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射程的遊戲—不斷發展的韓國彈道導彈

據韓國媒體4月6日報導, 隸屬國防部的國防科學研究所在忠清南道泰安郡成功試射800千米射程的“玄武”彈道導彈。 韓軍披露, 800千米彈道導彈成功試射的消息尚屬首次, 意味著韓國在彈道導彈領域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與大紅大紫的朝鮮彈道導彈不同, 韓國彈道導彈比較低調神秘, 甚至給世人一種韓國沒有彈道導彈的錯覺。 其實, 韓國很早就在研製彈道導彈, 只是受制於多種因素, 研製和試射只能秘密進行, 加上媒體大肆炒作朝鮮導彈, 人們容易忽略韓國的彈道導彈。

“玄武”-1是一個開始

韓國不少武器是被朝鮮“逼出來的”,

朝鮮擁有某種性能超過韓國的武器之後, 韓國很快就會有針鋒相對的武器出現, 彈道導彈也不例外。 20世紀60年代中期, 朝鮮從蘇聯和埃及獲得了“蛙”系列遠端火箭。 這些火箭射程超過60千米, 可以攻擊韓國境內的一些縱深目標。 為了反制朝鮮的舉動, 美國一方面在韓國部署了“長矛”近程戰術彈道導彈, 另一方面向韓國提供了“誠實約翰”非制導火箭。

朝鮮獲得“蛙”系列火箭後進行了全面仿製, 即“月球”-2和“月球”-2M, 朝鮮仿製“蛙”系列火箭後開始尋求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飛毛腿”近程彈道導彈。 朝鮮的舉動讓韓國寢食難安, 憂心忡忡的韓國政府也開始認識到, 把自己的命運寄託於美國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只有自己手上握有“彈道導彈”這把利劍, 才能隨時揮向敵人。 1971年, 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下達總統密令:韓國科學研究所必須儘快制訂導彈研製計畫, 爭取在1975年前研製出射程在200千米左右的彈道導彈。

朝韓兩國導彈比較

1974年, 韓國科學研究所根據總統的密令正式開始研製彈道導彈。

由於韓國軍事工業基礎薄弱, 以前也沒有研製彈道導彈的經驗, 當時美國對韓國研製彈道導彈非常反感, 因此尋求美國幫助自己研製彈道導彈幾乎沒有可能性。 在這種情況下, 韓國科研人員將目光轉向了“奈基”-2防空導彈。

大多數戰術導彈都有自己的作戰用途, 比如面空導彈主要用於打擊空中飛行器, 執行防空作戰任務, 再如空面導彈主要是指由飛行器發射用於攻擊地面或水面目標的導彈……不同作戰用途的導彈其戰技指標必定有很大的差別, 這也決定了非緊急情況下導彈很少用於執行非既定作戰任務。 但一些導彈在必要情況下還是可以“客串”其他角色的, 像SA-2、“奈基”-2等地空導彈必要情況下可“客串”成對地導彈攻擊地面目標。

蘇聯和美國當時都進行過相關的試驗, 證明大型防空導彈必要情況下可以用於攻擊地面目標。

在“奈基”-2防空導彈的基礎上發展彈道導彈技術難度較低, 風險也比較小, 其較大的射程和大裝藥量, 本身就具備作為地地彈道導彈的潛力(在美國“奈基”-2導彈訓練課程中有對地攻擊的科目, 但主要是對地面目標進行戰術核打擊, 其戰鬥部也是核戰鬥部, 最大射程約為150千米)。 經過4年的努力, 1978年4月, 韓國在“奈基”-2防空導彈基礎上發展的彈道導彈“玄武”-1研製成功, 但首次試射並不成功, 由於制導系統的缺陷致使控制台無法正常跟蹤導彈, 經過改進後, “玄武”-1在當年9月試射成功。

“玄武”-1是韓國研製的第一款地對地彈道導彈,

對韓國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玄武”-1導彈外形與“奈基”-2導彈基本相同, 導彈長12.2米, 彈徑為0.54米, 彈頭重500千克, 最大發射重量4900千克, 最大射程為150千米。 後來, 韓國科研人員還研製了改進型“玄武”-1導彈, 最大的特徵是採用了尺寸更大的火箭助推器, 射程提高至200千米。

