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印度洋雙帶小丑簡介

中文名印度洋雙帶小丑

俗名別名金新娘(香港)

英文名 Sebae Anemonefish

拉丁學名 Amphiprion sebae

命名者,年份Bleeker,1853

參考文獻 Allen, G.R., 1991. Damselfishes of the world.. Mergus Publishers, Melle, Germany.271 p. 第54頁

地理分佈分佈在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 分佈範圍包括阿拉伯半島(ArabianPeninsula)、印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安達曼海以及印尼的爪哇和蘇門答臘島(Sumatra)一帶海域。

氣候帶熱帶, 北緯24度和南緯11度之間

瀕危狀態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置卵型

食 性雜食性

印度洋雙帶小丑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10-11條背鰭軟條(總數):14-17條臀鰭鰭棘:2條臀鰭軟條:13-14條

成魚體呈橢圓形而側扁, 吻短而鈍。 眼中大, 上側位。 口大, 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

齒端具缺刻。 背鰭單一, 軟條部延長而呈方形;尾鰭呈截形或內凹, 上下葉外側鰭條不延長呈絲狀。 成魚體上半部黑色, 下半部黃色, 體側具兩條寬闊的白環帶。 第一條在眼睛後方, 第二條在體側中後部, 且較第一條更為寬闊。 背鰭黑色, 自第二條白帶後方具白緣, 餘鰭均為黃色。 需要注意的是, 巴厘島(Bali)的族群體基本為黑色, 黃色部分較少。 印度洋雙帶小丑與其他雙帶小丑族群的最大區別在於, 前者的背鰭中後段具白緣, 很容易分辨。

體形尺寸最大體長16cm

習 性棲息於瀉湖和沿岸礁區水深2-25米之間的水域, 與白地毯海葵(Stichodactyla haddoni)共生。 主要以浮游生物、橈腳類動物、海藻以及無脊椎動物為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