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決戰前夜,暗潮湧動,大師排位大挪移,名匠排行穩中有變!

5月26日, 首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決賽環節之評茶比賽的最終結果震撼公示。 與此前公佈的制茶比賽前十選手相比, 綜合得分(制茶、評茶兩場比賽綜合分)進入前十的選手變換不大, 僅有兩位選手進行替換。 但從排位元順序來看, 前十選手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變。

首先, 在制茶比賽排名第2的選手陳素全則憑藉評茶環節的出色發揮, 贏得評茶比賽的第二高分, 並榮登兩場比賽綜合排名的榜首, 暫時穩坐第一把交椅。

與陳素全類似, 通過評茶比賽之後, 綜合排位有所“升級”的選手有李金登, 李金登算是評茶比賽的黑馬選手, 其綜合排名躋身第2, 相較制茶比賽有了四個“段位”的提升。 此外, 王清海由此前第4名上升到綜合第3名, 劉文品由此前第此前第8名上升到第7名, 均上升了一個名次。

有人歡喜有人憂。 在制茶比賽中排名第1的王逢春, 與排名第2的詹玉炎, 因在評茶環節中大舉失利, 得分靠後, 由此導致兩位選手的綜合排名分別退居第4與第6, 距離制茶與評茶兩場比賽綜合得分第一位的選手比分相差4分之遙。

綜合排名同樣有所後退的選手還有陳朝金, 由此前第7名下降到綜合第8名。

兩場比賽之後, 發揮較穩定, 排位不變的選手有:楊木山(穩居第5)、陳清安(穩居第10)。

需要注意的是, 制茶比賽中排名第11的高童謙憑藉評茶環節的良好表現,

替補了制茶比賽中排名第9的鄭福添, 而鄭福添的綜合得分則跌出前十之外, 降至第13名。 這兩位選手也是前十強中唯一一對進行替換的選手。

從前十選手的綜合比分來看,陳素全的臨場能力較強,與綜合排名第2位的選手拉開1.55分的差距,有一定的競爭力。而排位第二名的李金登與排位第三名的王清海僅有0.28分的差距。此外,從排名第4位的選手開始,與下一位元選手的分數差距基本不到一分。由此可見,後續講茶比賽的競爭將越發激烈。

值得關注的是,可以預料,“安溪鐵觀音大師”的寶座最終將落入誰手仍存在極大的變數,因為僅憑占比10%的評茶比賽就能使得進入前二的選手排位發生逆轉,那麼此後占比20%的講茶比賽同樣存在我們不可預知的“意外”與“驚喜”來打擾預期。因此,凡是能夠進入前十的參賽選手都有“登頂”的可能,大家仍需為最後的決戰而精心準備。

揭 秘

評茶比賽到底比的啥,為何選手排位會逆轉?

首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決賽環節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比制茶,(占比70%),第二部分比評茶(占比10%),第三部分比講茶(占比20%)。顧名思義,制茶比賽比的就是各位選手的製作工藝。那麼,評茶比賽比的是什麼呢?據小編瞭解,評茶比賽主要考的是選手們對安溪鐵觀音的識別能力。為了更好地鞏固提高選手的評茶講茶專業素養,在評茶比賽前,主辦方還安排選手們進入安溪茶學院,進行為期六天有針對性的封閉式集訓。

據悉,評茶比賽的考核分為三塊內容,分別是六大茶類的識別、九種安溪茶樹品種的識別,以及兩種混合樣識別。為此,組委會共設置了16個考試樣品,包括1個陳香型鐵觀音樣、1個濃香型鐵觀音樣、7個鐵觀音品種樣、2個鐵觀音混合樣,以及5個茶類識別樣。在比賽過程中,選手們要根據組委會提供的茶樣填寫不同茶葉的香型和品種。在品種樣的比賽中,選手們更要能準確的識別鐵觀音、毛蟹、本山、黃金桂、大葉烏龍、梅占等不同的茶葉品種。

在評茶比賽的現場,20強選手或聞或品,動作雖然一如既往的流暢,神情也是異常的專注,但是考場的氣氛卻明顯變得緊張。在經歷了一個半小時的舌尖風暴後,選手們紛紛交出了答卷。

