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圖說 丨大美克什克騰旗系列之紅山子,增元永之約

推薦:圖說丨內蒙古赤峰克旗草原文化節上那些醉美的克旗人兒

文/郭豔春, 攝影/老貓

克什克騰旗, 素有“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草原明珠”之美譽。

這裡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民風淳樸。 為了宣傳克什克騰大美風光、民俗。 近期我們會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推出一系列的克旗民俗風光, 讓更多的人來從不同的視角瞭解克什克騰旗。 我們有義務挖掘保護家鄉的鄉土民俗, 農耕、草原文化, 讓其傳承發揚光大。 一群人愛攝影, 愛文字, 更愛家鄉, 從現在起我們要用最質樸的方式記錄下每一寸土地變化的點點滴滴, 借此讓更多人參與、記錄、喚醒鄉愁。

——題記

我們一行人, 約好去紅山子永合村采風。

這是在影友笑看人生的宣導下, 大家自願結盟互助協作發揮鏡頭和文字最大的功效, 記錄大美克什克騰點點滴滴。

天有些陰沉, 路邊的樹木已有些鬱鬱蔥蔥, 只是長期沒有雨水的潤澤讓這些綠色看起來有些萎靡不振, 儘管如此這並不影響我雀躍的心情。 同行的張老師知識淵博, 一路上受益匪淺。

大約半小時的路程, 我們到達了。

這個村不大, 座落在長滿蒼松翠柏的山腳下, 街道整潔, 紅磚青瓦, 雞犬相聞。 小貓咪淘氣地在木頭垛上躥下跳, 一隻肥豬悠閒地躺在樹蔭下, 見到生人也不慌張, 只是慵懶地抬起眼皮打量了我們一下, 非常淡定地任憑大家給它拍照。

一個完整的村莊或許就該是這樣的:人有人的生活, 但這生活中似乎卻永遠離不開這些家禽的介入。 有了這些, 鄉村才顯得有生機像個完整的鄉村。

鄉間小路上還會遇見下地幹活的老鄉,熱情地和他們打招呼,淳樸憨實的老鄉們臉上露出兩朵靦腆的笑容。

此時的百畝經濟林產業園,果樹花兒開得正是熱鬧,走在林間我們仿佛置身於香雪海之中,沁人心脾的香氣引得蜂蝶翩飛好是一片繁忙。果樹下有剛剛犁起的畦壟,已有嫩嫩的芽苗破土而出,一片生機勃勃。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對待土地有一種特殊的眷戀和熱愛。這種蓬勃積極的意念總是讓我有莫名的感動。

乾淨整潔的村莊在藍天白雲和不遠處山脈的映襯下,天然一幅美景。

增元永這個名字,很繞口也很費解。孟主任這樣介紹,紅山子鄉一帶原來就是土匪猖獗橫行。經常流竄到鄉間明搶明奪老百姓家的東西。(就是老人常說的“砸明夥”)取名增元永更多寓意是想讓村裡的人丁興旺後繼有人對抗土匪的橫行來保護一方水土的安寧。

是的,每一個村子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蘊,何況一個民族。

我們去看望村裡年齡最長的老人。老人家九十二歲,耳不聾眼不花,精神矍鑠。

歷數往事仍然條條是道:就是因為一家人逃生途中去農戶家藉口水喝,她就做了這家的童養媳那年她十歲,說起自己的童年老人一臉哀傷。特殊的歷史時期造就了童養媳這一悲情的角色。

所幸的是這位經歷將近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的老人晚年很幸福,子孝孫賢,四世同堂。老人給我看她過九十大壽時的照片,四十多口一大家子為老人祝壽,兒孫滿堂其樂融融。

屋裡火炕上擺著一張發舊的方桌,掉了漆的紅櫃子上擺放著搪瓷缸子還有暖瓶。滴滴答答的老掛鐘……這些老物件散發著溫情的光芒,默默地見證著歲月滄桑。

問起老人還有什麼心願,老人爽朗地笑出了聲:“黨的政策好,土房換磚房,看病有合作醫療,每月還有低保。這日子在過去做夢都不敢想啊,我現在得好好活著,活到一百歲!!!”

中午,整個山村熱鬧起來,下地幹活的老鄉三五成群收工了、拖拉機陣陣轟鳴、老黃牛晃晃悠悠走在鄉間小路上……山村上方升起嫋嫋炊煙,空氣裡夾雜著各家溫暖的餐桌上的菜肴混合成一種特殊的氣味,這種味道總是暖的踏實的團圓的。

欣賞鄉村歌唱家鎖子嘹亮的歌聲,聽當地王氏家族後人講述當年地主高築城牆修建炮樓打土匪的傳奇故事;觀新農村建設風貌。我們一行收穫頗多。

全村只有十六戶人家,永合村孟主任不介紹誰也想不到這個院落整齊,房屋嶄新,窗明几淨 的小村莊曾是貧困村。

“修路了,蓋房了、有文化室了、像城裡人每月發錢了、逢年過節政府還送糧了……”說起新農村的變化鄰居大娘一勁兒感恩共產黨好。我們耳聞目睹紅山子鄉新農村建設煥然一新,農民的小日子蒸蒸日上 增元永真正做到民富村美奔小康。

