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甲狀腺知識宣傳周|甲狀腺疾病的真相你瞭解多少?

每年5月份的第四周為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 今年宣傳主題為“其實不怪你, 查查甲狀腺”。 由於甲狀腺疾病的有些症狀比較隱匿, 而且人們對甲狀腺疾病的認識不足, 往往忽視了早期治療。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張克勤提醒, 不論是甲亢還是甲減, 病程長短與危害性成正相關, 患者一定要定期篩查。

甲狀腺位於頸部, 形似蝴蝶, 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器官, 被喻為“身體的發動機”, 它控制著人體的代謝活動, 通過分泌甲狀腺激素維持機體各系統、器官和組織的正常功能。 據悉, 甲狀腺疾病主要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俗稱甲亢)、甲狀腺功能減退(俗稱甲減)、甲狀腺結節(包括占其中少數的甲狀腺囊腫、甲狀腺癌)、各種甲狀腺炎等, 而前三種比較常見。

甲亢危害極大 易誘發各種疾病

甲狀腺激素對人體各系統都有重要影響, 比如甲亢若沒有及時治療,

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全身性損傷:

①精神神經系統:甲亢症狀比較明顯, 容易引起注意。 因為甲狀腺激素過多, 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和交感神經興奮, 會引起情緒急躁、睡眠不佳、出汗、變瘦等病症;病情嚴重時可導致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 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而有些老年人可能出現情緒低落、抑鬱等症狀, 和年輕人相反。

②心血管系統:甲狀腺激素對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狀態有一定的調節和促進作用, 體內甲狀腺激素代謝紊亂可導致心血管系統疾病。 甲亢患者的收縮壓增高是由於心臟排血液量增加所致。

為什麼甲亢患者通常會感到心慌、心速加快呢?張主任解釋, 甲狀腺素能增強心肌細胞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 從而使心肌收縮力增強、耗能增加。 甲亢使全身代謝亢進, 產熱過多, 血管容量增加, 使心臟長期處於高負荷狀態, 導致患者出現心律失常、心臟擴大、心力衰竭等症狀。

③消化系統:過多的甲狀腺素導致甲亢病人代謝增高, 加快腸蠕動。 通常患者會出現‘多食易饑’、大便次數增多的現象。

“甲亢患者即便吃了很多也會感到饑餓, 這是因為他們基礎代謝率高, 能量消耗快的緣故。 ”張主任坦言。

④生殖系統:甲亢的危害還會造成性腺功能減退。 男性的症狀表現為性欲減退、陽痿、精子數量減少等;同時甲亢會引起女性月經紊亂、閉經等現象。

據瞭解, 甲亢患者以中青年女性為多, 這可能是由於受到極大的工作生活壓力、精神刺激時, 女性更易出現自身免疫調節異常狀況。 目前, 常規的甲亢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手術及放射性同位素碘治療。

別把“甲減”誤當亞健康

張主任提及, 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患者以中青年人為主, 且中年女性是甲減的高危群體, 這主要和雌激素有關。 由於甲減早期症狀多隱匿或無症狀,

患者往往會把甲減與亞健康、更年期症狀等混淆, 可能不會及時治療。 “相對甲亢, 甲減早期症狀更加隱匿, 亞臨床甲減根本就沒有症狀, 大多數人直到體檢時才發現促甲狀腺激素升高, 這才知道自己患上了甲減。 ”

在生活中, 甲減患者會出現一些容易被忽視的症狀,如困倦、抑鬱、乏力、食欲變差、便秘等;嚴重起來還會出現身體浮腫、臉色發黃、怕冷、記憶力減退等症狀;而毛髮脫落則是比較明顯的特徵,尤其是眉毛外側。

症狀輕微的甲減在醫學上稱之為“亞臨床甲減”,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比如,甲減患者通常都會伴有高血脂的症狀,當患有甲減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造成膽固醇的合成、分解同時降低,因此血中膽固醇的濃度增加,而且會升高得很明顯。久而久之,容易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對心血管健康不利。如果進一步發展,則會演變成臨床性甲減。所以,一旦發現血脂異常增高,應該進一步檢測甲狀腺功能,排除甲低可能;被確診甲減患者也要定期查血脂,如有異常應及時干預。

甲狀腺結節不主張“一刀切”

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和解析度的提升,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也大大提高,但目前甲狀腺結節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