“像這種模式的評茶賽,我此前已經參加過兩三次了,所以還是很有信心的。”綜合排名暫位第一的陳素全如是說。

小編認為,評茶比賽中最難的部分當屬混合樣。所謂混合樣,是從鐵觀音、毛蟹、本山、黃金桂、大葉烏龍、梅占這6個品種中隨機選出3個品種進行混合組成,選手們只有一一識別每泡茶葉是由哪三個品種組成的方能勝出。而評茶環節中比較容易的應該是六大茶類的識別,畢竟能稱得上大師的,自然能輕易認出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黑茶、青茶等不同茶類。

安溪縣茶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陳加勇表示,作為一名名匠與大師需要具備怎樣的綜合素質?首先,必須要過得了技術關,所以組委會將制茶比賽環節的占比調整至70%。當然,會做茶還遠遠不夠,能被稱為大師還需要具備評茶、講茶等素質,因為今後這些名匠和大師可能還要設立大師工作室,並承擔起帶學徒、傳播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等使命,如果沒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考思維能力就不能擔當大師這個稱號。

“政府花了這麼大的人力、資力來培養我們,學成之後,我們一定要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把安溪鐵觀音的工藝與文化發揚出去,做出更有觀音韻的鐵觀音。”李金登坦言道。

選手李金登接受採訪

截至目前,決賽環節之評茶比賽已經結束。雖然評茶環節的分數在綜合得分中占比僅為10%,但考慮到制茶環節中選手的分數差距甚微,因此,小數點後的幾個分值都有可能讓選手們與大師的寶座失之交臂,這也讓後續即將進行的講茶比賽顯得尤其重要。

評茶比賽部分茶樣

混合樣:每個8分。如為兩個品種混合的,答對一個得3分,答對兩個得8分;如為三個品種混合,答對一個得2分,答對2個得5分,答對三個得8分。但答案中如有一個品種答錯,則不得分。

本山茶原產于安溪西堯陽,條壯實沉重,梗鮮亮,較細瘦;如“竹子節”尾部稍尖,色澤鮮潤呈香蕉皮色;茶湯橙黃色;葉底黃綠,葉張尖薄,長圓形,葉面有隆起,主脈明顯;味清純略濃厚;香似鐵觀音而較清淡。與鐵觀音是“近親”,但長勢與適應性均比鐵觀音強,制烏龍茶品質優良,香高味醇,品質好的與鐵觀音相近似。製成紅、綠茶則品質中等。

大葉烏龍原產于安溪長坑珊屏。大葉烏龍植株為灌木型,中葉類,中芽種。樹姿半開展,分枝較密,節間尚長;葉橢圓形或近倒卵形,尖端鈍而略突,葉面略呈弧狀內卷,葉色暗綠,葉厚質脆,鋸齒較細明。開花結實率尚高。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根系發達,耐旱又耐寒,少受病蟲危害,育芽能力強,產量較高。制烏龍茶品質尚佳,制綠茶品質尚好,制紅茶品質次之。

黃金桂原產于安溪虎邱羅岩村,是以黃旦品種茶樹嫩梢製成的烏龍茶,條索緊細,色澤潤亮金黃,香氣帶桂花香,滋味醇細甘鮮;湯色金黃明亮;葉底中間黃綠,邊緣朱紅,柔軟明亮。因其湯色金黃色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黃金桂。在現有烏龍茶品種中是發芽最早的一種,製成的烏龍茶,香氣特別高,所以在產區被稱為“清明茶”、“透天香”,有“一早二奇”之譽。黃旦植株屬小喬木型,中葉類,早芽種。樹姿半開展,分枝較密,節間較短;葉片較薄,葉面略卷,葉齒深而較銳,葉色黃綠具光澤,發芽率高;能開花,結實少。一年生長期8個月。

毛蟹茶原產于安溪縣福美大丘侖。茶條緊結,頭大尾尖,芽葉嫩,多白色茸毛,色澤褐黃綠,尚鮮潤。茶湯青黃或金黃色。葉底葉張圓小,中部寬,頭尾尖,鋸齒深、密、銳,而且向下鉤,葉稍薄,主脈稍浮現。味清純略厚,香清高,略帶茉莉花香。毛蟹植株灌木型,中葉類,中芽種。適制烏龍茶,為高級“色種”的原料;制紅、綠茶,毫色顯露,外形美觀,品質尚好。

