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荔縣委書記王青峰的體育經

“幸福鄉村怎麼建?體育是資源更是抓手!”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縣委書記王青峰坦言:在基層, 體育運動、體育產業發展慢, 尤其是體育運動發展慢,

最主要是政績觀的問題。 對於圍繞考核指揮棒, 追求各種GDP數字、經濟指標快速增長來說, 體育直接收入少、見效慢, 在開始階段還要有一個啟蒙教育和大力推進的過程, 使大眾學習、接受、獲得。

“那麼, 為什麼大荔縣把體育當作推動縣域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改善民生的新引擎?”王青峰樂呵呵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4月24日, 首屆“絲綢之路·美麗大荔”中國渭南國際馬拉松賽, 萬餘人參賽, 40萬人觀賽。 據統計:賽事期間, 旅遊人數達65萬人, 旅遊綜合收入達3.2億元。

從美麗鄉村到健康之城

大荔地處關中平原東部最開闊地帶, 縣域面積1800平方公里, 總人口75萬, 是渭南市面積第一大縣。 大荔縣是個農業縣, 自然條件雖好, 但除此之外再無優勢。 2013年以前, 全縣連一個像樣的景區都沒有。 如何實現全域提檔升級?

“我們把一個縣當作一個整體板塊去統籌規劃建設, 讓城市農村相互融合, 讓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 讓生態、經濟、文化等要素高度融合, 優化配置。 自2013年8月以來, 我們從鄉村環境衛生整治入手,

進行美麗鄉村建設, 使全縣277個村莊都達到清潔鄉村標準, 一半的村建成美麗鄉村, 1/3的村建成幸福鄉村。 大荔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深入樹立‘體育+’、‘旅遊+’的理念, 實現縣域經濟的追趕超越, 已成為一種模式。 今年1月出臺的‘陝西省美麗鄉村標準’就是以大荔模式為樣本。 ”王青峰說, “就這樣大荔全縣逐漸變成了大景區。 百姓生活在一個小公園、大景區的環境中, 收入也隨著當地旅遊的發展, 越來越高。 現在, 我們有好多村子都成為國家3A級景區, 百姓在家門口開展第三產業。 收入增加了, 環境優美了, 與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小了, 離全域城鎮化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我們就開始思考:百姓缺什麼?缺健康的身體!現在人們雖然壽命長了,
但健康年齡短了, 各種病越來越多。 沒有健康的身體, 活得肯定不幸福。 我們就利用縣上優美的環境來辦賽事, 通過賽事來帶動百姓健身, 培養大眾健身習慣, 宣傳大荔, 提高大荔的知名度、美譽度, 改善當地投資環境, 加快縣域經濟轉型。 通過舉辦體育賽事, 百姓的文明程度越來越高, 和城市居民差距越來越小。 ”

2016年大荔先後舉辦了“絲綢之路·美麗大荔”中國渭南國際馬拉松賽、陝西省競走挑戰賽暨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市區組)競走比賽、陝西省第二屆全民健身操舞大賽渭南·大荔分賽區賽、全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及全國全民休閒皮划艇大賽總決賽等各類大型賽事, 實現綜合收入9億元。 其中賽事經濟貢獻率占比30%以上。

如今, 大荔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有36.2萬人, 占全縣人口的48%;全縣共有各類體育場所128個;全縣16個鎮(街道)建有農民體育協會組織或體育指導站, 覆蓋城鄉的三級體育組織體系初步形成;全縣每年開展各類體育競賽180餘場……

讓各級書記變成“體育書記”

“畢竟不是體育局長,作為縣委書記,我所有的出發點、落腳點都是為了地方經濟、社會、黨建、人民的發展。不僅我直接抓體育,下面各級書記也必須直接抓體育,各級書記、各級部門的第一副職要專門抓體育。從今年春節開始明確,縣鎮村三級設立體育專幹,這在原來是沒有的。”王青峰強調體育在發展初級階段,必須得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才能抓出成效,為大家所接受和認可。於是,“成立由縣委書記和縣長任組長,縣委和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文化體育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被正式寫入《中共大荔縣委大荔縣人民政務關於加快文化體育產業發展的意見》,成為強有力保障措施。

“我們請陝西師大專門做全域旅遊規劃的設計院,為我們編制大荔縣全域體育規劃。”王青峰具體用“35557”來概括大荔未來發展目標。即建成三個體育小鎮;唱響“中國文化之鄉、中國梆子戲之鄉、全國體育先進縣、中國體育賽事第一縣、中國體育之鄉”五大品牌;打造“全國第一條鄉村自行車高速公路、第一個縣域自行車綠道網、第一個自行車大會品牌、第一個自行車博覽館、第一個沙漠文化度假區”五個第一;實現“文化體育機構網路全覆蓋、協會隊伍全覆蓋、設施器材全覆蓋、文體活動全覆蓋、美麗人民檔案全覆蓋”五個全覆蓋;建成“自行車、網球、競走、馬拉松、沙漠運動、水上運動、門球”七大體育基地。

“體育是嫌貧愛富的。”王青峰之所以愛體育,正是看中了體育是縣域經濟增長新動能、改善民生新引擎的功能。王青峰之所以帶頭抓體育,是因為他知道體育是個慢工出細活的工作,在前期必須要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花大力氣抓,抓出成效,才能得以精耕細作、做大做強、做長做精。

愛體育的書記王青峰,繪製的不僅僅是美麗新農村大荔的美好未來。

“畢竟不是體育局長,作為縣委書記,我所有的出發點、落腳點都是為了地方經濟、社會、黨建、人民的發展。不僅我直接抓體育,下面各級書記也必須直接抓體育,各級書記、各級部門的第一副職要專門抓體育。從今年春節開始明確,縣鎮村三級設立體育專幹,這在原來是沒有的。”王青峰強調體育在發展初級階段,必須得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才能抓出成效,為大家所接受和認可。於是,“成立由縣委書記和縣長任組長,縣委和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文化體育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被正式寫入《中共大荔縣委大荔縣人民政務關於加快文化體育產業發展的意見》,成為強有力保障措施。

“我們請陝西師大專門做全域旅遊規劃的設計院,為我們編制大荔縣全域體育規劃。”王青峰具體用“35557”來概括大荔未來發展目標。即建成三個體育小鎮;唱響“中國文化之鄉、中國梆子戲之鄉、全國體育先進縣、中國體育賽事第一縣、中國體育之鄉”五大品牌;打造“全國第一條鄉村自行車高速公路、第一個縣域自行車綠道網、第一個自行車大會品牌、第一個自行車博覽館、第一個沙漠文化度假區”五個第一;實現“文化體育機構網路全覆蓋、協會隊伍全覆蓋、設施器材全覆蓋、文體活動全覆蓋、美麗人民檔案全覆蓋”五個全覆蓋;建成“自行車、網球、競走、馬拉松、沙漠運動、水上運動、門球”七大體育基地。

“體育是嫌貧愛富的。”王青峰之所以愛體育,正是看中了體育是縣域經濟增長新動能、改善民生新引擎的功能。王青峰之所以帶頭抓體育,是因為他知道體育是個慢工出細活的工作,在前期必須要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花大力氣抓,抓出成效,才能得以精耕細作、做大做強、做長做精。

愛體育的書記王青峰,繪製的不僅僅是美麗新農村大荔的美好未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