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也認為學歷無用、讀書無用嗎?別自欺欺人!

學歷無用、讀書無用, 這樣的論調一直存在, 你是否有聽大家這麼說:

讀這麼多書有什麼用呢?還不如隔壁賣豬肉的賺得多!

學高數有什麼用呢?買菜也用不上!

養寵物有什麼用呢?純粹浪費時間!

寫這麼多小說幹嘛呢?還不是沒人看!

每天跑步做運動有什麼用呢?還不是那麼胖!

總有那麼一些人, 不管你做什麼, 他們都覺得沒有什麼用。 那麼, 是哪一些人總喜歡抱著“學歷無用”、“讀書無用”的論調呢?主要是以下幾個類人:

1、自己沒讀過書的, 沒什麼學歷的

2、讀過書, 有學歷, 但是表現一般, 畢業之後將所學知識忘得一乾二淨的

3、一事無成、碌碌無為的

4、讀書用功, 但是工作之後工資、地位不如沒讀書的同學朋友的

5、暴發戶

6、經歷少, 短視, 只看開頭和結果的

第1至第4類人, 都喜歡抱著“學歷無用”、“讀書無用”的心態麻醉自己, 自我安慰, 因為越是沒有的東西, 越會從心裡去貶低它的價值,

從而寬慰自己, 獲得自身優越感的滿足, 這在心理學上可以解釋為“心理防禦機制“, 第1至第4類人, 屬於消極的、自欺欺人的自我防衛, 以逃避性和欺騙性的方法去減輕自己在挫折或衝突時感受的痛苦。

第5類人, 則是因為真的沒讀什麼書, 也沒有學歷, 只是因為某個偶然因素一夜暴富, 比如買彩票中了幾千萬, 天下掉錢了剛好把他砸中了之類的, 這類人在一夜暴富之後, 也很容易就生出“讀書無用”的感歎!你讀那麼多書, 還不如我買一張彩票掙得多!

至於第6類人則是因為他們看不到沒有學歷的人取得成功經歷了什麼, 也看不到有學歷讀過書的人走出社會經歷了什麼。 第6類人是比較感性的, 他們不會理性的去思考,

而是感性去認知, 他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 的確有那麼一部分人學歷不高但是收入高的, 於是在他們眼中就形成了如下對比:

低學歷、沒文化 → 高工資、開洋車、住別墅

高學歷、有文化 → 工資平平, 沒車沒房

至於過程, 他們看不到, 也懶得去深究, 於是就簡單粗暴的得出了“學歷無用”、“讀書無用”的觀點, 一下子否定了所有人的努力, 營造了學歷無用、讀書無用的假像。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一則新聞報導, 首先看標題, 標題稱“國內20億級別富豪有2000多位 半數富豪無“高學歷””, 新聞從個例得到某種結論進而拓展到整體, 這個標題本身就是在搞事情, 這也是一種“證真偏見”, 人們會更願意尋找資訊以證真而非證偽。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麼所謂的沒有“高學歷”的富豪的年齡是多大呢?據統計, 前100名社會大學上榜企業家的平均年齡, 要比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學歷的上榜企業家大6歲, 為58歲。 現在是2017年, 按照平均年齡58歲來算, 那麼這部分無“高學歷”的富豪出生的年代大概是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

任何脫離時代背景的討論分析都是耍流氓!!!

我國恢復高考制度的時間是:1977年!!!

恢復高考制度之後, 當時的高考錄取情況如何呢?看一組數據:

1978年高考, 610萬人報名, 原打算錄取29.3萬人, 最終錄取40.2萬人, 錄取率為6.59%。

1979年高考, 468.5萬人報考, 錄取28.4萬, 錄取率為6.06%。

在這麼低的錄取率中,能夠考上大學的寥寥無幾,所以這些人當中,有一部分是根本沒有機會上大學的,五六十年代的大學生,甚至大專生都被“神話”了,一說到誰考上了大學,不管幾本也不管是不是專科,都覺得特別厲害特別牛,覺得祖上燒了高香,牛逼哄哄的。老媽就常跟我說一句話,不要小看你奶奶,你奶奶當年也是讀過小學的,這句話絕非調侃,而是那個年代能夠有機會讀書就已經很不錯了,已經很厲害了。

所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富豪,他們都沒有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這樣的“高學歷”。但是那個年代一個大專生的含金量,都遠比現在一個全日制本科、甚至比研究生的含金量還要高。

再者,大多數人都會犯一個“類比錯誤”,喜歡拿“低學歷”中工資較高的那部分人,跟“高學歷”中工資平平的那部分作比較,這種比較方式本身就有失偏頗,是不公平的。

那麼,讀書有沒有用呢?讀書當然有用!就算他們讀了博士還去賣豬肉、送快遞,讀書也是有用的,因為他們選擇比你更多,他們就算不賣豬肉、不送快遞還有機會選擇其他工作,依然可以過得比你更好。至於讀書還有什麼用,每個人心中總會有本賬,自己算清楚,自己的就好!

在這麼低的錄取率中,能夠考上大學的寥寥無幾,所以這些人當中,有一部分是根本沒有機會上大學的,五六十年代的大學生,甚至大專生都被“神話”了,一說到誰考上了大學,不管幾本也不管是不是專科,都覺得特別厲害特別牛,覺得祖上燒了高香,牛逼哄哄的。老媽就常跟我說一句話,不要小看你奶奶,你奶奶當年也是讀過小學的,這句話絕非調侃,而是那個年代能夠有機會讀書就已經很不錯了,已經很厲害了。

所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富豪,他們都沒有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這樣的“高學歷”。但是那個年代一個大專生的含金量,都遠比現在一個全日制本科、甚至比研究生的含金量還要高。

再者,大多數人都會犯一個“類比錯誤”,喜歡拿“低學歷”中工資較高的那部分人,跟“高學歷”中工資平平的那部分作比較,這種比較方式本身就有失偏頗,是不公平的。

那麼,讀書有沒有用呢?讀書當然有用!就算他們讀了博士還去賣豬肉、送快遞,讀書也是有用的,因為他們選擇比你更多,他們就算不賣豬肉、不送快遞還有機會選擇其他工作,依然可以過得比你更好。至於讀書還有什麼用,每個人心中總會有本賬,自己算清楚,自己的就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