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能叫做‘麥當勞’的人,他從來不會被生活逼催”

作者:魯舒天 / 秦朔朋友圈:qspyq2015

“堅持, 這世界沒什麼能夠替代堅持。 天賦不能, 我們常見到失敗的天賦異稟者;天才不能, 無法實現目標的天才早已是陳詞濫調;教育不能,

這世界充斥著高學歷的傻瓜。 ”作為一部別出心裁的商業劇情片, 電影《大創業家》(The Founder)至少有兩種觀影角度:一種角度勵志又熱血, 它是被稱為“麥當勞之父”的主人公雷·克洛克的光輝奮鬥史;另一種角度厚黑又冰冷, 它講述了克洛克如何篡權奪位, 把原本屬於麥克、迪克兄弟的麥當勞變成自己的速食帝國的故事。

其實這兩種角度並非方枘圓鑿的存在, 它們只是硬幣的兩面, 合在一起仍不失為一部言之有物的“麥當勞發家史”。 在這樣一部貼近真實、飽含矛盾衝突的傳記片裡, 那些看似生硬的部分卻又無比生動鮮活, 乃至於充滿生命力。 就像前段引用的那句在《大創業家》中出現過兩次的經典旁白, 電臺節目裡的成功學講座真的給困境中的主人公以源源動力, 使得他對美國思想家愛默生所言的“人會成為他每天都想要成為的那個人”的論調堅信不疑。

麥當勞兄弟的麥當勞

電影的一開始, 雷·克洛克是一名銷售多功能食品攪拌機公司的老闆,

公司只有他和秘書兩個人, 他每天還需要自己跑業務, 忙著在大說一通供需關係的原理後被各種餐廳負責人拒絕。 但這些並不是這個小人物生活的全部內容, 他不僅有三寸不爛之舌和強悍的耐心, 還有清醒的頭腦、敏銳的嗅覺、充足的好奇心以及源源不斷的野心, 可以講是“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典範了。 所以講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 鴻鵠之所以能夠展翅高飛, 是因為它們早已鍛造出非同於燕雀的臂膀。

終於在看到位於加州聖貝納迪諾的那家小小的“麥當勞”的那刻, 通常只能賣奶昔攪拌機的雷·克洛克明白自己的機遇來了。 正所謂“金麟豈是池中物, 一遇風雲便化龍”, 雖然屬於迪克·麥當勞和麥克·麥當勞的“麥當勞”此時只是一家小規模經營的速食店, 但雷·克洛克卻在其中發現了巨大的商機和可複製的商業模式。 這就是為什麼原本來賣攪拌機的克洛克突然邀請迪克和麥克兄弟共進晚餐, 並告訴對方自己想要成為特許經營的加盟商的重要原因。

在帶著克洛克參觀了麥當勞的內部結構之後, 晚餐時麥當勞兄弟你一言我一語把自己對速食店的經營心得向克洛克和盤托出, 算是作為對後者所言“這是我在這個行業中這些年見過的最出眾的餐廳”的回饋。 實際上, 克洛克的這句話並非是託辭, 麥當勞的確足夠出類拔萃,它傾注了迪克、麥克兄弟的心血。它的高速系統、好萊塢吸引策略以及從汽車餐館創新而來的店面設計都顯得超然不群,裡面的每一處理念和構想都來源於兄弟二人在實踐過程中和研究失敗案例後的重新思考、總結和提煉出的心得,因此不僅站得住腳,而且無往不利。

克洛克的麥當勞

迪克、麥克這對聰明的猶太兄弟就像一對精益求精的工匠,他們治下的麥當勞注重細節。在創業過程中,兄弟二人為麥當勞做減法:比如用取餐取代等餐,既節約了成本,省去了送餐環節不必要的開支,而且這種經營理念也倒逼製作環節高速系統的生成。另外的革命還在於一次性紙質包裝取代餐盤消耗,只推出最受歡迎的幾樣菜品等等,這些刪繁就簡的改變都促成了全新的商業模式。

