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性☆禁☆愛觀決定性小康,性是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性是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

性的疑惑, 人人都會遇到。 性的智慧, 人人都需要。 性的哲學, 就是對於性的沉思、反思, 以解決性的迷茫和困惑,

取得對於性的解脫和自由。

所以,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性哲學家, 只是道行深淺不一樣。 正如佛家所說, 眾生皆有佛性。 至於能不能成佛, 修行到什麼水準, 到什麼果位, 則是另一回事了。 好比每一個女孩子理論上都是母親, 但是事實上是不是母親, 是另一回事。

說得玄乎一點, 性的哲學就是性的本體論, 是對性的本質的探討。 這種學問, 前人做過了的, 那是玄而又玄, 山堆海積, 他們已經把簡單的事搞得特別複雜。 當然, 複雜一點才更像學問, 但是這些複雜的學問留下一個問題, 就是它解決了一個問題, 留下了另外一個問題。 解決了什麼問題呢?

複雜的學問(不光是性的複雜學問, 這裡所指的是各種複雜學問), 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都交待清楚了,

內容極大豐富, 因而令人崇敬, 也因此而使學問在整體上成為一顆明珠, 放著光, 指引著方向, 讓人們知道什麼叫價值。 人類文明的前進, 實際上就是因為一直受到了這種學問的指引。

每一個時代都有這麼一種煩瑣哲學, 把所有的人, 所有的事, 都裝進這個煩瑣哲學;到了整個社會按照這個藍圖堆砌起來, 最終發現是豆腐渣工程的時候, 則開始對它修修補補, 實在不行, 則開始批判、炸毀, 再代之以一種新的煩瑣哲學。

留下了另外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呢?就是煩瑣哲學傳播和理解起來很費勁。

人都有惰性, 本質上很懶, 所以縱然人類文明留下了那麼多的好書、好文、好辦法、好技術, 每個社會仍然有無數的人保持著無知和愚昧,

這未嘗不是煩瑣哲學自身的問題。 從以人為本的角度講, 懶人學不會的就不算好東西, 笨人不會用的東西也不可能有市場。

性是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

所以我主張, 好的哲學, 也該向傻瓜相機學習。 或者像白居易的詩, 不識字的老奶奶也聽得懂, 背得出。 當然, 煩瑣哲學仍然需要存在, 那是專業人士的事, 是小眾的事, 是學院派的事, 所以永遠有人需要煩瑣哲學。

因此, 性的哲學也要分兩種:小眾的歸小眾, 大眾的歸大眾。 我們在這裡談一點點大眾的性哲學。

俗話說, 真傳一句話, 假傳萬卷書。 大眾的性哲學, 我以為只要兩句話就夠了。

第一句話:食色性也。 吃飯, 性交, 是人的本性。

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本身沒有意思,

但是與每個時代的實際一結合, 與每個人的實際一結合, 意思就大了。 吃飯、性交, 是人的本性。 那麼, 侍奉上帝是不是人的本性?念英語, 考大學, 是不是人的本性?拿學位, 發大財, 是不是人的本性?打工, 或者自己開公司, 是不是人的本性?都不是。

結婚, 生孩子, 是不是人的本性?一夫一妻, 忠誠守節, 是不是人的本性?都不是。 這些都是舟, 都是工具和手段, 或者是副產品。 或者說, 這些都是法門, 都是方便, 不是如來自性。

食色, 性也。 這句話代表著中國人對人性有很深的瞭解。 但是另一句話把自己害了——人之初, 性本善。 如果只有“食色性也”這一句話, 倒是好事, 因為這是對於客觀規律的揭示。 後一句就不好了。 後一句是主觀臆測,

是賭博。

因為本性無所謂好, 無所謂壞。 你要對它進行價值判斷, 就要承擔風險。 西方人對人性的評價做了完全不同於東方人的臆測——人性惡。 因此他們發展出對權力的嚴重警惕性, 這才迎來了現代文明的所有奇跡。 中國人賭人性善, 西方人賭人性惡。 結果表明, 西方人好像要高明一點。

人類文明的進步, 歸根結底是要使人的本性得到更充分的表達。 每個時代的最高價值都可以變——比如有的時候以交白卷為最時尚, 有的時候以人人獲得博士學位為最時髦, 有的時候以窮為榮, 有的時候以富為豪, 但不論怎樣變, 人的本性不會變。

