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社科專家決策諮詢富源行 “把脈問診”成果初現

【雲南網報導】5月27日, “2017年雲南社科專家富源行”決策諮詢會在富源召開, 17位專家就生態文化旅遊、高鐵經濟與現代商貿物流產業、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對策等課題經過5天的實地考察, 最終形成專業的意見與建議, 與富源縣相關部門領導座談。 雲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張瑞才出席並講話。

張瑞才指出, 此次調研活動是各位專家、學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實際行動表現, 展現了專家、學者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6天的時間裡, 專家們以發現和解決問題為導向, 找准定位、探尋短板、研究對策, 先分3個組以不同線路和重點分別進行調研, 然後與縣、鄉鎮和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集中研討。

在研討時, 專家們提出, 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也是富源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抓手,

注重一產和三產融合的聯動效應, 扭轉輕重工業比例失調的局面, 把重點放到輕工業上來;要以“大河烏豬”“富源魔芋”等具有國家馳名商標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的優勢資源, 做大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 延伸產業鏈, 形成品牌效應, 做好包裝和宣傳, 借助高鐵經濟, 行銷富源;要有利於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的順利開展, 無論民族文化旅遊特色小鎮建設, 還是能源資源的保護利用, 都要遵循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決策諮詢會上, 三組專家代表分別就各組研究課題進行了彙報。

以三產融合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社科專家鄭寶華認為, 富源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應該首先做好兩個國字型大小, 既富源魔芋與大河烏豬兩個品牌, 做大深加工, 同時穩定烤煙面積, 適當減少玉米種植, 擴大中藥材、油菜、蔬菜的面積。 發掘助推黃梨等特色水果的市場發展。

昆明學院旅遊規劃研究所所長、教授、社科專家竇志萍提出, 富源發展全域旅遊理念、融合思路促進福源生態文化旅, 應重塑核心旅遊資源, 打造雲南與中原地區的文化旅遊節點城市, 實現“物、人、文”三體合一, 依託第一產業優勢, 發展農業體驗旅遊、農業觀光旅遊, 引入莊園經濟概念, 把農業消費者轉變為旅遊觀光者。

強基礎、抓亮點、打響“富源模式”

昆明理工大學物流供應鏈研究所所長、教授、社科專家張悟移提出, 富源現代工業園區發展應融入“行銷富源”概念,

城市自我行銷要做到瞭解市場, 強基礎, 站在市場需求的角度進行自我包裝;主動融入滇中產業新區, 依託現有交通、資訊等平臺, 利用電商扶貧等概念, 將視野從富源走向全國。

曲靖師範學院經濟學教授、社科專家朱谷生認為, 富源縣要發揮高原特色農業資源優勢, 把握政策機遇, 優化產業機構, 將輕工業作為全縣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突破口;要深入實施魔芋、大河烏豬、核桃等富源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 進一步延伸產業鏈, 拓展生物資源精深加工領域;要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基地,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大力推動科技創新, 塑造富源特色品牌, 豐富富源融合發展內涵。

彰顯城市定位 合理規劃推動富源產城融合

雲南師範大學校長助理、雲南華文學院院長、教授、社科專家武友德認為, 富源城鎮化定位應以東大門、高鐵新城等為亮點, 把“撤縣設市”為富源總體規劃目標, 發揮富源地處“南貴昆”經濟帶節點城市優勢, 合理規劃5大產業佈局, 努力把富源建設成國家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試點城市。

雲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 社科專家孫雲鳳提出, 富源新型城鎮化建設首先應該確定四個定位:既區域角色定位、規劃發展定位、主導產業定位、城市特色定位, 強化中心城區生活服務業及房地產的發展, 圍繞高鐵打造“特色小鎮”經濟模式, 同時小城鎮建設要集中開發, 要具有明顯的城鎮特色和商業特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