如果患上了甲狀腺結節,人們都會感到恐慌,認為甲狀腺結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發展成甲狀腺癌,所以他們通常想到的是“一刀切”。對此,張主任表示,甲狀腺結節是一種較常見的疾病,其發病率相對比較高,但大多數人都是良性結節,因此查出甲狀腺結節沒必要恐慌,要區別對待,盲目切除良性結節反而可能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

張主任建議患者先到醫院抽血檢測甲狀腺激素或者進行甲狀腺超聲檢查,如果發現結節直徑小於1公分,可暫時不處理,但隨訪觀察是十分必要的;若直徑大於或等於1公分,最好去醫院進行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如果檢查結果為惡性腫瘤,建議儘早進行手術切除,這樣可減少痛苦,且創傷小。

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結節在兒童中的發病率相比于成人是比較低的,但是風險卻高於成人,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在甲狀腺結節中,兒童的惡性結節的比例高於成人,可高達20%左右,而且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張主任坦言。

此外,甲狀腺炎是一組由感染因素、免疫因素或其他原因所致的甲狀腺的炎性改變,其共同特徵是甲狀腺濾泡細胞被破壞。而橋本氏甲狀腺炎即慢性甲狀腺炎,是非感染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病因不明,可能與自身免疫紊亂有關,很難根治;而局部基因突變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發展相關。

專家:碘鹽和甲狀腺病高發無關

近年來,甲狀腺結節檢出率越來越高,而且出現了許多補碘過量的患者,於是很多人開始矯枉過正,拒絕碘鹽,其實這是不對的。張主任坦言,甲狀腺結節與食用碘鹽關係不大,如甲狀腺功能正常,沒有必要“避碘”。

最近,針對公眾關心的碘鹽是否和我國近年來甲狀腺疾病高發相關的問題,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加碘鹽會不會造成甲狀腺疾病高發,目前還沒有明確證據。

如何預防甲狀腺疾病呢?

①平時不要過度勞累,放鬆心情,保持精神愉悅。張主任透露,如今年輕人患甲亢、甲減的幾率明顯要高於老年人,這主要和他們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精神壓力大有關。“如果經常熬夜,使自己長期處於緊張的狀態,很容易導致內分泌紊亂。”

張主任提及,甲狀腺功能狀態與自身抗體有密切關係,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病患者體內既有刺激性抗體又有抑制性抗體,抑制性抗體佔優勢患者表現為甲減,刺激性抗體佔優勢則表現為甲亢。若刺激性抗體與抑制性抗體處於平衡狀態,則患者甲功正常。

②科學攝入碘。過度或者過少攝入碘都容易出問題。人體每天攝入的碘量不足50微克時,容易引發地方性甲狀腺腫;而碘量攝入過多,也可能患甲狀腺疾病。張主任建議,健康人群每天攝入6—8克碘鹽。甲亢患者應減少含碘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且不宜多吃海鮮和刺激性食物。日常飲食注意飲食均衡,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③避免藥物影響。甲狀腺功能除了和飲食、情緒有關,還受藥物的影響。比如含碘化合物、生長激素抑制素等。“治抗心律失常的常用藥物乙胺碘呋酮可能會對甲狀腺造成影響,建議患者在服用相關藥物時應該定期檢查甲狀腺功能。”張主任提醒。

專家簡介

張克勤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大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與骨礦鹽疾病分會全國常委、委員;上海市骨質疏鬆與骨礦鹽疾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內分泌學會委員;上海市糖尿病康復學會常委。《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和《中華骨質疏鬆與骨礦鹽疾病雜誌》編委。曾以第一申請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省部級課題6項(包括市重點1項)。主編專著1本,發表SCI雜誌論文和中華牌雜誌論文多篇。

◆ ◆ ◆ ◆ ◆

找到您的私人健康顧問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網頁版流覽,請上www.jiankang114.com

甲減患者會出現一些容易被忽視的症狀,如困倦、抑鬱、乏力、食欲變差、便秘等;嚴重起來還會出現身體浮腫、臉色發黃、怕冷、記憶力減退等症狀;而毛髮脫落則是比較明顯的特徵,尤其是眉毛外側。

