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管理創新」美國創新發展近中期顛覆性軍事能力

近年來, 美國防部和各軍種先後成立快速能力發展機構, 通過廣泛利用現有裝備技術和民用先進技術支撐近中期創新, 以期快速形成顛覆性軍事能力。

一、設立快速能力發展機構, 執行快速創新

美國防部瞄準近期和中期需求, 成立了戰略能力辦公室(SCO), 從全域上統籌各軍種、各機構、各領域已有成果,加快全軍顛覆性軍事能力構建;三軍分別設立了空軍快速能力辦公室(AFRCO)、海上能力加速辦公室(MACO)和陸軍快速能力辦公室(ARCO), 謀劃各自優勢能力快速發展。 不同於更注重打造長期優勢顛覆性能力的國防先期研究計畫局(DARPA)和其他國防部科研部門,

這四個機構致力於發展可快速成型的近中期顛覆性軍事能力。 此外, 為避免複雜辦事流程和審查制度拖延研發進度, 這四個機構均由部長或部長級委員會直接領導。

1、戰略能力辦公室(SCO)

2012年國防部創建SCO, 由時任國防部副部長卡特直接領導。 SCO聚焦全軍近期和中期顛覆性軍事能力需求, 使命是識別、分析、驗證和轉化能夠“改變遊戲規則”的創新性概念, 重點關注自主、指控、賽博、感測器、武器技術五個領域。 SCO不承擔具體研發, 只負責創新方案分析、原型驗證和專案轉化。 SCO規模小, 僅39名職員, 但每年可推出5~6個顛覆性能力概念;目前已開啟15個創新項目, 其中6個已進入轉化階段且均轉化成功;每個項目週期約為3~4年,

遠少於以往美軍項目的平均14年。 近年來國防部在逐年提高SCO經費, 2017財年為9.02億美元, 而2014財年SCO的年度預算僅為1.38億美元。

2、空軍快速能力辦公室(AFRCO)

2003年空軍成立AFRCO。 AFRCO由空軍理事會直接領導, 成員為空軍部部長、副部長及參謀長等空軍高層, 使命是利用國防技術和既有作戰能力, 加快開發和部署優選的國防部作戰支援和武器系統, 重點關注戰鬥機和無人機。 AFRCO機構規模小, 僅有約80名職員, 目前只披露了X-37B空天飛機、LRS-B下一代遠端轟炸機和RQ-180無人機三個項目。

3、海上能力加速辦公室(MACO)

2016年2月海軍成立MACO。 MACO旨在針對海上作戰近期需求, 以更快的速度研發和部署高優先順序武器系統, 強調在更短時間內以更低成本促進優選專案的轉化,

重點關注水面戰、航空戰、水下戰、賽博戰四個領域。 MACO目前披露的兩個專案為“遠端反艦導彈”(LRASM)和RAQ-25A“黃貂魚”無人機。

4、陸軍快速能力辦公室(ARCO)

2016年8月陸軍成立ARCO。 ARCO由陸軍理事會直接領導, 陸軍部長擔任主席, 成員包括陸軍參謀長和採辦官等陸軍高層, 當前使命是為急需的武器裝備謀求快速原型設計和跨領域解決方案。 ARCO強調技術快速應用, 瞄準可在1~5年內部署的作戰能力, 重點關注賽博防禦和電子戰領域, 具體任務包括提升作戰網路的賽博防禦能力, 研製車輛、士兵裝備和無人機用射頻信號探測器/干擾器, 發展不依賴GPS導航等。 目前官方尚未透露ARCO負責的具體專案, 僅指出其單個項目的經費約0.5億~1億美元。

二、充分利用已有裝備改造升級和採用民用先進技術,

提升軍事能力

為滿足近中期需求, 美國防部愈發重視對已有裝備及技術的應用, 正通過拓展現役武器裝備作戰能力、跨軍種應用既有成果、改造並重組現役武器裝備、引入民用先進技術來升級改造現役武器系統等方式來實現快速創新。 這些舉措有望迅速填補美軍近中期優勢空白, 以較低風險、較低研發成本和較短研發週期, 快速形成顛覆性軍事能力。

