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遊崆峒山記

閒暇之餘, 吾與友人游平涼之崆峒山, 登於峰頂, 忽覺天地之豪邁, 山川之雄渾, 久久不能釋懷, 為聊發情意, 暢達心胸, 故為此文, 以資紀念。

崆峒山者, 自古乃絲路之要衝, 西鎮之奇觀也。 或言“崆峒”乃遠古氏族之姓名也, 或言“崆峒”乃“空洞”之解也, 自古莫衷一是。 興來, 我與友人至此, 以觀勝景。 初至山下, 有一湖名曰彈箏, 其水傍山而行, 夾於兩山之間, 清波遊曳, 悠哉遊哉。 倘駕一小舟, 彈箏於其上, 必能聲穿碧波, 蕩於山間之林木, 感于諸山之神明, 而愉悅我心。 其景甚為曠遠, 其情甚為飄逸。 所幸遊人寂聊, 吾等可盡情暢懷而不為他人所擾。 此地號為佛道之名山, 果不其然, 尚未登上山階即現一觀, 曰問道宮, 傳為黃帝問道于廣成子也。

我等知此山既高且峻,

故不敢久留於一處, 乃匆匆而上, 登臨不久又現一王母宮, 又現一觀音庵, 如是之宮觀寺廟者不絕於道。 為早登山巔, 一覽群山之微, 我等均未多加顧留。 忽至一片密林, 其階愈險且甚為曲折, 其木高而密, 其草雜而深, 遮天蔽日, 伏地奪路, 唯有縫間之余光可達地面, 方可為之照明。 徑道寂寥, 鳥獸亦絕, 唯吾二人之腳步聲與言語聲, 回蕩於山間草木, 其古樹怪木猶為猙獰, 陰森之感油然而生。 幸賴上天眷顧, 知吾等於幽暗之間, 遂由陰轉明, 日光強勁, 束束金光直插林間深處, 而投影于亂石雜草之中, 斑駁陸離之象也。 前行數步, 又現一巨石, 其上言曰“崆峒仙境”, 吾等恍然大悟, 此非尋常之地也!既為“仙境”, 必有非常之處,
故有非常之感。

繼而, 出密林間, 方覺風和日麗, 鳥語花香。 於山間遠眺, 其景美不勝收。 前方古木參道, 近旁而觀之, 乃崆峒派掌門人之塚也。 此處, 山階更險, 恰逢下山者數人, 得知距頂不遠, 遂強忍困倦, 竭力上行。 直至我等二人均已汗流浹背, 方至其頂, 而後乃知此非主峰之巔也。 至此恰乃未時, 遂在此稍作休整, 是處亦甚為可觀, 耀邦之題詞, 金庸之墨蹟, 均屹於道旁而為牌坊也。 自此處俯瞰, 群山為之飄渺, 近則不見其底, 遠則不明其處, 其狀甚偉!而仰視主峰, 則眾寺廟宮觀盡在峰顛峭壁之上, 奇松翠柏之間, 連綿不絕,互為掎角之勢,蔚為壯觀,其景甚絕!我等不予怠慢,急於一覽峰頂之勝景。遂過朝天門,訪藥王洞,直至皇城峰頂,其道險絕。至天仙宮側,恰一峭壁,撫欄而下觀,其深不見底,但見山澗之雲霧騰騰然順崖而上,直達山頂。奇松怪柏,絕壁宮觀,於雲霧繚繞之間,恍如仙境。我等猶若仙人一般置身其中,久久不知其何所處也。

至此,仙境已覽,我等已無憾矣!忽覺涼風掠過,方知日已西落,山間之溫已速降矣。縱有千般不舍,萬般無奈,亦必將離去,其仙境豈可久為人居!自古出遊者,皆為一勝景而往之,皆為一絕景而情動。我等今已無憾,何故貪戀於此,以擾仙居。自當離去,還山林之寂靜,送自然之安寧。不知他日故地重遊,是何心情?

連綿不絕,互為掎角之勢,蔚為壯觀,其景甚絕!我等不予怠慢,急於一覽峰頂之勝景。遂過朝天門,訪藥王洞,直至皇城峰頂,其道險絕。至天仙宮側,恰一峭壁,撫欄而下觀,其深不見底,但見山澗之雲霧騰騰然順崖而上,直達山頂。奇松怪柏,絕壁宮觀,於雲霧繚繞之間,恍如仙境。我等猶若仙人一般置身其中,久久不知其何所處也。

至此,仙境已覽,我等已無憾矣!忽覺涼風掠過,方知日已西落,山間之溫已速降矣。縱有千般不舍,萬般無奈,亦必將離去,其仙境豈可久為人居!自古出遊者,皆為一勝景而往之,皆為一絕景而情動。我等今已無憾,何故貪戀於此,以擾仙居。自當離去,還山林之寂靜,送自然之安寧。不知他日故地重遊,是何心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