梅占茶原產于安溪蘆田,茶條壯實、長大、梗肥、節間長,色澤褐綠稍帶暗紅色,紅點明,湯色塗黃或橙黃,味厚香醇。梅占可加工白茶、紅茶與綠茶,也需嫩采。制紅茶亦為白琳工夫的高級原料。製成烘青綠茶白毛猴,品質亦佳。製成的紅、綠茶,具有獨特的蘭花香且滋味醇厚。芽葉生育力和持嫩性較強。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中旬。

鐵觀音中國傳統名茶,屬於青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于安溪縣西坪鎮,發現於1723—1735年。“鐵觀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樹品種名,鐵觀音茶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香氣馥鬱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

從前十選手的綜合比分來看,陳素全的臨場能力較強,與綜合排名第2位的選手拉開1.55分的差距,有一定的競爭力。而排位第二名的李金登與排位第三名的王清海僅有0.28分的差距。此外,從排名第4位的選手開始,與下一位元選手的分數差距基本不到一分。由此可見,後續講茶比賽的競爭將越發激烈。

值得關注的是,可以預料,“安溪鐵觀音大師”的寶座最終將落入誰手仍存在極大的變數,因為僅憑占比10%的評茶比賽就能使得進入前二的選手排位發生逆轉,那麼此後占比20%的講茶比賽同樣存在我們不可預知的“意外”與“驚喜”來打擾預期。因此,凡是能夠進入前十的參賽選手都有“登頂”的可能,大家仍需為最後的決戰而精心準備。

揭 秘

評茶比賽到底比的啥,為何選手排位會逆轉?

首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決賽環節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比制茶,(占比70%),第二部分比評茶(占比10%),第三部分比講茶(占比20%)。顧名思義,制茶比賽比的就是各位選手的製作工藝。那麼,評茶比賽比的是什麼呢?據小編瞭解,評茶比賽主要考的是選手們對安溪鐵觀音的識別能力。為了更好地鞏固提高選手的評茶講茶專業素養,在評茶比賽前,主辦方還安排選手們進入安溪茶學院,進行為期六天有針對性的封閉式集訓。

據悉,評茶比賽的考核分為三塊內容,分別是六大茶類的識別、九種安溪茶樹品種的識別,以及兩種混合樣識別。為此,組委會共設置了16個考試樣品,包括1個陳香型鐵觀音樣、1個濃香型鐵觀音樣、7個鐵觀音品種樣、2個鐵觀音混合樣,以及5個茶類識別樣。在比賽過程中,選手們要根據組委會提供的茶樣填寫不同茶葉的香型和品種。在品種樣的比賽中,選手們更要能準確的識別鐵觀音、毛蟹、本山、黃金桂、大葉烏龍、梅占等不同的茶葉品種。

在評茶比賽的現場,20強選手或聞或品,動作雖然一如既往的流暢,神情也是異常的專注,但是考場的氣氛卻明顯變得緊張。在經歷了一個半小時的舌尖風暴後,選手們紛紛交出了答卷。

“像這種模式的評茶賽,我此前已經參加過兩三次了,所以還是很有信心的。”綜合排名暫位第一的陳素全如是說。

小編認為,評茶比賽中最難的部分當屬混合樣。所謂混合樣,是從鐵觀音、毛蟹、本山、黃金桂、大葉烏龍、梅占這6個品種中隨機選出3個品種進行混合組成,選手們只有一一識別每泡茶葉是由哪三個品種組成的方能勝出。而評茶環節中比較容易的應該是六大茶類的識別,畢竟能稱得上大師的,自然能輕易認出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黑茶、青茶等不同茶類。

安溪縣茶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陳加勇表示,作為一名名匠與大師需要具備怎樣的綜合素質?首先,必須要過得了技術關,所以組委會將制茶比賽環節的占比調整至70%。當然,會做茶還遠遠不夠,能被稱為大師還需要具備評茶、講茶等素質,因為今後這些名匠和大師可能還要設立大師工作室,並承擔起帶學徒、傳播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等使命,如果沒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考思維能力就不能擔當大師這個稱號。

