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6次換心2次換腎,洛克菲勒就這樣感受生機活到101歲

醫學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人體的原理, 以發掘人體對疾病的反應, 從而促進健康。 醫學研究在快速進步, 但探索無止境, 而且充滿艱辛。

2017年3月20日, 101歲的美國大富翁洛克菲勒在睡夢中安詳去世。 醫療紀錄顯示, 自1976年起, 洛克菲勒曾做過6次心臟移植和兩次腎移植。 洛克菲勒曾總結他的長壽秘訣為簡單地生活, 但他也說:“每6至7年進行一次心臟移植也可能是一個原因。 每次我得到一個新心臟, 就有新生的氣掃過我的身體, 讓我感到了復活和生機。 ”

器官移植是不是真的可以讓人返老還童, 在醫學上還是個迷, 因為, 器官移植, 特別是心臟移植的歷史並不長, 所積累的醫例也不太多, 而且能像洛克菲勒那樣換6次心臟的更是絕無僅有。

1905年紐約的卡雷爾大夫在狗身上首次實施了心臟移植, 他也憑藉在血管和器官移植上的貢獻, 于1921年成為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第二位外科醫生。 雖然, 卡雷爾的手術技藝可謂如火純青, 但他發現個體間的移植手術成功率遇到了阻礙, 因為, 器官組織具備某種生物個體性, 不同個體之間的移植, 會因為免疫系統的“排異反應”使器官死亡。 於是, 器官移植在20世紀20年代為醫學界放棄。

到了20世紀60年代, 抗代謝藥物硫唑嘌呤成功地實現了免疫抑制, 不同個體間的器官可交換性問題得到了解決。

1967年, 南非醫生博納德進行了第一例人類心臟移植手術, 手術進行了9小時, 心臟的供體來自一位25歲在車禍中去世的女性。 由於手術是在患者心臟病連續發作,

身體虛弱的情況下進行的, 術後患者肺部感染, 18天后死亡。 這例手術當時引起了世界轟動。

博納德接下來又進行過多例心臟移植, 有幾位患者術後活過了一年。 但非常遺憾的是, 10年之後, 博納德醫生由於嚴重的關節炎, 不得不告別了他心愛的外科事業。

在近10年內, 世界範圍內每年登記到的心臟手術大約有3500例, 其中美國平均每年2000-2300例, 中國目前每年約有200例左右。 2014年10月24日, 澳大利亞醫生使用已經停止跳動的心臟成功進行了移植, 這被稱為世界上首例“死亡心臟移植”, 在此之前, 醫生只能依賴腦死亡病人捐出的心臟來進行移植, 而且必須把仍在跳動的心臟保存在冰裡, 火速送到接受者所在手術室進行移植。

愛誰, 就把健康傳給誰。

版權申明 《關你健康》系列內容, 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 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 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