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旅行解讀瑯勃拉邦:夢想家的最後樂園是醬紫煉成的!

文圖/勒克兒

湄公河上, 老撾的船, 長相很獨特, 船體很長很長, 遠遠的看去, 幾乎瘦成一道閃電。 從船上望去, 從岸邊延伸到天際線的地方, 並不都是詩和遠方, 眼簾裡, 是熱帶叢林掩蓋的陡峭山脊。 同船的俺朋友說, 那裡到處生長著珍貴的紫檀、黃花梨、雞翅木、楠木、黃金樟、紅豆杉、柚木, 隨便哪一棵, 價值都超百萬軟妹幣。 在這些珍貴林木的掩映下, 坐落著瑯勃拉邦省的一些少數民族村莊。 這些村莊四周雖然珍貴林木遍地, 但它們很貧窮。 每到雨季來臨, 這些村莊基本就徹底與世隔絕。

距離瑯勃拉邦市區30公里的光西瀑布碼頭。 從這裡溯流而上就到瑯勃拉邦。

湄公河上, 老撾的船。

我的這幾位朋友, 是四川省地質勘查局402隊在瑯勃拉邦做地質勘察專案的。 他們在瑯勃拉邦已經呆了幾年。 他們開著車帶著俺遊覽光西瀑布後, 回程選擇了乘船返回瑯勃拉邦市區。

湄公河上遠觀瑯勃拉邦蒲賽山。

湄公河上長焦鏡頭看瑯勃拉邦市中區的蒲賽山。

瑯勃拉邦市區。 湄公河輪渡和客運碼頭。 岸上就是洋人街。

從瑯勃拉邦輪渡碼頭上岸, 就是沿湄公河左岸分佈的著名洋人街。 在這條街上來往的當地汽車, 無一例外, 全部15座以下, 車輛品牌基本是日本高檔的淩志和豐田, 車型基本就仨:越野+15座麵包+皮卡。 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 就是路上行駛的其他機動車——當地唯一的城市交通工具:可乘坐4-10人的三輪摩托改裝的嘟嘟(車)。

當然, 偶爾可看到掛中國牌照的各款汽車。 俺朋友說, 春節期間, 整個瑯勃拉邦市區, 幾乎是來自中國各地車輛的天下, 尤其2017年春節, 泰國對中國自駕車實行有條件限制後, 瑯勃拉邦, 就成了自駕旅遊者的首選。

瑯勃拉邦市中心,湄公河與南康河的交匯處。

湄公河畔洋人街一瞥。

湄公河畔洋人街一瞥。

湄公河畔洋人街一瞥。

湄公河畔洋人街一瞥。

在瑯勃拉邦市區,沒交警沒電子眼,唯一的限制就是禁止鳴喇叭。朋友說,1995年瑯勃拉邦市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地後,本已衰敗不堪的瑯勃拉邦幾乎是鳳凰涅槃般重生,絕大多數寺廟得到恢復性修葺,破舊的法式建築得到維護。為了保護瑯勃拉邦的生態環境,從那時起,瑯勃拉邦市區禁止15座以上車輛通行,全城禁鳴喇叭。當地人的性子普遍很慢,講話慢吞吞,走路慢吞吞,吃飯慢吞吞,因而交通習慣也是一個字:慢。比如市中心有個十字交叉路口,路口中間有個交通轉盤,這轉盤有多大呢?半徑只有1米多點,絕對是全世界最小但是最帥的交通轉盤。它雖然微小,但是東南西北各個方向車輛,包括當地人的摩托,左轉,都很自覺繞著它轉,繞行時看到直行車,都自覺停車讓道,沒人搶,後面跟著的車也沒誰恩喇叭催促。即使夜間乃至淩晨沒車,過往車左轉還是繞,沒人斜插走近道。

瑯勃拉邦市中心。交通轉盤警示標誌。

全世界最微小的交通轉盤(淩晨5點40拍攝)。

早晨8點,這一交通轉盤已經開始忙碌起來。

漫步湄公河左岸洋人街上,靠河邊的人行道上,隨處可見酒吧、餐廳廣告和招貼,燒烤攤與自行車出租點隨處可見。偶爾可見當地人挑著筐沿街售賣幹海藻、蕹菜、螞蟻蛋和自製的甜椒醬。令人驚奇的是,擺攤的挑擔的,看見行人,沒一個人吆喝你買東西,但你一旦在他們攤位或筐前駐足,你總能看到與東南亞天氣一樣灑滿陽光的笑臉下,聽到一聲柔柔的“撒班迪”(你好)。見人一聲“撒班迪”,滿城都聞“撒班迪”。這,就是瑯勃拉邦瞬間縮短陌生距離的世界語。

