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中國作家採訪團走訪江淮生態大走廊:揚州還老百姓一片綠色青山

原標題:生態為先已成為這座城市的基調 點讚揚州還老百姓一片綠水青山

豔陽高照, 景色宜人。 昨日, 《人民文學》中國作家采風團走進江淮生態大走廊, 登高遠眺, 踏舟而行, 觸摸城市文化記憶, 感受揚州在生態文明上所做出的貢獻。

登萬福大橋

觀水利樞紐歎飲水思源

登上萬福大橋, 流淌了千年的運河之水依舊流淌在腳下。 舉目遠眺, 儘管水汽氤氳, 卻擋不住遠處“七河八島”那一抹抹青翠的綠和一團團絢爛的紅。 這裡便是此次中國作家采風團走進江淮生態大走廊的第一站。

身居高處, 迎面吹來晨風陣陣,

眼前的這一幕, 讓采風團的作家們直呼大開眼界, 《人民文學》雜誌社副主編甯小齡表示, 從未從這個視角感受揚州的美, 真的叫人心曠神怡。 “揚州是個言之不盡、百來不厭的地方, 每次都會有不同的發現和驚喜。 ”

在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江都水利樞紐, 作家們實地瞭解如何從江都水利樞紐開閘提水, 經沿線13座泵站逐級提升, 一路向北為京津冀魯地區億萬人口輸送安全飲用水。

“古運河河道能保存到現在仍發揮作用, 真的很難得, 更何況還承載著‘南水北調’的使命。 ”寧小齡感歎道。 這方水不僅養育了揚州這片土地和人民, 也滋潤了北方人, “飲水思源, 北方人喝著茶、做著飯時可能都不會想到, 清澈乾淨的淡水資源有可能是來自揚州”。

訪邵伯古鎮

感受運河生態生生不息

與古城揚州僅一湖之隔的邵伯鎮, 是全國千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 來到邵伯古鎮, 走過鋪滿青石板的明清運河古道西岸, 就來到了運河生態公園。 眼前視野開闊, 空氣清新舒適, 美景躍入眼簾。 “這裡的環境真好, 對我一個北方人來說, 只要看到有水的地方就開心不已, 更何況這是在運河邊上。 ”河南作協副主席喬葉感歎道。

邵伯的鬥野亭, 雄踞高丘, 憑眺湖光浩渺, 遠觀帆影點點, 近看田家炊煙, 都有無窮的樂趣。 數百年來, 鬥野亭吸引了諸多文人墨客來此觀景賦詩, 尤以北宋年間文人為最, 孫覺、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張耒等來此作詩, 堪稱絕妙。

隨後, 采風團從大碼頭進入邵伯老街。 古老的街巷中散落一些古宅, 猶如珍珠閃亮, 只見遺址存有三十幾級青石臺階, 直伸河底。 斑駁堅硬的青石, 似乎還在回憶著它曾經的榮耀。 《花城》主編田瑛說, 他特別喜歡這種青石磚瓦, 邵伯老街、古運河等都是文藝創作的文化元素, 揚州在古城保護上做了很多有效的努力。

觀高郵古城

追憶汪曾祺永恆文學魅力

高郵也是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的核心版塊, 中國作家采風團參觀的是古秦郵八景之一的高郵文遊台。

當走到汪曾祺文學館時, 作家們紛紛停下腳步, 緩緩走進館內, 感受汪老的文學魅力。 “高郵是我一直嚮往的地方, 這是我第三次來到汪曾祺文學館, 但一次比一次感到欣慰。

”《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說, 以前大家沒有覺得汪曾祺是一個可以代表高郵的文化符號, 現在越來越表明汪曾祺的重要, 他畢竟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個獨一無二的、有自己審美情趣的作家。 這個“獨一無二”更多是家鄉賦予他的。 “文學讀者因為有汪老而對高郵懷著一份比對別處更特別的感情。 ”

施戰軍表示, 通過汪老筆下描寫, 知道高郵是一個水鄉, 生態自然非常好, 但到了地方才感覺, 可能現在生態自然保護意識比原來還好。 生態文明的建設實際上是一種文化建設。 高郵不僅往天津、山東、北京輸送清水作出巨大貢獻, 其獨特文化也在全國具有榜樣性的作用。 “自然生態底子保護得好, 歷史人文積澱並得以延續, 這兩個方面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老百姓的生活水準。

較高水準的生活, 不僅是要吃飽穿暖, 更要有精神上、眼界裡的東西, 從人文到自然, 高郵是值得好好學習的地方。 ”

