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較之基辛格,這位去世的美國著名戰略理論家在談論中國時更具鋒芒

據紐約時報報導, 當地時間5月26日, 美國前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著名地緣戰略理論家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去世, 享年89歲。

2013年3月7日下午, 我和同事李博雅曾在布熱津斯基位於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總部大樓內的辦公室內對他進行了專訪。 較之基辛格, 曾在卡特政府任美國總統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博士在同我談論中國時顯然更具鋒芒。

布熱津斯基生於波蘭華沙, 身材修長、相當清瘦的他步態矯健, 反應機敏。 我問他:“您怎樣保持得這樣健康?”他笑著反問道:“不這樣又怎麼行?”

布熱津斯基的辦公室牆上掛滿老照片。 他特意向我介紹了一幅自己設家宴招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的照片, 上有鄧小平的親筆簽名, 日期為1979年1月31日。 下方是2004年1月9日布熱津斯基參觀解放軍某部的照片。 布熱津斯基還特別介紹了另一幅照片, 是2010年7月他夫人艾米莉雕塑作品《森林斜紋》落戶鄭州鄭東新區的情形。

專訪開始前, 已經落座的布熱津斯基突然起身, 從裡屋的大辦公桌上取來幾張列印資料和一支錄音筆。 採訪開始後, 他也開始錄音。

從中國兩會到美中關係走向, 從美國亞太政策“轉向”到對兩國領導人的政策建議, 有備而來的布熱津斯基侃侃而談。

談到對發展美中關係的建議, 他說:“雙方領導人應該經常見面, 能以友好和私密的形式交談。 在天安門和白宮前的儀式性活動並不足以發展雙邊關係。 雙方必須嚴肅地討論我提出的這些雙邊關係中遇到的問題。 作為中國的老朋友, 我想我有資格這樣說, 因為我對中國領導人是友好而直率的。 ”

在此後的多個場合, 我都聽到布熱津斯基重申這一看法。 從2013年美國安納伯格莊園會晤, 2014年北京中南海瀛台夜話, 2015年白宮秋敘再到今年的海湖莊園會晤, 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形式創新的密切溝通與布熱津斯基的上述政策建議相吻合。

在專訪中, 布熱津斯基提出了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問題。

他拿出事先準備的資料, 點名引用了幾家中國媒體的言論後說, 美中兩國進入了一個階段, 雙方的民族主義情緒會傷害雙邊關係, 兩國都不會受益。 目前, 雙方解決問題的意願還不強烈, 兩國間的交往出現了消極的趨勢。 “我們必須克服當前的困難。 因為氣氛上的不友好, 是雙方敵意和衝突的開端。 這是我們必須要避免的。 ”我們此後的相關報導如實地表述了布熱津斯基的主要觀點。

專訪結束後, 我向布熱津斯基呈上《美國與世界》一書。 這是一部根據他與前美國總統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在2008年的春季對話編輯而成的專著。 作為民主黨人, 布熱津斯基在積極發展對華關係問題上與作為共和黨人的斯考克羅夫特有著共識。

看了一眼題為《美國與世界》的專著, 布熱津斯基迅速在該書扉頁上題詞:“致溫憲:讓我們共同思考中國與世界!”他還特意在“中國與世界”字樣的下面畫了一道重點線。

作者:溫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