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浙江金華一神秘“地主莊園”,有“炮樓”、槍眼、逃生通道

金華舟山曾經是個富庶之地。 “舟山地主大地方, 不靠公路不靠山, 四條大路通永康, 惡霸地主廿六雙。 ”這是當地流傳的順口溜。 據說, 土改時, 舟山有56個地主。 其中, 有一個叫黃傳韜的, 就擁有宅地幾千畝, 加上大大小小的上百個官員聚居于此, 引得仙居附近的土匪“周老霸”屢次來搶。 為此, 黃傳韜開始組織民團保衛舟山, 甚至在宗祠、宅院的設計上開始融入偵查防衛功能。 因此, 舟山二村的古建築與我們平常見到的古建築不同, 這裡的古建築“炮樓”、槍眼、逃生通道一個都不少。 至今仍保留著上百幢清末至民國初的古建築群。

宗祠、民居、商業店鋪、古井、騎街樓……猶如穿梭歷史, 感受著這清末至民國初的人文魅力~

這樣的庭院眾多,

綠衣地蘚, 勾勒出歷史的邊角。 仰躺休息的老人, 劈柴的農夫, 多了一些地氣, 讓我們更加接近明末清初的時光隧道。

炮樓

舟山二村最中間的老街叫魚池街。 街兩旁是青磚黛瓦的建築, 相鄰的兩幢房子之間都有閣樓連接, 稱之為“炮樓”。 “炮樓”將原本獨立的幾幢房子連成一個整體, 二樓能夠互相通行, 一直通到村後的小王山。 也就是說, 這是一條可攻可守的秘密頻道, 防守人員可以相互增援, 遇到危險時, 還可以把住戶疏散到山上。

瞭望口和槍眼

“炮樓”的牆體兩側有瞭望口和槍眼。 此外, 拐角處或臨街的民宅牆壁上也都有槍眼。 槍眼的大小一般為8~10釐米, 用石板加固處理。 一些民居的過道和廳堂上, 至今還存放著能擺放各色槍具的槍架。

村民徐一飛指著家中二樓的炮樓告訴記者, 這些“炮樓”是清光緒年間造的, 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 原來有7個“炮樓”, 一個被火燒毀, 一個被屋主拆掉, 如今剩下5個。

更讓人驚奇的是,這些房子的地底下也有逃生通道。逃生通道也就是水道,能排水,人也能在裡面走,大概300米長,一直通到環繞村莊的舟山溪。有村民說,小時候,他們就經常在逃生水道裡玩,走著走著就能走到小溪裡。

木樁、牛腿、雕樑畫柱,老的不成樣子,卻栩栩如生,入木三分,訴說著一個個不知名的神話傳說。

在舟山二村,最聞名的當屬建於清晚時期,占地644平方米的印若公祠。印若公祠,公社化時期作為人民公社社址,後賣給舟山二村當作大隊部辦公室,最後又賣給多戶村民。這裡的村民一直習慣稱之為“老公社”。雖幾經變遷,印若公祠的建築結構還未被破壞。公祠依山勢而建,坐西朝東,二進一天井,平面呈四合院式,正大門在中軸線上,門面仿西洋建築,兩側對稱的側門還有栩栩如生的華表柱。更讓人感到眼前一亮的是,在這座祠堂的天井中,還建有兩個“消防水池”。據住在這裡的老阿婆介紹,這兩個水池頗為神奇:無論天旱多久,這兩池的水也不會枯竭;下再大的雨,水也不會漫出來。

當然,以上小編介紹的舟山二村古建築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選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來走走,更是能體會到一個完整的民居。

更讓人驚奇的是,這些房子的地底下也有逃生通道。逃生通道也就是水道,能排水,人也能在裡面走,大概300米長,一直通到環繞村莊的舟山溪。有村民說,小時候,他們就經常在逃生水道裡玩,走著走著就能走到小溪裡。

木樁、牛腿、雕樑畫柱,老的不成樣子,卻栩栩如生,入木三分,訴說著一個個不知名的神話傳說。

在舟山二村,最聞名的當屬建於清晚時期,占地644平方米的印若公祠。印若公祠,公社化時期作為人民公社社址,後賣給舟山二村當作大隊部辦公室,最後又賣給多戶村民。這裡的村民一直習慣稱之為“老公社”。雖幾經變遷,印若公祠的建築結構還未被破壞。公祠依山勢而建,坐西朝東,二進一天井,平面呈四合院式,正大門在中軸線上,門面仿西洋建築,兩側對稱的側門還有栩栩如生的華表柱。更讓人感到眼前一亮的是,在這座祠堂的天井中,還建有兩個“消防水池”。據住在這裡的老阿婆介紹,這兩個水池頗為神奇:無論天旱多久,這兩池的水也不會枯竭;下再大的雨,水也不會漫出來。

當然,以上小編介紹的舟山二村古建築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選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來走走,更是能體會到一個完整的民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