美元。

不過講到底, Spotify 上市缺的就是收入, 或者說持續收入增長的可能性。 而他們這些年的用戶付費率實際上是在增長中的, 一年前大概是 25%, 過完 2016 年就變成了 30%。 所以 Spotify 上市之路雖然坎坷, 但應該也不會無路可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