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國國防生制度的變化歷程

2000年5月

國家和軍隊有關部門頒發了《關於建立依託普通高等院校培養軍隊幹部制度的決定》, 初步建立起我軍依託國民教育培養軍隊幹部的制度,

對拓寬軍隊人才培養管道, 提高軍隊人才培養的品質和效益產生了重要影響。

2002年3月

教育部、原總政治部聯合下發《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國防生暫行規定》, 軍隊依託地方普通高校招收國防生工作步入規範化軌道。

2003年4月

全國國防生擴招, 有包括北大、清華在內的65所地方高校在30多個省(區、市)招收國防生4000餘名,招生數量之多和招生省份之廣均為歷年之最。

2005年9月

首屆高校國防生培養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行, 來自全國14所地方高校的領導和軍隊有關部門領導一起就提高國防生培養品質進行了深入探討。

2007年5月

教育部、人事部、原四總部日前聯合頒發《國防生教育管理規定》, 對國防生學籍管理、軍政訓練、日常教育管理、違約淘汰處理、國防獎學金管理等方面作了系統規範,

為軍地合力抓好新形勢下國防生培養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

2007年12月

國家教育部和原總政治部聯合召開國防生培養工作會議。 會上傳出消息:招收國防生的簽約高校從最初的21所擴大到目前的116所, 當時在校國防生達4.8萬名, 部隊每年接收上萬名國防生, 80%補充到一線部隊。

2008年10月

原總政治部、總後勤部聯合發佈實施《國防獎學金管理辦法》, 對國防獎學金的申請、發放、管理等作了進一步規範, 並將國防獎學金標準由每人每學年5000元提高至10000元。

2009年7月

全軍首次組織萬名國防生暑期基地化集訓。 有關部門在全國劃片確定28個軍隊單位作為承訓基地,

組織1萬餘名2008級國防生進行暑期集訓。

2009年10月1日

國防生首次亮相國慶閱兵場, 引起世人關注。

2009年10月

軍報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 截至當時, 與軍隊簽約培養國防生的地方高校已達117所, 在校國防生4.8萬人, 已畢業國防生近4萬人, 8萬余國防生成為我軍生長幹部新生力量。

2010年1月

教育部和原四總部下發《關於加強國防生軍政訓練和任職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 對國防生在校軍政訓練、基地化集中訓練、當兵鍛煉和任職培訓等, 作出了明確的具體規定。

2015年5月

經教育部、原總政治部有關部門批准, 全軍和武警部隊選拔國防生工作全面展開。 選拔國防生高校全部為“985工程”“211工程”院校, 其他簽約高校僅對軍隊英烈子女進行計畫單列選拔,

退役複學大學生在計畫範圍內優先選拔。

2015年7月

教育部、原總政治部有關部門聯合下發通知, 調整國防生報考研究生相關政策, 對報考條件、報考程式、考試錄取、讀研管理等進行規範, 國防生報考研究生開始執行新的政策規定。

2017年5月25日下午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根據軍隊改革有關部署, 國防生制度作出重大調整, 由定向招錄、全程培養逐步調整為面向地方院校畢業生直接選拔招錄, 即從2017年起, 不再從普通高中畢業生中定向招收、從在校大學生中考核選拔國防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