導彈的研製成功讓韓國軍方興奮不已, 與之相反, 美國對韓國私自發展彈道導彈大為光火, 強烈反對韓國裝備該型導彈。 1979年, 美國為了有效控制韓國彈道導彈技術的發展, 迫使韓國簽署了《韓美導彈技術轉讓備忘錄》(又叫《導彈技術轉讓對美保證書》), 備忘錄規定美國將在導彈開發相關的技術和零部件方面向韓國提供援助, 但韓國不得開發或者擁有射程超過180千米的導彈。由於備忘錄的限制,韓國彈道導彈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研製新的型號。

“玄武”-1外形接近美國“奈基-大力神”

“玄武”-2的“三級跳”

此次發射,韓國只公佈了導彈射程,沒有公佈具體型號。綜合多方資訊,此次試射的可能是“玄武”-2C彈道導彈。據報導,韓國國防長韓民求參觀了這場實彈射擊,導彈發射、飛行、命中全程的性能表現均符合標準。據悉,該型導彈將在年內服役。該導彈從韓國南陲的濟州島發射時,可遠及朝鮮西北端的新義州,如部署于韓國東南部的浦項,射程可充分覆蓋朝鮮全境。報導稱,韓軍加緊研發這一核心戰略武器,旨在增強大規模懲罰報復能力,以便在發現朝鮮動用核武徵兆時搶先斬首。“玄武”-2C導彈是“玄武”-2B的改進型,最大變化是射程從500千米增加到800千米。

2001年,美國允許韓國加入《導彈技術控制體制》,1979年的導彈備忘錄隨之廢除。加入《導彈技術控制體制》後,韓國有權獲得成員國的導彈技術,可以研製最大射程300千米、彈頭重500千克以下的彈道導彈,但禁止向外國輸出射程超過300千米、彈頭重500千克的彈道導彈及技術、零部件等。條件放寬後,韓國開始研製“玄武”-2導彈。2003年,美國情報部門發現韓國暗中興建了一處較大型的火箭發動機測試設施,“玄武”-2的研製項目也隨後傳出。此後,韓國一直將“玄武”-2導彈項目列為高度機密,直到2012年朝鮮發射“光明星”-3號衛星後,為了平息國內質疑,韓軍才公開了“玄武”-2的照片。2013年,在首爾舉行的建軍65周年閱兵式中,韓軍首次展出4輛“玄武”-2導彈發射車。

據報導,“玄武”-2導彈由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與民間公司共同開發,彈體長約6米,屬於單級近程固體燃料彈道導彈。從韓國公佈的照片來看,“玄武”-2導彈採用了類似“伊斯坎德爾”的總體設計,導彈彈體從中部開始收緊平緩過渡到戰鬥部,尾部對稱佈設4副截尖尾翼,彈頭兩級錐體設計,頭部呈尖狀。“玄武”-2導彈射程300千米,戰鬥部重500千克。在2012年的一次展示上,“玄武”-2導彈子母戰鬥部首次被公開。除了子母戰鬥部,其可能還有爆破戰鬥部。

韓國“飛馬”防空導彈

“玄武”-2導彈採用垂直發射方式,每輛發射車可以攜帶1枚導彈,導彈平時儲存在矩形發射箱內。相對於一些未採用發射箱儲存的彈道導彈,其可維護性更好,後勤保障的工作也比較少。發射車採用普通軍用卡車底盤,具有低成本的優勢,但野外機動性無法與採用高機動越野底盤的導彈相比。

加入《導彈技術控制體制》後,韓國開始把進一步增加導彈射程作為下一目標。“天安”號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事件”後,韓國對延長其導彈射程的需求更加強烈。在2011年10月舉行的韓美首腦會議上,兩國就修改導彈協議的大致框架進行了協商,美國政府對韓國希望修改導彈協議以增強抵禦能力表示了高度理解。2012年,韓國與美國達成協議,修改之前的《韓美導彈框架協議》。根據新導彈協定,韓國把彈道導彈射程從300千米增至800千米。除此之外,韓國可以依據權衡原則,在縮短彈道導彈射程時增加彈頭重量:射程800千米時,彈頭重量不能超過500千克;射程300千米時,彈頭重量最大可以增加至1.5噸。

