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大明王朝看今天的年輕人畢業選擇

又是一年畢業季, 筆者今天也來談談畢業的那些老生常談事。 但筆者此番將從大明王朝的角度來說今天的事兒, 一來顯得不那麼苛刻,

二來牽強侃點歷史。 文筆拙劣, 還望各位看官老爺見諒。

無論是《萬曆十五年》還是《大明王朝1566》, 他們備受人們追捧都有一點原因, 那就是——

過了這麼久, 一切都沒變。


中國古代的學子和今天相比就業面更窄些, “學而優則仕”似乎是大部分成功人的必經之路。

這些人以在京城為官的最為成功, 又以出將入相為更出色。 然而對於寒門子弟來說, 這種成功既需自身能力的儲備又需機遇的青睞。 而往往沒有一個引路人的指引, 這一切都將變得渺茫。 如果你又是一個不善與人打交道的人, 得罪的人多、疏遠的人多換來的就是你在場子裡沒朋友沒關係。 當然擁有硬懟能力的海瑞是另一種生存之道, 他放手一搏, 搏的是永世的榮光。

上層從嚴嵩到徐階、高拱再到張居正和後來的申時行等人。 下層有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領兵作戰等將官。 大明王朝的階級環境讓裡裡外外的官員都有著一份自我價值給予與奉獻的兩者間平衡的矛盾。 而這也正是今天不少人在抉擇時的矛盾。

此外, 大明王朝的官員俸祿不多, 儘管在京城買房的壓力不一定比今天讓人吃緊, 但方方面面的開支也是歷朝歷代裡最讓當事人捉急的。 在這樣的環境下, 有的人喪失底線, 有的人遊走底線, 也有的人堅守底線。 也是這樣的背景下, 大明王朝的腐 敗問題也被提上日程。

今天, 在畢業選擇越來越多元的情況下, 堅守傳統選擇也不該被非議。 畢竟有時候說的情懷和實際上的幹活是一回事。 現實的殘酷讓不少人也進行了被動選擇。 但筆者要說, 京城也好, 偏安一隅的地方也罷, 遵循好生活和工作法則,

你就能少犯錯誤。 而很多事、很多人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 作為一個小人物, 不卑不亢相對較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