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專訪|沈國芳:整形齙牙和地包天,可數位化定制

週二下午,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顱頜面科的診室裡, 沈國芳教授在三個診室忙碌地穿梭著, 病人經過初步診斷和檢查, 已經有了初步的治療方案, 等待著他最後的決策。

這些病人, 除了來自於江蘇浙江等周邊地區, 還有從深圳、連雲港遠道而來的。 他們有的是先天性的頜面畸形, 有的是車禍外傷導致的頜面損傷, 還有想要面部輪廓整形的愛美人士。

沈國芳解釋數位化定制修復技術。 澎湃新聞記者 肖蓓 圖

“你想達到什麼要求?”面對形形色色的患者, 沈國芳第一句話就是要明確患者的訴求, 然後用他的一雙訓練有素的眼睛, 結合數位化三維重建技術, 給出專業的判斷和精准的方案。 對於每一個正頜手術方案, 沈國芳都要與助手反復研究, 精益求精。 通過電腦三維重建, 塑造出理想中的頜面骨骼模型, 像一位元雕塑大師正在塑造著自己的作品。

在他看來, “口腔顱頜面的整形外科, 也是一門藝術, 在數位化技術的幫助下進行精確的‘個人定制’, 實現對美的極致追求。 數位化醫學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這也與國際醫學界宣導的‘精准醫學’不謀而合。 ”

地包天和齙牙整形最常見

口腔顱頜面科是口腔醫學的重要專業之一, 它涉及顱頜面整形、牙齒矯正、各種顱面裂(包括唇齶裂等)、頜面外傷、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礙性疾病及口腔腫瘤的手術治療等多方面內容, 對醫生的綜合要求非常高。

在沈國芳的門診中, 最常見的就是發育性牙頜面畸形, 也就是俗稱的“地包天”、“齙牙”、面部不對稱的整形。 發育性牙頜面畸形是指因頜骨生長發育異常所引起的頜骨體積、形態以及上下頜骨之間及其與顱面其他骨骼之間的關係異常,

和隨之伴發的咬合關係及口頜系統功能異常與顏面形態異常。 常表現為上頜前突(俗稱“齙牙”)、反頜(俗稱“地包天”)、偏頜(面部不對稱)畸形等。

正頜手術是通過截斷上下頜骨並移動骨段到新的位置, 從而重建良好的咬合關係及和諧的面部比例, 達到改善外形、恢復咬合功能的目的。 三種常用手術方式包括上頜Le Fort Ⅰ型截骨術、下頜支矢狀劈開截骨術、頦成形術等。 通過截骨手術, 將上下頜骨調整位置, 再用鈦板固定, 達到重塑面型和改進咬合功能的目的。

沈國芳說, “中國人由於人種特徵, ‘地包天’的病例最多, 往年的正頜外科手術的病例中, 就有60%~70%是‘地包天’,

此外還有由於顳頜關節病變導致的‘小下巴’等。 此類疾病是發育性疾病, 一般是從十二三歲青春期開始逐漸出現頜面發育異常。 針對這些患者, 我們採取多學科綜合序列治療的理念, 正頜、正畸、顳頜關節、牙周、種植等多學科合作, 按順序完成牙齒正畸、頜面整形等不同階段的治療。 往往整個治療週期長達兩三年, 牙齒正畸改變了牙齒咬合關係, 正頜手術則重新塑造患者的上頜和下頜, 不僅改善了咬合功能, 還重塑了患者的面型。 ”

“醜小鴨”的蛻變

一個個患者改變的尺度之大令人震驚, 最常見的是“地包天”的面部重塑。

一個二十來歲的“地包天”男孩, 去年五月份在這裡進行正頜手術, 此次前來複查時面部已經與常人無異,

只有輕微不對稱。 沈國芳將他本人與三維骨骼重建模型反復對比, 進一步確定微調方案。

沈國芳解釋說, “對地包天的患者, 往往採用下頜支矢狀劈開截骨術, 將過長的下頜劈開截短, 再用鈦板固定重塑, 手術後就能擁有一個標準的下巴。 ”患者母親說, “以前他的地包天很嚴重的, 現在好多了, 這次修補時還想順便把鼻翼也縮小一點。 ”