但也就到此為止了,麥當勞足夠優秀,但還遠遠稱不上偉大。麥當勞兄弟的麥當勞與那個成為全球最大的餐飲帝國之一的麥當勞之間,剛剛好差了一個雷·克洛克。電影中當他的妻子問他何時能夠感到滿足,他如是說到“誠實地講,也許永遠不會”,所以克洛克思考的事情是麥當勞應該走得更遠,它如何走得更遠。在克洛克的理念裡,麥當勞應該在全國遍地開花。它不僅是一家充滿創新精神的速食店,它不應該只是代表著漢堡和美食,它應當代表家庭和社區,用電影裡的臺詞就是“這是美國人聚在一起吃麵包的地方”。兄弟二人最終被克洛克說動了,他們願意把自己黃色拱形門的設計都交由克洛克放置在新的加盟店上,因為克洛克的藍圖聽上去實在是太有煽動性了——“麥當勞將成為新一代的美國教堂,供養人們的身體和靈魂,而且不僅僅是週末營業。”

在與麥當勞兄弟簽訂了合同之後,克洛克取得了獨家特許經營權。他在向銀行尋求貸款的時候說到麥當勞是一家充滿活力、快速增長的公司,除了要把全國主要道路撒滿星星之火,還要先在中西部這塊廣闊而有潛力的試驗田上先成燎原之勢。克洛克比麥當勞兄弟更清楚麥當勞的商業模式對於特許經營者會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誘惑,這是一件值得冒險的事業,所以他甚至不惜拿家庭房產抵押。但與此同時,基於此前分店經營上的失敗嘗試,迪克和麥克對麥當勞的開拓事業不再感興趣,他們對克洛克的指令一次比一次顯得裹足不前、墨守成規。

兄弟二人與克洛克的矛盾表面上看是慢與快、精細與批量、工匠與商人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問題並非是“開一家好店要勝過開十家壞店”這樣的簡單邏輯足以概括的。克洛克想把麥當勞做成偉大的事業,所以他一定要擴張,一定要面對註定會有的問題和風險;而麥當勞兄弟卻只想守住自己的速食象牙塔,在手工作坊裡獨善其身。

大創業家的麥當勞

克洛克的胃口的確很大,他的行動速度也的確很快,但他所有的嘗試卻並不盲目。實際上克洛克認真聽取了麥當勞兄弟那些失敗的嘗試,因此在廣招加盟店的同時,克洛克非常重視對品質的控制和對人才的吸收。前期克洛克從富人彙聚的俱樂部裡尋求加盟商,那些退休的富人有足夠多的錢和時間,但當一切檔簽好、店鋪開張後,克洛克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那些新加盟的麥當勞店走在了一條重蹈覆轍的路上,食品品質無從保證、售賣的類目和標準混亂不堪。這些富人在克洛克看來面目可憎,他們只是廉價地提供了鈔票,卻幾乎玩壞了克洛克一心想要推廣的自麥當勞兄弟那裡複製而來的商業模式。

但克洛克和麥當勞兄弟的區別是,後者在這樣的困難面前往往就選擇固步自封了,但克洛克永遠不會,他明白自己應該繼續堅持下去,明白自己應該找到合適的人一起做偉大的事。他會留意在後廚工作中煎牛排最細緻的小夥子(弗雷德·特納,麥當勞未來的CEO),會認真記下他的姓名。他開始在底層人常去的社交場合找到那種真正有能力又能吃苦的人去出任新加盟店的店長,他堅信這樣的人才是麥當勞標準化的忠實捍衛者。電影裡有個橋段拍得很生動,有次克洛克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恰好碰見一個猶太推銷員在向自己的助理推銷《聖經》,推銷員的耐心和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引起了克洛克的注意。在推銷員走出門後,克洛克趕上去問他的名字,並問他:“猶太人怎麼賣天主教《聖經》?”推銷員羅奈爾得平靜地對他說:“為了活著。”