根據當時韓國媒體的報導,韓國軍方計畫在5年內斥資2.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35.8億元)開發部署射程為550千米和800千米的導彈。2015年6月,“玄武”-2B導彈首次試射成功,最大射程達到500千米。從韓國公開的資訊來看,“玄武”-2B導彈是“玄武”-2的改進型,射程進一步增加。韓國軍方向韓國媒體透露,“玄武”-2B導彈戰鬥部重1噸,比“玄武”-2多500千克。

一般情況下,彈道導彈增加射程就必須增加發動機燃盡時的速度。根據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提高速度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提高發動機比沖;二是提高導彈的品質比。第一種方式技術難度比較高,因此很多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會選擇第二種方式,即減少戰鬥部重量,提高導彈品質比。所謂品質比,就是導彈發動機工作前後導彈品質的比值,它反應的是火箭發動機推進劑所占的品質比例高低,品質比越大導彈末速度越高,射程就越遠。伊拉克、朝鮮等國的“飛毛腿”導彈射程增加即採用了這種方法。在外形和尺寸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韓國“玄武”-2導彈卻反其道而行,射程增加的同時,戰鬥部重量也大幅增加,可能的解釋是韓國隱瞞了“玄武”-2導彈戰鬥部的真實重量。

“玄武”-3C導彈可精確到1-2米

目前,雖然韓國沒有公佈“玄武”-2C導彈的照片,但從命名來看,其應該是“玄武”-2B的改進型。分析認為,韓國通過減少“玄武”-2B戰鬥部重量,將射程提高至800千米。雖然在地理條件上不可能實際飛行800千米,但採取縮短射程向南方發射的方式,對導彈的精密度等實戰部署所需的各種性能進行了最終的檢驗。軍方此前也曾試射“玄武”-2C,但這一次罕見地公佈了試射取得成功的消息。在2015年,韓國軍方實現了“玄武”-2B的戰鬥力化,計畫在2017年實現“玄武”-2C的實戰部署。軍方計畫最大程度提高“玄武”導彈的保有量,以強化“殺傷鏈”的構建,一旦發現朝鮮有使用核武器或發射導彈的徵兆,就對相關設施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並使之癱瘓。

“玄武”-2導彈戰時如何用?

隨著朝鮮核武器、彈道導彈、遠端火炮和無人機的發展,韓國認為來自朝鮮的非對稱軍事威脅越來越大。雖然在常規戰力方面,韓國大部分武器都比朝鮮先進,佔據了一定的優勢,但是從包括核武器、導彈和遠端火炮在內的非對稱戰力來講,朝鮮則佔據優勢。為了反制朝鮮的非對稱軍事威脅,韓軍提出了“殺傷鏈”概念。

“玄武”-3C導彈射程覆蓋範圍示意圖

“殺傷鏈”系統是韓國目前傾力打造的現代化指揮控制打擊系統,集探測、識別、決策、打擊於一體,通俗的表達就是打擊循環體系。該系統建成後對提高作戰效能,改變傳統作戰指揮方式具有重大意義。在系統組成與功能實現上,該系統模仿美軍的戰術資料鏈系統,同時該系統建成後也將與美軍的戰術資料鏈對接,從而完善韓軍的指揮體制,適應未來的資訊化作戰。“殺傷鏈”系統建成後,韓國將可以在探測到明顯的異常徵候後30分鐘內,對朝鮮的核武器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具體步驟為:一是利用韓美偵察衛星、偵察機等監視偵察手段,1分鐘內探測到威脅存在;二是1分鐘內,對威脅進行識別;三是綜合各種資訊,3分鐘內下達打擊命令;四是25分鐘內,完成對目標的攻擊任務。

為了打造該系統,韓方將投入鉅資在軟硬體兩方面同時發力。為了完善在高空偵察探測和遠端打擊能力上的不足,韓擬劃撥47億美元用於採購軍事偵察衛星、無人機等偵察平臺。在攻擊手段方面,韓國目前正在研製“玄武”系列導彈和“天龍”系列導彈,此外,還從德國引進了“金牛座”防區外發射導彈。“玄武”-2系列彈道導彈是“殺傷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由於其飛行速度快,突防能力較強,可與“玄武”-3系列巡航導彈配合作戰,對敵方重要目標進行多維度打擊。