另一類常見的是“齙牙”、“小下巴”的面部重塑。 很多十幾二十多歲的患者, 都屬於這種由於顳頜關節病變導致上頜前突, 下巴後縮。

一個來自杭州的27歲女孩專程來進行面部整形, 此前已經在當地進行了牙齒矯正。 沈國芳說, “這種病人屬於二類畸形, 多數是由於顳頜關節自溶性吸收, 目前病變原因不明, 多數誘因是關節位置結構不正常或者關機盤移位,關節長期磨損導致病變,十幾歲時可以做關節鏡手術來治療。在進行頜面矯正手術前,此類病人多數需要進行牙齒矯正。因為當下頜後縮時,下排牙齒會代償性的改變,自然會翻出來,術前就要進行去代償的矯正。手術中,將把下頜支矢狀劈開截骨,將後縮的下頜前移,使下巴拉長。”

還有一些患者左右兩側下頜發育不對稱,導致下頜歪斜,嚴重影響面型。一個43歲的骨纖維異樣增生女性,自十幾歲開始,面部骨骼發育異常,右邊逐漸突出,形成一個鼓包,使整個面部嚴重歪斜。沈國芳說,“骨纖維異樣增生是一個良性疾病,因此沒必要全部切除,只需要切除突出的骨組織,修復面部外形輪廓,恢復面部的對稱。”

在門診中,一個來自連雲港的幾個月大的嬰兒特別讓人揪心,小傢伙先天性的左耳朵缺失,這是一種被稱為“單側第一、二鰓弓綜合征患者”的罕見疾病,父母焦急地詢問著如何治療。沈國芳說,“此病是由於在胎兒期第一、第二鰓弓之間的融合發生異常,導致一側下頜骨發育不良,外耳缺失,甚至聽力下降或缺失。目前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阻止發育異常,現在孩子太小,也不適合做手術矯正。等孩子長大後可以進行面部畸形矯正,並可以用自體組織或者假體來修復缺損的耳朵。”

由於口腔顱頜面科手術的技術含量高、風險大,對設備要求高,目前國內能夠開展此類醫療服務的醫院還不多。沈國芳強調,“牙頜面畸形患者的外科治療,對治療方案、牙頜關係的調整,骨切開的部位,骨塊的移動方向、距離以及手術方案的選擇,均應於術前有精確的考慮和設計,並對選定方案的預計治療效果,作出術前預測。由於手術風險高,需要對手術前的預測、手術的技術以及手術後的護理進行嚴格的管理。”

多數誘因是關節位置結構不正常或者關機盤移位,關節長期磨損導致病變,十幾歲時可以做關節鏡手術來治療。在進行頜面矯正手術前,此類病人多數需要進行牙齒矯正。因為當下頜後縮時,下排牙齒會代償性的改變,自然會翻出來,術前就要進行去代償的矯正。手術中,將把下頜支矢狀劈開截骨,將後縮的下頜前移,使下巴拉長。”

還有一些患者左右兩側下頜發育不對稱,導致下頜歪斜,嚴重影響面型。一個43歲的骨纖維異樣增生女性,自十幾歲開始,面部骨骼發育異常,右邊逐漸突出,形成一個鼓包,使整個面部嚴重歪斜。沈國芳說,“骨纖維異樣增生是一個良性疾病,因此沒必要全部切除,只需要切除突出的骨組織,修復面部外形輪廓,恢復面部的對稱。”

在門診中,一個來自連雲港的幾個月大的嬰兒特別讓人揪心,小傢伙先天性的左耳朵缺失,這是一種被稱為“單側第一、二鰓弓綜合征患者”的罕見疾病,父母焦急地詢問著如何治療。沈國芳說,“此病是由於在胎兒期第一、第二鰓弓之間的融合發生異常,導致一側下頜骨發育不良,外耳缺失,甚至聽力下降或缺失。目前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阻止發育異常,現在孩子太小,也不適合做手術矯正。等孩子長大後可以進行面部畸形矯正,並可以用自體組織或者假體來修復缺損的耳朵。”

由於口腔顱頜面科手術的技術含量高、風險大,對設備要求高,目前國內能夠開展此類醫療服務的醫院還不多。沈國芳強調,“牙頜面畸形患者的外科治療,對治療方案、牙頜關係的調整,骨切開的部位,骨塊的移動方向、距離以及手術方案的選擇,均應於術前有精確的考慮和設計,並對選定方案的預計治療效果,作出術前預測。由於手術風險高,需要對手術前的預測、手術的技術以及手術後的護理進行嚴格的管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