這樣的人才當然不會被克洛克輕易放過,在同羅奈爾得簽約的時候,有個畫面令人難忘。羅奈爾得的妻子看著羅奈爾得對他說“我相信你”,後者吻了他妻子的手,兩人相視一笑。羅奈爾得真的是克洛克要找的人,他在後臺和廚房裡認真負責,而他的妻子則非常有創意地站在排隊的人群裡給小孩子發棒棒糖。克洛克對此非常欣慰,他覺得這對夫妻互相照應,就像真正的團隊。於是克洛克按照這樣的範本重新招募人才,他開始進行演講,主題只有一個:麥當勞就是美國夢,這裡給那些有能力的人提供機會,推開金色拱門卷起袖子幹活,你就能抵達成功。與此同時,克洛克發現麥當勞繼續進步的最大阻礙變成了迪克和麥克兄弟,當初他們和自己簽訂的合同條款完全限制了自己對這個速食帝國的規劃。

直到有一天,被銀行逼債的克洛克偶然間遇到了一位叫做哈利·索恩本的年輕人,此人也是麥當勞後來的財務顧問。哈利·索恩本在瞭解了克洛克目前的困境之後,告訴野心勃勃的克洛克,要想讓自己的那些遠大構想不被小富即安的麥當勞兄弟武斷否決,就必須奪權篡位。而此時已經成為加盟商總管的克洛克完全具備架空迪克、麥克兄弟倆的資質,對於那些在全國爆炸式增長的麥當勞加盟店來說,克洛克才是真正的精神領袖,是一呼百應的存在。哈利·索恩本告訴克洛克後者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這些年並非是在餐飲行業打拼,而是在地產行業打拼。只要買下那些加盟店的土地,把店鋪租賃給加盟商,就能獲得穩定的前期收入流和更大的資本擴張。資本擴張又會反過來刺激土地收購,總而言之一切完全可以進入良性迴圈。

克洛克聽從了哈利的建議成立斐然赤色地產公司,一切都在計畫中。終有一天迪克和麥克意識到了克洛克的舉動似乎對自己很危險,但是他們又不是非常明白,仍是擺出一副高姿態在電話裡命令克洛克停下來。克洛克隨即告訴蒙在鼓裡的兄弟二人,當初他們在合同上所做的限制,權力只能延伸到店內業務,土地的事情他們說了不算。克洛克接下來的這段話堪稱畫龍點睛:“當你們哥倆選擇退縮成為一對失敗者的時候,我選擇了掌握未來。商場沒有你們這種人的生存空間,商場如戰場,如果我的競爭對手掉進水裡,我會走過去,再在他嘴里加根水管。”

那個時候的克洛克已經是大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坐擁17個州的業務和地產,而麥當勞兄弟“卻只有沙漠裡的一個小漢堡店”,可以講勝負已分、高下立判。最終克洛克花重金從已經是失敗者的麥當勞兄弟那裡買到了麥當勞的注冊商標權,完全與兄弟二人劃清界限。麥當勞形式上不改旗易幟,實質上卻完全換了人間。一個52歲的過氣的奶昔攪拌機推銷員打造了一個擁有16,000家門店的速食帝國,這就是《大創業家》的故事,但在這個看似清晰的故事背後,仍有一些耐人尋味的內容值得人們思考。就像電影末節與迪克相遇時克洛克所言的那段話:“讓麥當勞與眾不同的東西不是高速系統,而是這個榮耀的名字本身。‘麥當勞’,它可以是你想要的任何東西,它意味著無限和開放,就像‘美國’。作為對比,‘克洛克’則是個生硬的斯拉夫發音。所以‘麥當勞’太美好了,能叫做麥當勞的人,他從來不會被生活逼催。”

| 時長2分鐘 麥當勞成長史電影預告《大創業家》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麥當勞的確足夠出類拔萃,它傾注了迪克、麥克兄弟的心血。它的高速系統、好萊塢吸引策略以及從汽車餐館創新而來的店面設計都顯得超然不群,裡面的每一處理念和構想都來源於兄弟二人在實踐過程中和研究失敗案例後的重新思考、總結和提煉出的心得,因此不僅站得住腳,而且無往不利。