但韓國不得開發或者擁有射程超過180千米的導彈。由於備忘錄的限制,韓國彈道導彈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研製新的型號。

“玄武”-1外形接近美國“奈基-大力神”

“玄武”-2的“三級跳”

此次發射,韓國只公佈了導彈射程,沒有公佈具體型號。綜合多方資訊,此次試射的可能是“玄武”-2C彈道導彈。據報導,韓國國防長韓民求參觀了這場實彈射擊,導彈發射、飛行、命中全程的性能表現均符合標準。據悉,該型導彈將在年內服役。該導彈從韓國南陲的濟州島發射時,可遠及朝鮮西北端的新義州,如部署于韓國東南部的浦項,射程可充分覆蓋朝鮮全境。報導稱,韓軍加緊研發這一核心戰略武器,旨在增強大規模懲罰報復能力,以便在發現朝鮮動用核武徵兆時搶先斬首。“玄武”-2C導彈是“玄武”-2B的改進型,最大變化是射程從500千米增加到800千米。

2001年,美國允許韓國加入《導彈技術控制體制》,1979年的導彈備忘錄隨之廢除。加入《導彈技術控制體制》後,韓國有權獲得成員國的導彈技術,可以研製最大射程300千米、彈頭重500千克以下的彈道導彈,但禁止向外國輸出射程超過300千米、彈頭重500千克的彈道導彈及技術、零部件等。條件放寬後,韓國開始研製“玄武”-2導彈。2003年,美國情報部門發現韓國暗中興建了一處較大型的火箭發動機測試設施,“玄武”-2的研製項目也隨後傳出。此後,韓國一直將“玄武”-2導彈項目列為高度機密,直到2012年朝鮮發射“光明星”-3號衛星後,為了平息國內質疑,韓軍才公開了“玄武”-2的照片。2013年,在首爾舉行的建軍65周年閱兵式中,韓軍首次展出4輛“玄武”-2導彈發射車。

據報導,“玄武”-2導彈由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與民間公司共同開發,彈體長約6米,屬於單級近程固體燃料彈道導彈。從韓國公佈的照片來看,“玄武”-2導彈採用了類似“伊斯坎德爾”的總體設計,導彈彈體從中部開始收緊平緩過渡到戰鬥部,尾部對稱佈設4副截尖尾翼,彈頭兩級錐體設計,頭部呈尖狀。“玄武”-2導彈射程300千米,戰鬥部重500千克。在2012年的一次展示上,“玄武”-2導彈子母戰鬥部首次被公開。除了子母戰鬥部,其可能還有爆破戰鬥部。

韓國“飛馬”防空導彈

“玄武”-2導彈採用垂直發射方式,每輛發射車可以攜帶1枚導彈,導彈平時儲存在矩形發射箱內。相對於一些未採用發射箱儲存的彈道導彈,其可維護性更好,後勤保障的工作也比較少。發射車採用普通軍用卡車底盤,具有低成本的優勢,但野外機動性無法與採用高機動越野底盤的導彈相比。

加入《導彈技術控制體制》後,韓國開始把進一步增加導彈射程作為下一目標。“天安”號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事件”後,韓國對延長其導彈射程的需求更加強烈。在2011年10月舉行的韓美首腦會議上,兩國就修改導彈協議的大致框架進行了協商,美國政府對韓國希望修改導彈協議以增強抵禦能力表示了高度理解。2012年,韓國與美國達成協議,修改之前的《韓美導彈框架協議》。根據新導彈協定,韓國把彈道導彈射程從300千米增至800千米。除此之外,韓國可以依據權衡原則,在縮短彈道導彈射程時增加彈頭重量:射程800千米時,彈頭重量不能超過500千克;射程300千米時,彈頭重量最大可以增加至1.5噸。