洋人街上,瑯勃拉邦小孩用英語向過往行人做社會小調查。

洋人街湄公河畔的自行車租車點。

東南亞的天氣,幾乎每天都是晴朗的。瑯勃拉邦的每一天,都是淩晨從滿城的“嘟嘟”聲開始,直到夕陽為湄公河南康河暈染上一層絲般柔亮的橙紅色為止。每天似乎都是散漫的,這散漫的標誌,除了耳畔隨時聽到柔柔的“撒班迪”,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世界各地遊客各種隨心所欲的樣紙。他們當中,既有行囊外吊著一雙旅行鞋獨孤行走的背包客,亦有雙雙穿著大花吊襠褲十指相扣的情侶們。朋友介紹說,旅行瑯勃拉邦的最佳標配是:除了租個自行車背個包到處閒逛,另一個就是漫無目標行走或坐在某個寺廟裡發呆。行走和發呆的最佳道具是:左手一條法棍(法國特產的一種麵包),右手一瓶老啤,肩挎一當地僧侶常用的布包。

瑯勃拉邦市區,世界各地的背包客隨處可見。

一條法棍,一瓶老啤,遊走累了,大街小巷的各種賓館門口,均可免費讓你小憩。

瑯勃拉邦大街小巷,到處是騎單車閒逛的遊客。

每天從下午4點左右起,坐落在瑯勃拉邦中央左手牽湄公河右手挽南康河的蒲賽山,就成為散漫遊客們的最愛。這是因為旅行瑯勃拉邦必做的十件事之一:花20萬老幣,看蒲賽山日落。

蒲賽山看日落,是旅行瑯勃拉邦的標配。

蒲賽山上山沿途,景色美不勝收。

登頂蒲賽山,遊客都很自覺靠右行。

春季,當地的日落時間是19時左右。16點開始,蒲賽山就貌似有強大的向心吸力,因為上山的兩條或彎曲或陡峭的山路,無數遊客朝著山頂蠕動。去辣麼早看啥日落?原來,山頂標誌性建築瓦宗寺西面有N個臺階,可容納百多人,是觀賞日落的最佳位置,早去,無非就為占個位置。別以為占這個位置就個人素質這樣那樣了,人家為占一個位置,那可是付出了正對烈日被暴曬兩三小時的代價!

蒲賽山山頂瓦宗寺一角。

瓦宗寺的西面,擠滿了世界各地遊客。

蒲賽山日落。遊客爭先恐後目睹太陽的最後輝煌。

蒲賽山日落,湄公河被暈染成橙紅,炫麗至極。

蒲賽山日落不僅僅是“看看”那麼簡單。這蒲賽山海拔雖然只有百多米,但在山頂上的瓦宗寺周邊,卻可盡情鳥瞰瑯勃拉邦市區所有景觀,360度,基本無死角(個別角度有大樹擋著)。尤其夕陽西下最輝煌時刻,太陽在瑯勃拉邦市區向30多座高聳的廟宇發射出最後光芒刹那,目送著這種絕美分分秒秒消失,內心油然升起一種莫名惆悵。隨著太陽沒于遠方的山巒夜色緩緩的浸入,從山頂一路下來面對路旁到處供奉的佛像,忽然覺得,俗人的卑微與寺廟的神聖漸行漸近縮短了彼此的距離,人與神,都有一個共同的期待:明天,一定會到來。

瓦宗寺南面,可以盡情鳥瞰瑯勃拉邦市區和南康河。

蒲賽山南面,上山途中,南康河盡收眼底。

瑯勃拉邦。南康河右岸一角。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旅行瑯勃拉邦必做的十件事,還有一樣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傍晚時分湄公河畔喝老撾黑啤。得承認,傍晚時分的湄公河畔洋人街是靜謐和迷人的。要一打老撾黑啤,坐河邊任意酒吧,都可靜靜地看夕陽西下餘暉浸染的湄公河,看著長船載著遊客暮歸靠岸,或者什麼也不看,只是發呆……