克洛克的麥當勞

迪克、麥克這對聰明的猶太兄弟就像一對精益求精的工匠,他們治下的麥當勞注重細節。在創業過程中,兄弟二人為麥當勞做減法:比如用取餐取代等餐,既節約了成本,省去了送餐環節不必要的開支,而且這種經營理念也倒逼製作環節高速系統的生成。另外的革命還在於一次性紙質包裝取代餐盤消耗,只推出最受歡迎的幾樣菜品等等,這些刪繁就簡的改變都促成了全新的商業模式。

但也就到此為止了,麥當勞足夠優秀,但還遠遠稱不上偉大。麥當勞兄弟的麥當勞與那個成為全球最大的餐飲帝國之一的麥當勞之間,剛剛好差了一個雷·克洛克。電影中當他的妻子問他何時能夠感到滿足,他如是說到“誠實地講,也許永遠不會”,所以克洛克思考的事情是麥當勞應該走得更遠,它如何走得更遠。在克洛克的理念裡,麥當勞應該在全國遍地開花。它不僅是一家充滿創新精神的速食店,它不應該只是代表著漢堡和美食,它應當代表家庭和社區,用電影裡的臺詞就是“這是美國人聚在一起吃麵包的地方”。兄弟二人最終被克洛克說動了,他們願意把自己黃色拱形門的設計都交由克洛克放置在新的加盟店上,因為克洛克的藍圖聽上去實在是太有煽動性了——“麥當勞將成為新一代的美國教堂,供養人們的身體和靈魂,而且不僅僅是週末營業。”

在與麥當勞兄弟簽訂了合同之後,克洛克取得了獨家特許經營權。他在向銀行尋求貸款的時候說到麥當勞是一家充滿活力、快速增長的公司,除了要把全國主要道路撒滿星星之火,還要先在中西部這塊廣闊而有潛力的試驗田上先成燎原之勢。克洛克比麥當勞兄弟更清楚麥當勞的商業模式對於特許經營者會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誘惑,這是一件值得冒險的事業,所以他甚至不惜拿家庭房產抵押。但與此同時,基於此前分店經營上的失敗嘗試,迪克和麥克對麥當勞的開拓事業不再感興趣,他們對克洛克的指令一次比一次顯得裹足不前、墨守成規。

兄弟二人與克洛克的矛盾表面上看是慢與快、精細與批量、工匠與商人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問題並非是“開一家好店要勝過開十家壞店”這樣的簡單邏輯足以概括的。克洛克想把麥當勞做成偉大的事業,所以他一定要擴張,一定要面對註定會有的問題和風險;而麥當勞兄弟卻只想守住自己的速食象牙塔,在手工作坊裡獨善其身。

大創業家的麥當勞

克洛克的胃口的確很大,他的行動速度也的確很快,但他所有的嘗試卻並不盲目。實際上克洛克認真聽取了麥當勞兄弟那些失敗的嘗試,因此在廣招加盟店的同時,克洛克非常重視對品質的控制和對人才的吸收。前期克洛克從富人彙聚的俱樂部裡尋求加盟商,那些退休的富人有足夠多的錢和時間,但當一切檔簽好、店鋪開張後,克洛克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那些新加盟的麥當勞店走在了一條重蹈覆轍的路上,食品品質無從保證、售賣的類目和標準混亂不堪。這些富人在克洛克看來面目可憎,他們只是廉價地提供了鈔票,卻幾乎玩壞了克洛克一心想要推廣的自麥當勞兄弟那裡複製而來的商業模式。

但克洛克和麥當勞兄弟的區別是,後者在這樣的困難面前往往就選擇固步自封了,但克洛克永遠不會,他明白自己應該繼續堅持下去,明白自己應該找到合適的人一起做偉大的事。他會留意在後廚工作中煎牛排最細緻的小夥子(弗雷德·特納,麥當勞未來的CEO),會認真記下他的姓名。他開始在底層人常去的社交場合找到那種真正有能力又能吃苦的人去出任新加盟店的店長,他堅信這樣的人才是麥當勞標準化的忠實捍衛者。電影裡有個橋段拍得很生動,有次克洛克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恰好碰見一個猶太推銷員在向自己的助理推銷《聖經》,推銷員的耐心和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引起了克洛克的注意。在推銷員走出門後,克洛克趕上去問他的名字,並問他:“猶太人怎麼賣天主教《聖經》?”推銷員羅奈爾得平靜地對他說:“為了活著。”