根據當時韓國媒體的報導,韓國軍方計畫在5年內斥資2.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35.8億元)開發部署射程為550千米和800千米的導彈。2015年6月,“玄武”-2B導彈首次試射成功,最大射程達到500千米。從韓國公開的資訊來看,“玄武”-2B導彈是“玄武”-2的改進型,射程進一步增加。韓國軍方向韓國媒體透露,“玄武”-2B導彈戰鬥部重1噸,比“玄武”-2多500千克。

一般情況下,彈道導彈增加射程就必須增加發動機燃盡時的速度。根據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提高速度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提高發動機比沖;二是提高導彈的品質比。第一種方式技術難度比較高,因此很多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會選擇第二種方式,即減少戰鬥部重量,提高導彈品質比。所謂品質比,就是導彈發動機工作前後導彈品質的比值,它反應的是火箭發動機推進劑所占的品質比例高低,品質比越大導彈末速度越高,射程就越遠。伊拉克、朝鮮等國的“飛毛腿”導彈射程增加即採用了這種方法。在外形和尺寸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韓國“玄武”-2導彈卻反其道而行,射程增加的同時,戰鬥部重量也大幅增加,可能的解釋是韓國隱瞞了“玄武”-2導彈戰鬥部的真實重量。

“玄武”-3C導彈可精確到1-2米

目前,雖然韓國沒有公佈“玄武”-2C導彈的照片,但從命名來看,其應該是“玄武”-2B的改進型。分析認為,韓國通過減少“玄武”-2B戰鬥部重量,將射程提高至800千米。雖然在地理條件上不可能實際飛行800千米,但採取縮短射程向南方發射的方式,對導彈的精密度等實戰部署所需的各種性能進行了最終的檢驗。軍方此前也曾試射“玄武”-2C,但這一次罕見地公佈了試射取得成功的消息。在2015年,韓國軍方實現了“玄武”-2B的戰鬥力化,計畫在2017年實現“玄武”-2C的實戰部署。軍方計畫最大程度提高“玄武”導彈的保有量,以強化“殺傷鏈”的構建,一旦發現朝鮮有使用核武器或發射導彈的徵兆,就對相關設施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並使之癱瘓。

“玄武”-2導彈戰時如何用?

隨著朝鮮核武器、彈道導彈、遠端火炮和無人機的發展,韓國認為來自朝鮮的非對稱軍事威脅越來越大。雖然在常規戰力方面,韓國大部分武器都比朝鮮先進,佔據了一定的優勢,但是從包括核武器、導彈和遠端火炮在內的非對稱戰力來講,朝鮮則佔據優勢。為了反制朝鮮的非對稱軍事威脅,韓軍提出了“殺傷鏈”概念。

“玄武”-3C導彈射程覆蓋範圍示意圖

“殺傷鏈”系統是韓國目前傾力打造的現代化指揮控制打擊系統,集探測、識別、決策、打擊於一體,通俗的表達就是打擊循環體系。該系統建成後對提高作戰效能,改變傳統作戰指揮方式具有重大意義。在系統組成與功能實現上,該系統模仿美軍的戰術資料鏈系統,同時該系統建成後也將與美軍的戰術資料鏈對接,從而完善韓軍的指揮體制,適應未來的資訊化作戰。“殺傷鏈”系統建成後,韓國將可以在探測到明顯的異常徵候後30分鐘內,對朝鮮的核武器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具體步驟為:一是利用韓美偵察衛星、偵察機等監視偵察手段,1分鐘內探測到威脅存在;二是1分鐘內,對威脅進行識別;三是綜合各種資訊,3分鐘內下達打擊命令;四是25分鐘內,完成對目標的攻擊任務。

為了打造該系統,韓方將投入鉅資在軟硬體兩方面同時發力。為了完善在高空偵察探測和遠端打擊能力上的不足,韓擬劃撥47億美元用於採購軍事偵察衛星、無人機等偵察平臺。在攻擊手段方面,韓國目前正在研製“玄武”系列導彈和“天龍”系列導彈,此外,還從德國引進了“金牛座”防區外發射導彈。“玄武”-2系列彈道導彈是“殺傷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由於其飛行速度快,突防能力較強,可與“玄武”-3系列巡航導彈配合作戰,對敵方重要目標進行多維度打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