按照“一鄉一品,一村一業”的思路,白景文鄉長以"党建強基、生態固本、農牧增效、旅遊富民"的發展綱要為統領,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推進全域旅遊、壯大村集體經濟。永合村創建的就是百畝經濟林產業園,打造出了山上有樹,坡上有草,樹下有禽的綠色養殖系統。

不久以後這裡將是碩果累累,風景宜人的世外桃源。

回程的路上原打算再去看看抗戰時期的防空洞可是因為天下起了雨臨時取消了。看見乾旱已久的田地得以及時雨的灌溉心裡這份滿足,那些小遺憾又算得了什麼。

我們行走在路上,窗外的雨正濃。

今日小滿,人生亦需要“小滿”。

推薦:圖說丨赤峰市普祥寺種植於清朝的文冠果樹

鄉間小路上還會遇見下地幹活的老鄉,熱情地和他們打招呼,淳樸憨實的老鄉們臉上露出兩朵靦腆的笑容。

此時的百畝經濟林產業園,果樹花兒開得正是熱鬧,走在林間我們仿佛置身於香雪海之中,沁人心脾的香氣引得蜂蝶翩飛好是一片繁忙。果樹下有剛剛犁起的畦壟,已有嫩嫩的芽苗破土而出,一片生機勃勃。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對待土地有一種特殊的眷戀和熱愛。這種蓬勃積極的意念總是讓我有莫名的感動。

乾淨整潔的村莊在藍天白雲和不遠處山脈的映襯下,天然一幅美景。

增元永這個名字,很繞口也很費解。孟主任這樣介紹,紅山子鄉一帶原來就是土匪猖獗橫行。經常流竄到鄉間明搶明奪老百姓家的東西。(就是老人常說的“砸明夥”)取名增元永更多寓意是想讓村裡的人丁興旺後繼有人對抗土匪的橫行來保護一方水土的安寧。

是的,每一個村子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蘊,何況一個民族。

我們去看望村裡年齡最長的老人。老人家九十二歲,耳不聾眼不花,精神矍鑠。

歷數往事仍然條條是道:就是因為一家人逃生途中去農戶家藉口水喝,她就做了這家的童養媳那年她十歲,說起自己的童年老人一臉哀傷。特殊的歷史時期造就了童養媳這一悲情的角色。

所幸的是這位經歷將近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的老人晚年很幸福,子孝孫賢,四世同堂。老人給我看她過九十大壽時的照片,四十多口一大家子為老人祝壽,兒孫滿堂其樂融融。

屋裡火炕上擺著一張發舊的方桌,掉了漆的紅櫃子上擺放著搪瓷缸子還有暖瓶。滴滴答答的老掛鐘……這些老物件散發著溫情的光芒,默默地見證著歲月滄桑。

問起老人還有什麼心願,老人爽朗地笑出了聲:“黨的政策好,土房換磚房,看病有合作醫療,每月還有低保。這日子在過去做夢都不敢想啊,我現在得好好活著,活到一百歲!!!”

中午,整個山村熱鬧起來,下地幹活的老鄉三五成群收工了、拖拉機陣陣轟鳴、老黃牛晃晃悠悠走在鄉間小路上……山村上方升起嫋嫋炊煙,空氣裡夾雜著各家溫暖的餐桌上的菜肴混合成一種特殊的氣味,這種味道總是暖的踏實的團圓的。

欣賞鄉村歌唱家鎖子嘹亮的歌聲,聽當地王氏家族後人講述當年地主高築城牆修建炮樓打土匪的傳奇故事;觀新農村建設風貌。我們一行收穫頗多。

全村只有十六戶人家,永合村孟主任不介紹誰也想不到這個院落整齊,房屋嶄新,窗明几淨 的小村莊曾是貧困村。

“修路了,蓋房了、有文化室了、像城裡人每月發錢了、逢年過節政府還送糧了……”說起新農村的變化鄰居大娘一勁兒感恩共產黨好。我們耳聞目睹紅山子鄉新農村建設煥然一新,農民的小日子蒸蒸日上 增元永真正做到民富村美奔小康。

按照“一鄉一品,一村一業”的思路,白景文鄉長以"党建強基、生態固本、農牧增效、旅遊富民"的發展綱要為統領,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推進全域旅遊、壯大村集體經濟。永合村創建的就是百畝經濟林產業園,打造出了山上有樹,坡上有草,樹下有禽的綠色養殖系統。

不久以後這裡將是碩果累累,風景宜人的世外桃源。

回程的路上原打算再去看看抗戰時期的防空洞可是因為天下起了雨臨時取消了。看見乾旱已久的田地得以及時雨的灌溉心裡這份滿足,那些小遺憾又算得了什麼。

我們行走在路上,窗外的雨正濃。

今日小滿,人生亦需要“小滿”。

推薦:圖說丨赤峰市普祥寺種植於清朝的文冠果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