症狀輕微的甲減在醫學上稱之為“亞臨床甲減”,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比如,甲減患者通常都會伴有高血脂的症狀,當患有甲減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造成膽固醇的合成、分解同時降低,因此血中膽固醇的濃度增加,而且會升高得很明顯。久而久之,容易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對心血管健康不利。如果進一步發展,則會演變成臨床性甲減。所以,一旦發現血脂異常增高,應該進一步檢測甲狀腺功能,排除甲低可能;被確診甲減患者也要定期查血脂,如有異常應及時干預。

甲狀腺結節不主張“一刀切”

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和解析度的提升,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也大大提高,但目前甲狀腺結節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

如果患上了甲狀腺結節,人們都會感到恐慌,認為甲狀腺結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發展成甲狀腺癌,所以他們通常想到的是“一刀切”。對此,張主任表示,甲狀腺結節是一種較常見的疾病,其發病率相對比較高,但大多數人都是良性結節,因此查出甲狀腺結節沒必要恐慌,要區別對待,盲目切除良性結節反而可能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

張主任建議患者先到醫院抽血檢測甲狀腺激素或者進行甲狀腺超聲檢查,如果發現結節直徑小於1公分,可暫時不處理,但隨訪觀察是十分必要的;若直徑大於或等於1公分,最好去醫院進行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如果檢查結果為惡性腫瘤,建議儘早進行手術切除,這樣可減少痛苦,且創傷小。

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結節在兒童中的發病率相比于成人是比較低的,但是風險卻高於成人,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在甲狀腺結節中,兒童的惡性結節的比例高於成人,可高達20%左右,而且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張主任坦言。

此外,甲狀腺炎是一組由感染因素、免疫因素或其他原因所致的甲狀腺的炎性改變,其共同特徵是甲狀腺濾泡細胞被破壞。而橋本氏甲狀腺炎即慢性甲狀腺炎,是非感染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病因不明,可能與自身免疫紊亂有關,很難根治;而局部基因突變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發展相關。

專家:碘鹽和甲狀腺病高發無關

近年來,甲狀腺結節檢出率越來越高,而且出現了許多補碘過量的患者,於是很多人開始矯枉過正,拒絕碘鹽,其實這是不對的。張主任坦言,甲狀腺結節與食用碘鹽關係不大,如甲狀腺功能正常,沒有必要“避碘”。

最近,針對公眾關心的碘鹽是否和我國近年來甲狀腺疾病高發相關的問題,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加碘鹽會不會造成甲狀腺疾病高發,目前還沒有明確證據。

如何預防甲狀腺疾病呢?

①平時不要過度勞累,放鬆心情,保持精神愉悅。張主任透露,如今年輕人患甲亢、甲減的幾率明顯要高於老年人,這主要和他們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精神壓力大有關。“如果經常熬夜,使自己長期處於緊張的狀態,很容易導致內分泌紊亂。”

張主任提及,甲狀腺功能狀態與自身抗體有密切關係,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病患者體內既有刺激性抗體又有抑制性抗體,抑制性抗體佔優勢患者表現為甲減,刺激性抗體佔優勢則表現為甲亢。若刺激性抗體與抑制性抗體處於平衡狀態,則患者甲功正常。

②科學攝入碘。過度或者過少攝入碘都容易出問題。人體每天攝入的碘量不足50微克時,容易引發地方性甲狀腺腫;而碘量攝入過多,也可能患甲狀腺疾病。張主任建議,健康人群每天攝入6—8克碘鹽。甲亢患者應減少含碘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且不宜多吃海鮮和刺激性食物。日常飲食注意飲食均衡,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③避免藥物影響。甲狀腺功能除了和飲食、情緒有關,還受藥物的影響。比如含碘化合物、生長激素抑制素等。“治抗心律失常的常用藥物乙胺碘呋酮可能會對甲狀腺造成影響,建議患者在服用相關藥物時應該定期檢查甲狀腺功能。”張主任提醒。

專家簡介

張克勤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大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與骨礦鹽疾病分會全國常委、委員;上海市骨質疏鬆與骨礦鹽疾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內分泌學會委員;上海市糖尿病康復學會常委。《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和《中華骨質疏鬆與骨礦鹽疾病雜誌》編委。曾以第一申請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省部級課題6項(包括市重點1項)。主編專著1本,發表SCI雜誌論文和中華牌雜誌論文多篇。

◆ ◆ ◆ ◆ ◆

找到您的私人健康顧問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網頁版流覽,請上www.jiankang114.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