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誰為滯銷的農產品買單?

現如今貧富差距已敲響我們農民的警鐘, 農產品滯銷情況多次呈現, 農戶產能和收入基本持平, 甚至有部分損失慘重。 而我們未來面對的問題會越來越多, 其中我們農民最關心問題, 該如何尋求最好的出路呢?

歷來農產品銷路都是困擾農民朋友的一個大難題, 當交通運輸不暢, 農產品不能第一時間運輸出去, 成為制約農產品發展以及價格低落的重要因素。 如去年的玉米, 這兩年進口玉米的大量湧進使得國內玉米遭受了重大衝擊, 價格一度跌落至成本線以下。 儘管基本無利潤維持, 但農民依舊要維持生計, 不種作物是不行的。 但是從一部分的作物產地便宜, 銷地天價可以看出, 並不是農產品市場需求不好, 主要原因在於沒有合理的方式和管道進行銷售。

近幾年農村電商的飛速發展似乎為農產品的銷路帶來了一定的解決辦法, 但是零散的銷路並不能解決更為龐大的產量銷售。 因此, 打開農產品銷路的金鑰匙是“傳統+互電商”, 電商只能作為打開銷路的輔助之一, 農產品銷路還需要大消費量管道。 比如你出產西瓜, 一般來說保質期也就一個星期, 那怎麼在最短的時間裡把西瓜送到客戶的手上最重要,

如果依靠快遞肯定不可靠, 因為中途轉轉運, 上下車過多, 如果通過電商的話, 可以統一採摘, 統一配送, 相對傳統零售的話, 可以減少到貨後的待售時間, 所以傳統+電商的話更好發展。

另外, 農產品的銷售還要依賴農產品的加工行業的發展。

鼓勵農產品進行初級加工和深加工, 換句話說, 進行一定的包裝和品牌建立。 在農產品的品質能夠得到相應的保證, 可以進行產銷對接, 即大量的農產品供應直接賣個大型超市、購物商場。 而零散的售戶也可以進行聯盟, 從而達到群體效應。

筆者觀點

布瑞克

筆者認為, 前段時間農產品滯銷的好人好事銷售方式則是完全不可取的, 一方面不能從根本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另一方面將會間接增加消費者消費成本, 畢竟無人可以保證低價收購的農產品不會被高價甚至天價賣出。 農產品的銷路需要每一位元農人集中智慧和創新而打開, 過程雖然艱辛, 但結局必然是美好的。

布瑞克農業資料

長按二維碼關注布瑞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