在汪曾祺文學館, 《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舫說, 汪曾祺文學的光芒是慢慢散發出來的, 20年過去了, 汪曾祺的作品越來越受歡迎, “我經常說, 不管做什麼, 都應該放慢速度, 讓思想跟上, 給未來多留一點可選的路線, 汪曾祺的文學作品, 正有著這樣的魅力。 ”

賞高郵湖風光

還老百姓一片綠水青山

高郵湖波光粼粼, 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湖面上隨意停放了幾艘烏篷船, 湖面的水草上, 幾隻水鳥悠閒地停在上面, 偶爾振翅飛翔, 掠過水面, 遠遠望去就像一幅意境深遠的水墨畫。

作為江淮生態大走廊的重要一環,高郵湖呈現出了魚米之鄉應有的生態之美。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高郵湖用最為天然的水資產滋養了這一帶的老百姓。采風的最後一站,就是風景如畫的高郵湖。陽光從雲層中直瀉而下,湖面蒙上一層淡淡的光彩。作家們坐上遊船,盡情領略高郵湖的秀美風光。高郵湖上水鳥眾多,其中一種方言為“鵽”的鳥僅在高郵湖能看見,這種學名為青樁的水鳥,狀大如鴿,曾在汪曾祺的小說中出現過。

在遊覽高郵湖時,作家張楚不僅感慨道,作為一名北方人,他很少見到這麼大的淡水湖,而且自然風光這麼好,最重要的是生態保護得如此之佳,“在附近弄一間小屋住下,就是一部高郵版的《瓦爾登湖》啊。”

從運河二橋走到遊船上,需要經過一條木制的長廊,隔著鐵絲網,看著逐漸西沉的太陽,逐漸與遠處的水面相接。田瑛告訴記者,他的老家是湖南的湘西,那裡也是水多。“沈從文筆下的湘西與汪曾祺筆下的高郵形成了一個映照。我很喜歡這種湖面漫步的悠閒,很能享受生活的愜意,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高郵湖,當年看汪曾祺的文章,就能感受到水汽,現在看到高郵湖,終於明白他筆下那些文字是如何而來的了。”田瑛說,揚州地區打造的江淮生態大走廊,一天走下來,能夠深刻感受到生態為先,已成為這座城市的基調,這是一件造福後世的好事。

每到一處,李舫總是舉著手機拍不停。她說,近年來中國發展迅速,當然也付出了很多代價,揚州率先全面推進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敢於承擔時代的重擔,還老百姓綠水青山,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藍天綠地,“揚州有著很強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這也是揚州做得非常棒的地方”。 記者 車林

作為江淮生態大走廊的重要一環,高郵湖呈現出了魚米之鄉應有的生態之美。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高郵湖用最為天然的水資產滋養了這一帶的老百姓。采風的最後一站,就是風景如畫的高郵湖。陽光從雲層中直瀉而下,湖面蒙上一層淡淡的光彩。作家們坐上遊船,盡情領略高郵湖的秀美風光。高郵湖上水鳥眾多,其中一種方言為“鵽”的鳥僅在高郵湖能看見,這種學名為青樁的水鳥,狀大如鴿,曾在汪曾祺的小說中出現過。

在遊覽高郵湖時,作家張楚不僅感慨道,作為一名北方人,他很少見到這麼大的淡水湖,而且自然風光這麼好,最重要的是生態保護得如此之佳,“在附近弄一間小屋住下,就是一部高郵版的《瓦爾登湖》啊。”

從運河二橋走到遊船上,需要經過一條木制的長廊,隔著鐵絲網,看著逐漸西沉的太陽,逐漸與遠處的水面相接。田瑛告訴記者,他的老家是湖南的湘西,那裡也是水多。“沈從文筆下的湘西與汪曾祺筆下的高郵形成了一個映照。我很喜歡這種湖面漫步的悠閒,很能享受生活的愜意,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高郵湖,當年看汪曾祺的文章,就能感受到水汽,現在看到高郵湖,終於明白他筆下那些文字是如何而來的了。”田瑛說,揚州地區打造的江淮生態大走廊,一天走下來,能夠深刻感受到生態為先,已成為這座城市的基調,這是一件造福後世的好事。

每到一處,李舫總是舉著手機拍不停。她說,近年來中國發展迅速,當然也付出了很多代價,揚州率先全面推進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敢於承擔時代的重擔,還老百姓綠水青山,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藍天綠地,“揚州有著很強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這也是揚州做得非常棒的地方”。 記者 車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