這樣一說, 性的地位與我們平常對待性的態度, 差距可能就不是一點點了。 每一個時代都是如此, 我們總有其他的許多功課要做,從而無法使本性得到充分地表達。

性是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

毫無例外的,有錢的人,地位高的人,其本性總是表達得更充分。這裡有個生產力水準的問題,有一個文明的總量能夠供給多大比例的人口充分表達本性的問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兩種現象互為因果,相與發明,才構成人類社會。

在前不久的禁欲時代,以及最近和正在進行的性觀念開放過程中,這四個字——食色性也,給了許多人勇氣。這比水泊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更有號召力,比印度神油和偉哥所起的作用更重要。

食色,是DNA,是人類的遺傳密碼,而各個時期的禁欲風潮,則像具體的人。具體的人,總是要死的,而人類的DNA,則會代代相傳。結果表明,時間還在那裡,流逝的是我們。

食色性也,不管人類採取了多少辦法,做了多少嘗試,想禁欲,想使人類脫離“獸欲”,其結果都是枉然。各種嘗試,都像今生這一具臭皮囊,時間一到,就要丟棄。食色永遠是第一性的,而禁欲永遠是第二性的。

食色性也,這四個字將與人類文明相始終,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壽。人們將全部精力,全部智慧,奉獻給這個事業那個事業,都是一過性的,偶然性的,唯獨對於食色的追求,才是永恆和不朽的。

文明的根本方向,乃是要使所有人的食色本性得到充分發揮。

第二句話:性的問題,關鍵取決於人們怎麼看性。

這句話,是法國哲學家福柯的名言。這句話解放了所有的人,讓自由的靈魂附體到每一個人身上。意思是說,性的本質原來是空無的,真正的問題是每一個人,每一個認識主體的看法。這句話不但揭示了性的本質,賦予每一個人自由和權利,同時它解決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它推翻了性的獨裁。這句話之後,將不再有任何人掌握了關於性的絕對真理,沒有哪個人才是惟一正確的。

這句話的歷史意義,好比馬丁·路德之於基督教。他發起宗教改革以後,上帝不再只和牧師談話,而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上帝。宗教改革以後,還有誰能假借上帝的名,去欺騙他人、統治他人、訛詐他人、給他人定罪?沒有了,不可能了。所有的人都一樣,都只是一個人,再沒有誰離上帝更近一些,更沒有誰受到上帝的專寵。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性是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

性的問題,都是唯心的問題。福柯的名言,給人類指引了一個方向:當你發現了一個性的問題的時候,往往是你的觀察角度出了問題。換一個角度看,你可能就會感覺很easy了。這無疑是人類獲得自由的一條便捷的路子——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的時候,不妨改變一下自己。這不是簡單的悲觀論調,恰恰相反,這是一種很積極的心態。對於那些執著於改變世界、改變他人的青年人以及個性過於偏執的人,具有很好的調解功能。

禪宗六祖惠能在廣州開壇說法,有風動還是幡動的典故。是風動還是幡動?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心動。性的問題是什麼問題?性本身什麼問題也沒有,性的問題,都是心的問題,都是怎麼看的問題。

所謂一語道破天機。這句話給人極的大自由。性有什麼本質嗎?沒有。或者說,你怎麼看,就怎麼有。誰也別想壟斷對於性的看法,正如誰也別想壟斷所有的思想,誰也別想做人世間唯一的思想教主。人的自由,首先是思想的自由,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而佛家講空無,講放棄我執,不要“著相”,也就是講不要鑽牛角尖。中國人講恕道,西方人講寬容,大抵也都是這個意思。

在性的問題上,我們能不能包容一點?能不能多看幾本書,多一點學問和見識?多年前,我從某個文獻上查到一個說法:中國人均資訊佔有量是世界人均水準的1/14(一說1/17),所以中國人的性智慧是需要提升的,提升的途徑就是學習。

中國人在性方面的低智慧,最突出的一點表現在:分不清大是大非,不能區分大德與小過。

中國人的性智慧,總體上處在眼巴巴期地待烈女跳樓,興高采烈看熱鬧的境界。分不清責權利,還做著皇帝夢,尾巴沒有進化掉,處女膜情結還沒有被開苞。中國人當下的性智慧,破碎、零亂、脆弱、蕪雜,好在混亂中孕育著希望,變革中成長著機會。

