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暨南大學朋友圈“紅人”田明:讓學生愛上“馬克思主義”

(學生朋友圈“紅人”田明)

這位頗有名氣的田明老師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 於2014年加入暨南大學, 擔任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等多門思政課程教學任務。

來校短短三年, 卻迅速成為學生朋友圈的“紅人”, 他究竟有何特色?據學生們說, 這是一位鑽研馬克思十餘年的有志青年, 是打造了“茶樓評書即視感”課堂的“段子手”, 是給學生的生活增添了濃濃哲學味的副教授。 去年, 《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的學生評價分在思政課中排名第一, 成為了最受學生歡迎的一門思政課。

“有料”課堂即使“枯燥”也被愛

“馬克思主義不是枯燥, 而是不夠枯燥。 ”秉持這一理念, 田明用了最“枯燥”的學理性梳理式教學方法, 將“問題從哪兒來、馬克思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馬克思還留了哪些問題給我們解決”的學理研究路線逐層剖析,

同時注重馬克思主義一直提倡的對現實的關懷, 將自己的最新的科研成果傾囊相授。 這樣“枯燥”的、學理性極強的教學方法卻讓學生很愛聽。

“田明老師的課我都會很認真聽, 他的思辨能力很強, 授課內容很學術、很客觀。 ”2014級廣播電視專業王靜媛對田明第一節課印象特別深, 那節課上, 田明從馬克思的生平引入, 批判了被歪曲的馬克思主義, 進而講述真正的馬克思主義, 這調動了她的興趣, 她想知道馬克思主義究竟是什麼。

為了將學理內容講得更通俗易懂, 每節課上, 田明都會將學理內容分解, 或拋出小問題讓學生們來搶答, 或列舉身邊實例解析哲學原理。 在講到“形而上學”時, 他拋出“你是不是人?”的問句, 講述現象和本質的聯繫,

引導學生思考形而上學的局限。 在講到“機械唯物主義”時, 田明展示一張紙, 對折起來問學生是長方形還是三角形, 進而指出認為是三角形的是犯了機械唯物主義的錯誤。 在講到“本體論”時, 他以男追女的例子為引, 講到當女生發問“你到底喜歡我什麼”的問題時應該大聲回答“我就是喜歡你”, 分享戀愛技巧的同時生動闡釋了本體論原理。 幽默風趣、抑揚頓挫的語言頻頻引爆“笑點”, 熱烈的討論氣氛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一課真正地活躍起來。

(田明老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堂)

在課堂上, 田明注重在教學互動中增強學生的“代入感”。 每學期開學, 田明都會讓每一個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話題, 並針對話題依次做5分鐘獨立發言, 結合上節課內容講述自己對話題的理解。

讓學生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

來自暨南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戴同學說:“從某個程度上來說, 是田明老師讓我重新認識了哲學, 重新認識了馬克思主義。

”和戴同學一樣, 很多同學也因為上了田明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改變了對這門課的看法。

暨大文學院2013級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本科生杜文達一直對該課有誤解, 上完田明的課後, 他感覺越學越有意思, 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說, 田明老師能把看起來很抽象的東西講得通俗易懂, 而這些東西能反映甚至解答現實的困惑。

杜文達讀大三的時候, 大家都在討論找工作的事, 可他對畢業後要找什麼樣的工作感到十分迷茫。 這一年, 他上了田明老師的課, 聽田明老師批判形而上學, 他突然頓悟了, 不再靜止、孤立地看問題, 而是思考更多的可能性, 進而回歸初心, 做出了去美國攻讀研究生的決定。 “遇見田老師是我的幸運。 ”杜文達說,在跟隨著田明接近哲學的過程中,他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方式,也明晰了未來的方向。

杜文達今年六月就要畢業了,但他和2位同班同學每週還會去旁聽《馬克思主義原理課》。因為許多像杜文達一樣對田明課堂欲罷不能的學生,田明的課堂變得一座難求。如果開課前五分鐘才來到課堂,往往需要轉一圈才能找到空位,再晚一點便可能需要站著聽講了。

傳遞哲學味於生活

“你覺得什麼是共產主義,它能實現嗎?”“人、萬物、自由、發展等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當謝思婷和舍友一起參加了田明開辦的讀書會後,她們的寢室話題變得更加有哲學味。謝思婷說:“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在紛繁世界中抽絲剝繭,還原本真,打開了哲學的新大門。最後我們發現,所有的東西、想要生活得更好,都離不開哲學。”

謝思婷參加的讀書會是田明在教務處和馬克思主義學院資助下主持開辦的專案。每週固定的一個晚上,20位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會聚在馬克思主義學院,一起品讀黑格爾哲學著作《小邏輯》。這場“學生不計學分、老師不計薪資”的讀書會在開辦一學期後,在學生的主動要求下繼續開辦,堅持了一年。

(讀書會)

此外,田明還舉辦了“40後、60後、 80後、 90後·印象馬克思”學術沙龍,邀請來自中山大學的“40後”代表葉啟績教授、“60後”代表馬天俊教授和自己一起,與“90後”學生代表尚旭旭、邱國柱零距離對話,分享不同年代的人對馬克思的理解。“葉教授分享了自己年輕時求知的艱辛往事,馬教授則深刻剖析了資本的力量,發人深省。”尚旭旭說。

(“40後、60後、 80後、 90後·印象馬克思”學術沙龍)

來源 | 暨南大學新聞中心

編輯 | 張毓瑩

”杜文達說,在跟隨著田明接近哲學的過程中,他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方式,也明晰了未來的方向。

杜文達今年六月就要畢業了,但他和2位同班同學每週還會去旁聽《馬克思主義原理課》。因為許多像杜文達一樣對田明課堂欲罷不能的學生,田明的課堂變得一座難求。如果開課前五分鐘才來到課堂,往往需要轉一圈才能找到空位,再晚一點便可能需要站著聽講了。

傳遞哲學味於生活

“你覺得什麼是共產主義,它能實現嗎?”“人、萬物、自由、發展等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當謝思婷和舍友一起參加了田明開辦的讀書會後,她們的寢室話題變得更加有哲學味。謝思婷說:“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在紛繁世界中抽絲剝繭,還原本真,打開了哲學的新大門。最後我們發現,所有的東西、想要生活得更好,都離不開哲學。”

謝思婷參加的讀書會是田明在教務處和馬克思主義學院資助下主持開辦的專案。每週固定的一個晚上,20位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會聚在馬克思主義學院,一起品讀黑格爾哲學著作《小邏輯》。這場“學生不計學分、老師不計薪資”的讀書會在開辦一學期後,在學生的主動要求下繼續開辦,堅持了一年。

(讀書會)

此外,田明還舉辦了“40後、60後、 80後、 90後·印象馬克思”學術沙龍,邀請來自中山大學的“40後”代表葉啟績教授、“60後”代表馬天俊教授和自己一起,與“90後”學生代表尚旭旭、邱國柱零距離對話,分享不同年代的人對馬克思的理解。“葉教授分享了自己年輕時求知的艱辛往事,馬教授則深刻剖析了資本的力量,發人深省。”尚旭旭說。

(“40後、60後、 80後、 90後·印象馬克思”學術沙龍)

來源 | 暨南大學新聞中心

編輯 | 張毓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