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黑人聚集 廣州一不小心成了“第三世界”首都?

廣州是中國最具非洲特色的城市——1000多年前, 就有阿拉伯商人將黑人賣給中國富裕人家做家丁;1000多年後, 一段發生在廣州“巧克力城” (因近10公里的地帶聚集眾多黑人得名)一個奈及利亞理髮師身上的經典對話經常被引用:“我女兒問我在中國看到了什麼?”“我回答,

牛仔褲和黑人!”

“數萬名黑人像是突然從地底冒出來一般, 三三兩兩, 拎著幾隻超大黑色塑膠袋, 或背個雙肩包, 挑揀著來自廣州周邊上千家小工廠, 被中國人稱為‘尾貨’的牛仔褲、雜牌電視機、組裝手機。 ”這是《南方週末》一段有名的觀察, 說的是廣州以越秀區洪橋街道為中心, 半徑約10公里的地帶——“巧克力城”。

在廣州的服裝市場、電器市場、小商品市場附近, 來自奈及利亞、安哥拉、馬里、迦納、尼日爾等非洲國家的廣州臨時居民, 已經融入廣東的生活方式之中:他們按照收入的區別住在城中村或國際公寓,

穿著短褲拖鞋去街口的超級市場、在公司中聽著《兩隻蝴蝶》之類的中文歌、上火的時候還懂得到涼茶連鎖店喝一杯“斑痧”涼茶。 按“德國之聲”的說法, 在廣州甚至有4支完全由非洲人組成的足球隊, 其中幾內亞人的球隊還從家鄉請來了一名國腳來擔當主教練, 和中國人比賽, 從未輸過。

問為什麼第三世界的人最喜歡去的是廣州, 而不是北京與上海?一位網友輕描淡寫的回答給人啟示:“門檻低、機會多、不排外吧。 ”敏感的人突然發現, 第三世界居民的聚集,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並非一個簡單的物質生活條件問題, 它是一種對城市生活理念的梳理。

“近年來, 由於第三世界在大眾媒體上往往與失業、貧困、犯罪、賣淫、無家可歸、愛滋病、偷渡等社會陰暗面聯繫在一起。

在一篇《全球化時代的第三世界與華盛頓的世界政府》的文章中, 作者這樣描述第三世界國家。 戰後第三世界國家與發達國家拉近差距的理想, 越來越像海市蜃樓。 生活的差距給世界上號稱發達的每個城市帶來了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新移民、淘金者、學生與劫匪。

在中國, 他們為貿易而來, 從廣州到義烏是必經路線。 廣州晚上到義烏的航班上, 說著阿拉伯語或擁有黑皮膚的乘客數量之多, 甚至會讓人產生上錯航班的錯覺:難道這次飛行的目標是肯亞的擊鼓餐廳?

第三世界國家的兄弟們選擇在廣州謀些生計, 除了有這個南方城市的氣候因素, 還有這個城市良好的市場與貿易傳統——1757年,

清朝乾隆皇帝詔告天下, 劃定廣州十三行為全國唯一對外貿易口岸, 史稱“一口通商”, 讓廣州獨攬中國外貿85年;200年後, 中國面臨財政困難, 把外貿經營機構“廣交會”放在廣州, 借助香港的“國際通道”地位跟外國人做生意。 “他們才是給廣州帶來貿易順差的人”——按照廣州社科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長黃石鼎的說法, 廣東過去十幾年產能過剩了, 庫壓的大量舊貨被中非貿易集散地很好地“消化”, 有利於廣東的產業升級。 (廣東《新週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