湄公河左岸。碼頭一角。

湄公河左岸。碼頭一角。

湄公河左岸。暮歸的遊客。

湄公河左岸。酒吧一角。

湄公河左岸。酒吧一角。

湄公河左岸。酒吧一角。

湄公河左岸。落日的一瞬。

在此間搞地質的朋友說,瑯勃拉邦古城位於湄公河與南康江匯合處,其狀貌似一個“L”形半島。它面積雖然不到10平方公里,而且還尷尬地被卡在繁榮興旺的泰國和傲慢自大的越南之間,但是,瑯勃拉邦卻從未停下過佛家的修行腳步。瑯勃拉邦雖曾是法國殖民地,整個城市法式建築與當地民居交錯,但殖民地印痕並沒抹去小乘佛教的烙印,兩者反而和平相處,可見佛教的包容,一直都深刻地影響這個城市的一切。

洋人街。殖民地印痕與小乘佛教烙印並存。

瑯勃拉邦最古老寺廟中的佛塔。

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世界遺產後,瑯勃拉邦王宮得以修葺一新。

瑯勃拉邦市區。街道旁的寺廟比比皆是,都可以免費參觀。

瑯勃拉邦市區街道旁的寺廟一瞥。

瑯勃拉邦市區街道旁的寺廟一瞥。

瑯勃拉邦市區街道旁的寺廟一瞥。

朋友說,他們到這裡搞地質勘查已經好幾年,感覺當地政府在很多方面對社會的控制都不強。比如,搞地質勘查工程,征地這些事,政府說了不算的,必須得由村裡的長老點頭。村裡的事都是長老說了算,他們並不管什麼國家需要。那些長老只考慮本村的利益,不太聽政府的。不過,因為地質勘查工程是給他們造福,長老們還是很通情達理的,討價還價並不是特別費勁。

瑯勃拉邦市區西北面,基本算是“唐人街”,中資企業和中國生意人大多紮堆這裡。

朋友說,老撾的當權派有兩個特點,一是貴族出身,二是基本都信奉佛教。老撾雖然貧窮落後,但是瑯勃拉邦作為王都,遺留了很多貴族,這些以前的貴族或者貴族的後代,現在大多擔任政府要職;老撾也允許黨員信教,他們的黨員絕大多數是佛教信徒,受佛教影響非常大。比如當權的貴族們可以建豪宅,但不會巧取豪奪老百姓的土地。政府基本建設要用地,也是與所涉村莊長老坐談,在瑯勃拉邦這麼幾年,就沒聽說過什麼政府行為的征地撤遷。當地的權貴們有錢權交易,但不會取締普通百姓的各種“靈活”就業,比如,滿大街的嘟嘟以及每晚王宮附近幾條街道上的夜市地攤。瑯勃拉邦省邊遠地方的村民未必都想要擠進城市,雖然瑯勃拉邦市作為老撾的一顆旅遊明珠有很多掙錢的機會。但是,當邊遠的村民出現在城裡時,也不會遭到城裡人的歧視和政府的驅趕。

瑯勃拉邦市區一瞥。

瑯勃拉邦湄公河畔一瞥。

因為基本沒有大規模政府征地撤遷事情發生,也就木有外來資本對其原生態的野蠻侵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遺產地22年後的今天,瑯勃拉邦依舊沿著傳統社會的發展軌道在自然滑行。這種自然滑行的結果是,自然生態保護完好,沒有過分商業化的人際關係,民風純樸,因而被公認為東南亞傳統與殖民風格保存最完好的城市,繼而成為歐美遊客追求的“世外桃源”。當然,也有人認為她是夢想家的最後樂園……

瑯勃拉邦湄公河畔一瞥。

瑯勃拉邦湄公河畔一瞥。

瑯勃拉邦湄公河畔一瞥。

瑯勃拉邦湄公河畔一瞥。

瑯勃拉邦市中心,湄公河與南康河的交匯處。

湄公河畔洋人街一瞥。

湄公河畔洋人街一瞥。

湄公河畔洋人街一瞥。

湄公河畔洋人街一瞥。

在瑯勃拉邦市區,沒交警沒電子眼,唯一的限制就是禁止鳴喇叭。朋友說,1995年瑯勃拉邦市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地後,本已衰敗不堪的瑯勃拉邦幾乎是鳳凰涅槃般重生,絕大多數寺廟得到恢復性修葺,破舊的法式建築得到維護。為了保護瑯勃拉邦的生態環境,從那時起,瑯勃拉邦市區禁止15座以上車輛通行,全城禁鳴喇叭。當地人的性子普遍很慢,講話慢吞吞,走路慢吞吞,吃飯慢吞吞,因而交通習慣也是一個字:慢。比如市中心有個十字交叉路口,路口中間有個交通轉盤,這轉盤有多大呢?半徑只有1米多點,絕對是全世界最小但是最帥的交通轉盤。它雖然微小,但是東南西北各個方向車輛,包括當地人的摩托,左轉,都很自覺繞著它轉,繞行時看到直行車,都自覺停車讓道,沒人搶,後面跟著的車也沒誰恩喇叭催促。即使夜間乃至淩晨沒車,過往車左轉還是繞,沒人斜插走近道。