“政府花了這麼大的人力、資力來培養我們,學成之後,我們一定要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把安溪鐵觀音的工藝與文化發揚出去,做出更有觀音韻的鐵觀音。”李金登坦言道。

選手李金登接受採訪

截至目前,決賽環節之評茶比賽已經結束。雖然評茶環節的分數在綜合得分中占比僅為10%,但考慮到制茶環節中選手的分數差距甚微,因此,小數點後的幾個分值都有可能讓選手們與大師的寶座失之交臂,這也讓後續即將進行的講茶比賽顯得尤其重要。

評茶比賽部分茶樣

混合樣:每個8分。如為兩個品種混合的,答對一個得3分,答對兩個得8分;如為三個品種混合,答對一個得2分,答對2個得5分,答對三個得8分。但答案中如有一個品種答錯,則不得分。

本山茶原產于安溪西堯陽,條壯實沉重,梗鮮亮,較細瘦;如“竹子節”尾部稍尖,色澤鮮潤呈香蕉皮色;茶湯橙黃色;葉底黃綠,葉張尖薄,長圓形,葉面有隆起,主脈明顯;味清純略濃厚;香似鐵觀音而較清淡。與鐵觀音是“近親”,但長勢與適應性均比鐵觀音強,制烏龍茶品質優良,香高味醇,品質好的與鐵觀音相近似。製成紅、綠茶則品質中等。

大葉烏龍原產于安溪長坑珊屏。大葉烏龍植株為灌木型,中葉類,中芽種。樹姿半開展,分枝較密,節間尚長;葉橢圓形或近倒卵形,尖端鈍而略突,葉面略呈弧狀內卷,葉色暗綠,葉厚質脆,鋸齒較細明。開花結實率尚高。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根系發達,耐旱又耐寒,少受病蟲危害,育芽能力強,產量較高。制烏龍茶品質尚佳,制綠茶品質尚好,制紅茶品質次之。

黃金桂原產于安溪虎邱羅岩村,是以黃旦品種茶樹嫩梢製成的烏龍茶,條索緊細,色澤潤亮金黃,香氣帶桂花香,滋味醇細甘鮮;湯色金黃明亮;葉底中間黃綠,邊緣朱紅,柔軟明亮。因其湯色金黃色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黃金桂。在現有烏龍茶品種中是發芽最早的一種,製成的烏龍茶,香氣特別高,所以在產區被稱為“清明茶”、“透天香”,有“一早二奇”之譽。黃旦植株屬小喬木型,中葉類,早芽種。樹姿半開展,分枝較密,節間較短;葉片較薄,葉面略卷,葉齒深而較銳,葉色黃綠具光澤,發芽率高;能開花,結實少。一年生長期8個月。

毛蟹茶原產于安溪縣福美大丘侖。茶條緊結,頭大尾尖,芽葉嫩,多白色茸毛,色澤褐黃綠,尚鮮潤。茶湯青黃或金黃色。葉底葉張圓小,中部寬,頭尾尖,鋸齒深、密、銳,而且向下鉤,葉稍薄,主脈稍浮現。味清純略厚,香清高,略帶茉莉花香。毛蟹植株灌木型,中葉類,中芽種。適制烏龍茶,為高級“色種”的原料;制紅、綠茶,毫色顯露,外形美觀,品質尚好。

梅占茶原產于安溪蘆田,茶條壯實、長大、梗肥、節間長,色澤褐綠稍帶暗紅色,紅點明,湯色塗黃或橙黃,味厚香醇。梅占可加工白茶、紅茶與綠茶,也需嫩采。制紅茶亦為白琳工夫的高級原料。製成烘青綠茶白毛猴,品質亦佳。製成的紅、綠茶,具有獨特的蘭花香且滋味醇厚。芽葉生育力和持嫩性較強。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中旬。

鐵觀音中國傳統名茶,屬於青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于安溪縣西坪鎮,發現於1723—1735年。“鐵觀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樹品種名,鐵觀音茶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香氣馥鬱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