1、拓展現役武器裝備作戰能力

國防部通過升級局部元件或增加功能性模組, 為美軍現役武器裝備系統擴展全新作戰能力。 該做法已成為美軍重要的創新方式之一, 並説明美軍在短期內形成不對稱作戰優勢。 目前這類工作主要由SCO開展。

(1)SCO升級“標準”-6防空導彈軟體, 使其具備反艦能力。 反艦型“標準”-6最大射程超過400千米, 入役後將改變美軍數十年來僅有“魚叉”一型反艦導彈在役的局面, 為美海軍提供超聲速、超視距反艦能力。

(2)SCO升級“戰斧”對陸攻擊導彈導航系統, 使其具備反艦能力。 反艦型“戰術戰斧”最大射程達1600千米, 將在2020年前後大範圍列裝, 將顯著提高水面主戰艦艇超視距反艦能力, 滿足大範圍控制和超遠端作戰需求。

2、跨軍種應用既有成果

將某軍種現役裝備或技術成果用於另一軍種, 構建新興作戰能力, 也是美國防部正在嘗試的方案之一。 目前, 該方案已取得一些成功。

(1)SCO將海軍電磁導軌炮專案成果集成至陸軍“帕拉丁”榴彈炮和海軍MK45型127毫米艦炮上, 實現了“超高速炮彈”(HVP)常規發射。常規發射HVP射速可達馬赫數5,射程超過90千米。美國防部2015~2016財年已為其投資3.64億美元,2017財年又為其投資了2.46億美元。常規發射HVP技術被視為“改變遊戲規則”的典範之一,有望成為美應對未來高端對手大規模導彈攻擊的有效手段。

(2)SCO正與導彈防禦局合作,將空軍F-15戰鬥機雷達集成至陸軍地面機動平臺,該型“空改陸”雷達系統也可與常規發射的“超高速炮彈”搭配使用,充當前沿基地的防空反導系統,增強地面部隊防空反導能力。

3、改造並重組現役武器裝備

通過對現役武器裝備編組應用,可使不同系統各盡其能、優勢互補,獲得全新作戰優勢。各軍種下屬快速能力辦公室尚未透露從事此類工作,目前SCO正在開展的現役武器裝備編組應用工作主要如下。

(1)將老舊大型戰機改裝成“武庫機”,與F-22和F-35等第五代機編組,戰鬥機突入防區提供目標指引,“武庫機”在防區外進行精確打擊,形成“協同效應”。預計“武庫機”2018年開始飛行試驗,2020年前完成原型驗證,未來將賦予空軍新的拓展力量。

(2)將現有小艇加裝無人組件,改造成無人水面艇,並與海軍艦艇編組,通過無人艇蜂群行為執行護航、攔截等任務,提高水面集群作戰能力及有人艦艇生存能力。2016年初,SCO利用一艘11米長剛性充氣艇成功完成了800千米的航行試驗。

(3)將感測器與各軍種攻擊性武器緊密聯繫,共建具有自愈能力的“殺傷網”,形成跨域作戰能力。該專案名為“第三隻眼”,目前已集成各軍種多種武器裝備用於實彈測試,未來將可增加美聯合作戰抗打擊能力。

4、引入民用先進技術升級改造現役武器裝備

美國防部重視採用或轉化民用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新型裝備,下面以幾個SCO開展的專案為例進行簡要介紹。

(1)SCO將智慧手機的小型攝像頭和感測器集成為模組化元件,對小直徑炸彈和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等空中打擊武器進行升級,形成不依賴GPS導航的空對地打擊能力。目前該技術已被空軍用於升級37000多枚制導武器。

(2)SCO正與海軍及海軍陸戰隊聯合開展“資訊通用作戰圖”專案,通過利用大資料分析、深度學習等技術,獲取開來源資料,構建資訊作戰圖,增強戰區態勢感知能力。該項目於2016年4月形成測試樣機,並為2016年美菲“肩並肩”聯合軍演所採用。