瑯勃拉邦市中心。交通轉盤警示標誌。

全世界最微小的交通轉盤(淩晨5點40拍攝)。

早晨8點,這一交通轉盤已經開始忙碌起來。

漫步湄公河左岸洋人街上,靠河邊的人行道上,隨處可見酒吧、餐廳廣告和招貼,燒烤攤與自行車出租點隨處可見。偶爾可見當地人挑著筐沿街售賣幹海藻、蕹菜、螞蟻蛋和自製的甜椒醬。令人驚奇的是,擺攤的挑擔的,看見行人,沒一個人吆喝你買東西,但你一旦在他們攤位或筐前駐足,你總能看到與東南亞天氣一樣灑滿陽光的笑臉下,聽到一聲柔柔的“撒班迪”(你好)。見人一聲“撒班迪”,滿城都聞“撒班迪”。這,就是瑯勃拉邦瞬間縮短陌生距離的世界語。

洋人街上,瑯勃拉邦小孩用英語向過往行人做社會小調查。

洋人街湄公河畔的自行車租車點。

東南亞的天氣,幾乎每天都是晴朗的。瑯勃拉邦的每一天,都是淩晨從滿城的“嘟嘟”聲開始,直到夕陽為湄公河南康河暈染上一層絲般柔亮的橙紅色為止。每天似乎都是散漫的,這散漫的標誌,除了耳畔隨時聽到柔柔的“撒班迪”,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世界各地遊客各種隨心所欲的樣紙。他們當中,既有行囊外吊著一雙旅行鞋獨孤行走的背包客,亦有雙雙穿著大花吊襠褲十指相扣的情侶們。朋友介紹說,旅行瑯勃拉邦的最佳標配是:除了租個自行車背個包到處閒逛,另一個就是漫無目標行走或坐在某個寺廟裡發呆。行走和發呆的最佳道具是:左手一條法棍(法國特產的一種麵包),右手一瓶老啤,肩挎一當地僧侶常用的布包。

瑯勃拉邦市區,世界各地的背包客隨處可見。

一條法棍,一瓶老啤,遊走累了,大街小巷的各種賓館門口,均可免費讓你小憩。

瑯勃拉邦大街小巷,到處是騎單車閒逛的遊客。

每天從下午4點左右起,坐落在瑯勃拉邦中央左手牽湄公河右手挽南康河的蒲賽山,就成為散漫遊客們的最愛。這是因為旅行瑯勃拉邦必做的十件事之一:花20萬老幣,看蒲賽山日落。

蒲賽山看日落,是旅行瑯勃拉邦的標配。

蒲賽山上山沿途,景色美不勝收。

登頂蒲賽山,遊客都很自覺靠右行。

春季,當地的日落時間是19時左右。16點開始,蒲賽山就貌似有強大的向心吸力,因為上山的兩條或彎曲或陡峭的山路,無數遊客朝著山頂蠕動。去辣麼早看啥日落?原來,山頂標誌性建築瓦宗寺西面有N個臺階,可容納百多人,是觀賞日落的最佳位置,早去,無非就為占個位置。別以為占這個位置就個人素質這樣那樣了,人家為占一個位置,那可是付出了正對烈日被暴曬兩三小時的代價!

蒲賽山山頂瓦宗寺一角。

瓦宗寺的西面,擠滿了世界各地遊客。

蒲賽山日落。遊客爭先恐後目睹太陽的最後輝煌。

蒲賽山日落,湄公河被暈染成橙紅,炫麗至極。

蒲賽山日落不僅僅是“看看”那麼簡單。這蒲賽山海拔雖然只有百多米,但在山頂上的瓦宗寺周邊,卻可盡情鳥瞰瑯勃拉邦市區所有景觀,360度,基本無死角(個別角度有大樹擋著)。尤其夕陽西下最輝煌時刻,太陽在瑯勃拉邦市區向30多座高聳的廟宇發射出最後光芒刹那,目送著這種絕美分分秒秒消失,內心油然升起一種莫名惆悵。隨著太陽沒于遠方的山巒夜色緩緩的浸入,從山頂一路下來面對路旁到處供奉的佛像,忽然覺得,俗人的卑微與寺廟的神聖漸行漸近縮短了彼此的距離,人與神,都有一個共同的期待:明天,一定會到來。