當然,“性的問題,關鍵取決於人們怎麼看”,我的上述兩點看法只是一家之言。

我們總有其他的許多功課要做,從而無法使本性得到充分地表達。

性是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

毫無例外的,有錢的人,地位高的人,其本性總是表達得更充分。這裡有個生產力水準的問題,有一個文明的總量能夠供給多大比例的人口充分表達本性的問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兩種現象互為因果,相與發明,才構成人類社會。

在前不久的禁欲時代,以及最近和正在進行的性觀念開放過程中,這四個字——食色性也,給了許多人勇氣。這比水泊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更有號召力,比印度神油和偉哥所起的作用更重要。

食色,是DNA,是人類的遺傳密碼,而各個時期的禁欲風潮,則像具體的人。具體的人,總是要死的,而人類的DNA,則會代代相傳。結果表明,時間還在那裡,流逝的是我們。

食色性也,不管人類採取了多少辦法,做了多少嘗試,想禁欲,想使人類脫離“獸欲”,其結果都是枉然。各種嘗試,都像今生這一具臭皮囊,時間一到,就要丟棄。食色永遠是第一性的,而禁欲永遠是第二性的。

食色性也,這四個字將與人類文明相始終,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壽。人們將全部精力,全部智慧,奉獻給這個事業那個事業,都是一過性的,偶然性的,唯獨對於食色的追求,才是永恆和不朽的。

文明的根本方向,乃是要使所有人的食色本性得到充分發揮。

第二句話:性的問題,關鍵取決於人們怎麼看性。

這句話,是法國哲學家福柯的名言。這句話解放了所有的人,讓自由的靈魂附體到每一個人身上。意思是說,性的本質原來是空無的,真正的問題是每一個人,每一個認識主體的看法。這句話不但揭示了性的本質,賦予每一個人自由和權利,同時它解決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它推翻了性的獨裁。這句話之後,將不再有任何人掌握了關於性的絕對真理,沒有哪個人才是惟一正確的。

這句話的歷史意義,好比馬丁·路德之於基督教。他發起宗教改革以後,上帝不再只和牧師談話,而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上帝。宗教改革以後,還有誰能假借上帝的名,去欺騙他人、統治他人、訛詐他人、給他人定罪?沒有了,不可能了。所有的人都一樣,都只是一個人,再沒有誰離上帝更近一些,更沒有誰受到上帝的專寵。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性是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

性的問題,都是唯心的問題。福柯的名言,給人類指引了一個方向:當你發現了一個性的問題的時候,往往是你的觀察角度出了問題。換一個角度看,你可能就會感覺很easy了。這無疑是人類獲得自由的一條便捷的路子——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的時候,不妨改變一下自己。這不是簡單的悲觀論調,恰恰相反,這是一種很積極的心態。對於那些執著於改變世界、改變他人的青年人以及個性過於偏執的人,具有很好的調解功能。

禪宗六祖惠能在廣州開壇說法,有風動還是幡動的典故。是風動還是幡動?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心動。性的問題是什麼問題?性本身什麼問題也沒有,性的問題,都是心的問題,都是怎麼看的問題。

所謂一語道破天機。這句話給人極的大自由。性有什麼本質嗎?沒有。或者說,你怎麼看,就怎麼有。誰也別想壟斷對於性的看法,正如誰也別想壟斷所有的思想,誰也別想做人世間唯一的思想教主。人的自由,首先是思想的自由,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而佛家講空無,講放棄我執,不要“著相”,也就是講不要鑽牛角尖。中國人講恕道,西方人講寬容,大抵也都是這個意思。

在性的問題上,我們能不能包容一點?能不能多看幾本書,多一點學問和見識?多年前,我從某個文獻上查到一個說法:中國人均資訊佔有量是世界人均水準的1/14(一說1/17),所以中國人的性智慧是需要提升的,提升的途徑就是學習。

中國人在性方面的低智慧,最突出的一點表現在:分不清大是大非,不能區分大德與小過。

中國人的性智慧,總體上處在眼巴巴期地待烈女跳樓,興高采烈看熱鬧的境界。分不清責權利,還做著皇帝夢,尾巴沒有進化掉,處女膜情結還沒有被開苞。中國人當下的性智慧,破碎、零亂、脆弱、蕪雜,好在混亂中孕育著希望,變革中成長著機會。

當然,“性的問題,關鍵取決於人們怎麼看”,我的上述兩點看法只是一家之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