(3)2014年美國防部引入麻省理工學院3D列印無人機技術,立項開展軍事應用研究。該專案由SCO負責,目前已列入2017財年預算,並已實現互聯互通、戰鬥機投放和手持彈射裝置投放,未來可能用於監視、迷惑或干擾對手。利用新技術研製出的無人機,具有成本低、易部署、快速成型、可互聯互通、無需回收等特點,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三、結語

發展顛覆性能力,維持並獲取新的絕對軍事優勢,是美國正在開展的“第三次抵消戰略”的主旨。美國通過加強對近中期創新的支持,將快速形成新的作戰能力,重構非對稱優勢,為長遠技術的發展和實用化贏得時機。(藍海星:王國亮 馬曉晨 柳正華 王曉靜)

實現了“超高速炮彈”(HVP)常規發射。常規發射HVP射速可達馬赫數5,射程超過90千米。美國防部2015~2016財年已為其投資3.64億美元,2017財年又為其投資了2.46億美元。常規發射HVP技術被視為“改變遊戲規則”的典範之一,有望成為美應對未來高端對手大規模導彈攻擊的有效手段。

(2)SCO正與導彈防禦局合作,將空軍F-15戰鬥機雷達集成至陸軍地面機動平臺,該型“空改陸”雷達系統也可與常規發射的“超高速炮彈”搭配使用,充當前沿基地的防空反導系統,增強地面部隊防空反導能力。

3、改造並重組現役武器裝備

通過對現役武器裝備編組應用,可使不同系統各盡其能、優勢互補,獲得全新作戰優勢。各軍種下屬快速能力辦公室尚未透露從事此類工作,目前SCO正在開展的現役武器裝備編組應用工作主要如下。

(1)將老舊大型戰機改裝成“武庫機”,與F-22和F-35等第五代機編組,戰鬥機突入防區提供目標指引,“武庫機”在防區外進行精確打擊,形成“協同效應”。預計“武庫機”2018年開始飛行試驗,2020年前完成原型驗證,未來將賦予空軍新的拓展力量。

(2)將現有小艇加裝無人組件,改造成無人水面艇,並與海軍艦艇編組,通過無人艇蜂群行為執行護航、攔截等任務,提高水面集群作戰能力及有人艦艇生存能力。2016年初,SCO利用一艘11米長剛性充氣艇成功完成了800千米的航行試驗。

(3)將感測器與各軍種攻擊性武器緊密聯繫,共建具有自愈能力的“殺傷網”,形成跨域作戰能力。該專案名為“第三隻眼”,目前已集成各軍種多種武器裝備用於實彈測試,未來將可增加美聯合作戰抗打擊能力。

4、引入民用先進技術升級改造現役武器裝備

美國防部重視採用或轉化民用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新型裝備,下面以幾個SCO開展的專案為例進行簡要介紹。

(1)SCO將智慧手機的小型攝像頭和感測器集成為模組化元件,對小直徑炸彈和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等空中打擊武器進行升級,形成不依賴GPS導航的空對地打擊能力。目前該技術已被空軍用於升級37000多枚制導武器。

(2)SCO正與海軍及海軍陸戰隊聯合開展“資訊通用作戰圖”專案,通過利用大資料分析、深度學習等技術,獲取開來源資料,構建資訊作戰圖,增強戰區態勢感知能力。該項目於2016年4月形成測試樣機,並為2016年美菲“肩並肩”聯合軍演所採用。

(3)2014年美國防部引入麻省理工學院3D列印無人機技術,立項開展軍事應用研究。該專案由SCO負責,目前已列入2017財年預算,並已實現互聯互通、戰鬥機投放和手持彈射裝置投放,未來可能用於監視、迷惑或干擾對手。利用新技術研製出的無人機,具有成本低、易部署、快速成型、可互聯互通、無需回收等特點,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三、結語

發展顛覆性能力,維持並獲取新的絕對軍事優勢,是美國正在開展的“第三次抵消戰略”的主旨。美國通過加強對近中期創新的支持,將快速形成新的作戰能力,重構非對稱優勢,為長遠技術的發展和實用化贏得時機。(藍海星:王國亮 馬曉晨 柳正華 王曉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