瓦宗寺南面,可以盡情鳥瞰瑯勃拉邦市區和南康河。

蒲賽山南面,上山途中,南康河盡收眼底。

瑯勃拉邦。南康河右岸一角。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蒲賽山登頂途中一瞥。

旅行瑯勃拉邦必做的十件事,還有一樣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傍晚時分湄公河畔喝老撾黑啤。得承認,傍晚時分的湄公河畔洋人街是靜謐和迷人的。要一打老撾黑啤,坐河邊任意酒吧,都可靜靜地看夕陽西下餘暉浸染的湄公河,看著長船載著遊客暮歸靠岸,或者什麼也不看,只是發呆……

湄公河左岸。碼頭一角。

湄公河左岸。碼頭一角。

湄公河左岸。暮歸的遊客。

湄公河左岸。酒吧一角。

湄公河左岸。酒吧一角。

湄公河左岸。酒吧一角。

湄公河左岸。落日的一瞬。

在此間搞地質的朋友說,瑯勃拉邦古城位於湄公河與南康江匯合處,其狀貌似一個“L”形半島。它面積雖然不到10平方公里,而且還尷尬地被卡在繁榮興旺的泰國和傲慢自大的越南之間,但是,瑯勃拉邦卻從未停下過佛家的修行腳步。瑯勃拉邦雖曾是法國殖民地,整個城市法式建築與當地民居交錯,但殖民地印痕並沒抹去小乘佛教的烙印,兩者反而和平相處,可見佛教的包容,一直都深刻地影響這個城市的一切。

洋人街。殖民地印痕與小乘佛教烙印並存。

瑯勃拉邦最古老寺廟中的佛塔。

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世界遺產後,瑯勃拉邦王宮得以修葺一新。

瑯勃拉邦市區。街道旁的寺廟比比皆是,都可以免費參觀。

瑯勃拉邦市區街道旁的寺廟一瞥。

瑯勃拉邦市區街道旁的寺廟一瞥。

瑯勃拉邦市區街道旁的寺廟一瞥。

朋友說,他們到這裡搞地質勘查已經好幾年,感覺當地政府在很多方面對社會的控制都不強。比如,搞地質勘查工程,征地這些事,政府說了不算的,必須得由村裡的長老點頭。村裡的事都是長老說了算,他們並不管什麼國家需要。那些長老只考慮本村的利益,不太聽政府的。不過,因為地質勘查工程是給他們造福,長老們還是很通情達理的,討價還價並不是特別費勁。

瑯勃拉邦市區西北面,基本算是“唐人街”,中資企業和中國生意人大多紮堆這裡。

朋友說,老撾的當權派有兩個特點,一是貴族出身,二是基本都信奉佛教。老撾雖然貧窮落後,但是瑯勃拉邦作為王都,遺留了很多貴族,這些以前的貴族或者貴族的後代,現在大多擔任政府要職;老撾也允許黨員信教,他們的黨員絕大多數是佛教信徒,受佛教影響非常大。比如當權的貴族們可以建豪宅,但不會巧取豪奪老百姓的土地。政府基本建設要用地,也是與所涉村莊長老坐談,在瑯勃拉邦這麼幾年,就沒聽說過什麼政府行為的征地撤遷。當地的權貴們有錢權交易,但不會取締普通百姓的各種“靈活”就業,比如,滿大街的嘟嘟以及每晚王宮附近幾條街道上的夜市地攤。瑯勃拉邦省邊遠地方的村民未必都想要擠進城市,雖然瑯勃拉邦市作為老撾的一顆旅遊明珠有很多掙錢的機會。但是,當邊遠的村民出現在城裡時,也不會遭到城裡人的歧視和政府的驅趕。

瑯勃拉邦市區一瞥。

瑯勃拉邦湄公河畔一瞥。

因為基本沒有大規模政府征地撤遷事情發生,也就木有外來資本對其原生態的野蠻侵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遺產地22年後的今天,瑯勃拉邦依舊沿著傳統社會的發展軌道在自然滑行。這種自然滑行的結果是,自然生態保護完好,沒有過分商業化的人際關係,民風純樸,因而被公認為東南亞傳統與殖民風格保存最完好的城市,繼而成為歐美遊客追求的“世外桃源”。當然,也有人認為她是夢想家的最後樂園……

瑯勃拉邦湄公河畔一瞥。

瑯勃拉邦湄公河畔一瞥。

瑯勃拉邦湄公河畔一瞥。

瑯勃拉邦湄公河畔一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