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麻風村”變“幸福村”,李桂科36年堅守深山

央視網消息:每個星期五, 雲南省洱源縣疾控中心醫生李桂科, 都要輾轉3個小時, 趕往60公里外的煉鐵鄉山石屏村, 因為那裡, 有一群特殊的患者在等待著他。

“李醫生你回來了, 想你哦, 想你哦, 想得不行。 ”一位古稀老人拄拐站在村口, 看到迎面走來的李桂科, 聲音微顫地喊出了上面的話, 村口的人漸漸圍攏過來……這是位怎樣的醫生, 他與村民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山石屏村是一個特殊的村落, 上世紀六十年代, 180多位麻風病患者, 被一條黑潓江, 隔絕在了方圓五公里沒有人煙的山溝裡。 1981年, 23歲的李桂科作為技術骨幹, 被縣疾控中心分配到這裡的療養院, 成為了隔離區第一位麻風病防治醫生。 走進隔離區的那一刻, 李桂科就被眼前的情景震驚了。 他回憶說:“第一次來的時候看到那種情況, 患者嘴歪眼斜, 有的手指頭都沒有, 出門拄拐杖, 又困難, 當時看起來很害怕。

”身處傳染病隔離區, 就隨時面臨著被感染的可能, 李桂科也曾心生畏懼, 然而他始終無法忘記, 36年前第一次離開時, 患者依依不捨的情景。 “他們拄著拐杖, 拄著拐杖還要走到江邊去送我們, 那個時候非常感動, 他們的確需要我們!”隔離區的荒僻、患者的不舍, 深深觸動了李桂科的心, 他決定從縣城搬到鎮上居住, 24小時隨叫隨到, 就為了離他們更近。

當時的山石屏村沒電沒水。 患者說, 看見外面進來一個人提著馬燈, 就知道是李醫生來了。 李桂科對這180多位村民小心守護、精心治療。 1990年, 180多位元村民全部被治癒;1991年, 李桂科又從鎮上搬進了村裡, 與他們朝夕相守;1992年, 他為康復者子女辦起學校, 把9個孩子相繼送進了大學;1996年, 在李桂科奔走下, 一座橫跨黑潓江的鐵索橋建起來, 他帶著隔絕近40年的康復者第一次走出隔離區;2001年開始, 他領著大家種樹搞養殖, 把這個昔日人人避而遠之的麻風病隔離區, 辦成了生態宜居的幸福村。

一次到來, 再未分別。 在村民眼裡, 李桂科是醫生、是籌建學校的老師、是替病人子女輔導功課的叔叔、是麻風致殘老人們的親人,

小到陪老人說話聊天、洗衣洗澡, 大到安排康復者子女就學、就業, 帶村民旅遊, 甚至自己掏錢為年邁沒有子女的老人準備好19口棺槨。 30多年, 李桂科有數次機會可以調離, 為了朝夕相處的村民, 他從未動搖。 他堅守深山, 以療養院為家、視病人為親人, 與山石屏療養院結下難舍情懷。 從一盞馬燈開始, 李桂科像一束溫暖的光芒, 把最明亮的未來帶給山石屏村每一個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