這樣的人才當然不會被克洛克輕易放過,在同羅奈爾得簽約的時候,有個畫面令人難忘。羅奈爾得的妻子看著羅奈爾得對他說“我相信你”,後者吻了他妻子的手,兩人相視一笑。羅奈爾得真的是克洛克要找的人,他在後臺和廚房裡認真負責,而他的妻子則非常有創意地站在排隊的人群裡給小孩子發棒棒糖。克洛克對此非常欣慰,他覺得這對夫妻互相照應,就像真正的團隊。於是克洛克按照這樣的範本重新招募人才,他開始進行演講,主題只有一個:麥當勞就是美國夢,這裡給那些有能力的人提供機會,推開金色拱門卷起袖子幹活,你就能抵達成功。與此同時,克洛克發現麥當勞繼續進步的最大阻礙變成了迪克和麥克兄弟,當初他們和自己簽訂的合同條款完全限制了自己對這個速食帝國的規劃。

直到有一天,被銀行逼債的克洛克偶然間遇到了一位叫做哈利·索恩本的年輕人,此人也是麥當勞後來的財務顧問。哈利·索恩本在瞭解了克洛克目前的困境之後,告訴野心勃勃的克洛克,要想讓自己的那些遠大構想不被小富即安的麥當勞兄弟武斷否決,就必須奪權篡位。而此時已經成為加盟商總管的克洛克完全具備架空迪克、麥克兄弟倆的資質,對於那些在全國爆炸式增長的麥當勞加盟店來說,克洛克才是真正的精神領袖,是一呼百應的存在。哈利·索恩本告訴克洛克後者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這些年並非是在餐飲行業打拼,而是在地產行業打拼。只要買下那些加盟店的土地,把店鋪租賃給加盟商,就能獲得穩定的前期收入流和更大的資本擴張。資本擴張又會反過來刺激土地收購,總而言之一切完全可以進入良性迴圈。

克洛克聽從了哈利的建議成立斐然赤色地產公司,一切都在計畫中。終有一天迪克和麥克意識到了克洛克的舉動似乎對自己很危險,但是他們又不是非常明白,仍是擺出一副高姿態在電話裡命令克洛克停下來。克洛克隨即告訴蒙在鼓裡的兄弟二人,當初他們在合同上所做的限制,權力只能延伸到店內業務,土地的事情他們說了不算。克洛克接下來的這段話堪稱畫龍點睛:“當你們哥倆選擇退縮成為一對失敗者的時候,我選擇了掌握未來。商場沒有你們這種人的生存空間,商場如戰場,如果我的競爭對手掉進水裡,我會走過去,再在他嘴里加根水管。”

那個時候的克洛克已經是大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坐擁17個州的業務和地產,而麥當勞兄弟“卻只有沙漠裡的一個小漢堡店”,可以講勝負已分、高下立判。最終克洛克花重金從已經是失敗者的麥當勞兄弟那裡買到了麥當勞的注冊商標權,完全與兄弟二人劃清界限。麥當勞形式上不改旗易幟,實質上卻完全換了人間。一個52歲的過氣的奶昔攪拌機推銷員打造了一個擁有16,000家門店的速食帝國,這就是《大創業家》的故事,但在這個看似清晰的故事背後,仍有一些耐人尋味的內容值得人們思考。就像電影末節與迪克相遇時克洛克所言的那段話:“讓麥當勞與眾不同的東西不是高速系統,而是這個榮耀的名字本身。‘麥當勞’,它可以是你想要的任何東西,它意味著無限和開放,就像‘美國’。作為對比,‘克洛克’則是個生硬的斯拉夫發音。所以‘麥當勞’太美好了,能叫做麥當勞的人,他從來不會被生活逼催。”

| 時長2分鐘 麥當勞成長史電影預告《大創業家》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