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國銀聯暢談2017年國內支付產業的趨勢和發展方向!

作為近代支付產業歷史上最重大創新發明, 電子帳戶前端識別介質——銀行卡及其相應組織模式的產生大大加速了全球支付產業創新進程。

當前, 第三次資訊化浪潮方興未艾並不斷向支付領域滲透, 促使支付技術創新日新月異, 推動支付商業模式穩步演進。 卡神小組一直說, 技術創新是驅動支付產業發展的根本力量。 卡神小組今天就來和朋友們說說中國銀聯暢談2017年國內支付產業的趨勢和發展方向,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從技術創新來看, 支付資訊收集、資訊傳輸、資訊處理全方位發生著快速的技術變革, 並呈現三大趨勢:支付資訊收集介質智慧化、多元化, 支付資訊傳輸管道公網化, 交易資訊處理系統雲端化。

一、支付資訊收集介質智慧化、多元化

從帳戶端來看, 受益于智慧手機的普及, 使用者的交易帳戶載體正在由傳統銀行卡的磁條或IC晶片,

向PC、PAD、手機等各類多元化智慧終端機演變。 從受理端來看, 商戶的受理終端正在由傳統受理磁條卡的POS機向接受磁條、IC晶片、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介質、二維碼等各類帳戶載體的多功能支付終端演變。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 在未來“萬物相聯”的時代, 手錶、汽車、電視機等都將可能成為新的“帳戶載體”和“受理終端”, 這使得支付流程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實體卡和POS終端, 支付資訊收集介質的多元化將使人們真正實現支付的隨時、隨地、隨心所欲。

二、支付資訊傳輸管道公網化

從當今全球支付產業來看, 基於POS終端的銀行卡支付依然是主流的非現金支付方式。 在該模式下, 支付資料主要通過金融專網進行傳輸, 具有較高的安全等級, 但也承擔相對較高的傳輸成本。 伴隨著客戶隨時、隨地、隨心所欲支付需求的日益迫切, 利用金融專網傳輸支付資訊的傳統方式暴露出明顯的時空局限性, 難以滿足新時代支付需要。 隨著NFC、HCE(基於主機的卡類比)、二維碼、藍牙4.0、Token(權杖)等新技術的日臻成熟,

為了適應線上線下、有卡無卡支付需要, 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公網傳輸支付資訊和開展支付交易已成為大勢所趨, 其安全性也正在得到實踐的檢驗。

三、交易資訊處理系統雲端化

以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清算機構、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等為代表的當地語系化處理依然是目前市場主流模式, 而雲計算技術正在支付行業得到充分的商業應用, 主要支付機構和清算機構紛紛佈局公有雲、私有雲, 交易資訊處理系統雲端化的趨勢已經顯現。 此外, 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分散式處理技術也得到了初步嘗試, 比特幣、Ripple等正在以全新的理念介入支付領域, 基於區塊鏈技術採用多中心化模式也可能會成為未來支付資訊處理的演進方向之一。

業務模式創新催生支付市場繁榮, 因為不停的創新和發展才能有新的市場和新的盈利點。

技術創新催生了業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在原有開放式卡組織為主流的支付模式基礎上, 支付產業鏈又加入了手機廠商、移動運營商、互聯網企業、行業商戶等更多的產業參與方, 與電子商務、資訊技術、資料服務等行業不斷融合, 支付產業電子化、智慧化、綜合化程度不斷提高, 不斷衍生出互聯網虛擬帳戶支付、HCE手機支付、全手機NFC支付、掃碼支付等多種創新業務模式。 市場參與主體越來越多, 支付產業網路和規模效應更加顯著, 各參與主體從中得到了價值的提升。

一、支付與商務、社交綜合化發展

作為金融業務最基礎的一環,支付不僅是使用者使用頻率最高的金融應用之一,並且已經成為重要的使用者資料來源,包括銀行在內的各類商業機構憑藉支付業務,積累了海量的使用者資料和交易行為資訊。隨著大資料相關技術和應用的不斷成熟,機構通過資料分析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使用者的行為特徵及信用水準,並在此基礎上提供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精准行銷、財務管理等各類增值服務,極大地豐富了其業務模式和盈利來源。

二、支付與各類金融業務融合化發展

基於支付業務開展各類金融創新已成為業界普遍共識,支付與金融的滲透與融合愈演愈烈。各類支付機構依託其虛擬帳戶體系,通過與金融機構、銀行卡清算機構等展開業務合作和產品創新,將業務領域從最初的支付拓展至P2P借貸、理財、保險、眾籌、征信等其他金融細分領域,在帳戶層面打造了一站式的綜合金融服務入口。

支付應用創新縱深發展的成果不斷顯現,讓商家和終端使用者不斷享受到科技發展的福利。

一、移動支付蓬勃發展,將成為主流支付方式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慧手機及各類APP應用日益普及。智慧手機以其即時性、便捷性、交互性的特徵為移動支付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以“雲閃付”、掃碼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逐漸成為人們日常消費的重要支付方式。

“雲閃付”系列產品是中國銀聯聯合商業銀行、手機製造商,基於NFC、HCE、TSM和Token技術推出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可通過智慧手機終端實現“空中髮卡、非接閃付、網上支付”。

線上下端,“雲閃付”通過智慧手機非接模組與受理終端進行交互,在500ms內即可完成交易。

線上上端,“雲閃付”基於雲端支付平臺,通過移動互聯網商戶線上收單與本地手機用戶端交互,完成雲端支付卡的線上有卡交易。

掃碼支付則基於二維碼、條碼等技術實現,其特點是完全基於軟體,通過智慧手機APP與二維碼、條碼圖像的交互實現支付,同時支援近場和遠端交易。由於掃碼支付對硬體成本投入要求較低,該模式在日常類商戶,特別是小微商戶中實現了快速推廣。

二、智慧支付將成為支付新趨勢

近年來,物聯網和虛擬實境(VR)技術蓬勃發展,並逐漸向支付領域滲透,推動支付流程實現全自動化,使支付更加智慧化。物聯網的核心是通過在物體上嵌入微型感應晶片,借助無線網路技術,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交互。基於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移動支付、金融IC卡是目前物聯網在支付行業中最典型的應用。此外,物聯網的發展將催生出更多人工智慧的場景,也推動著支付流程全自動化。以智慧汽車加油的場景為例,汽車駛入加油站時與加油機終端建立交互,加油機終端能夠自動計算汽車所需油量,並結合即時的油價資訊計算出所需支付的費用,隨後向司機推送帳單資訊。

司機通過終端確認後即完成支付,整個加油過程結束,車輛離開加油站。虛擬實境技術在本質上是一種先進的電腦使用者介面,通過給使用者提供視覺、聽覺、觸覺等即時感知交互手段,減輕用戶的負擔、提高整個系統的工作效率。

虛擬實境技術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應用可以大幅改善顧客線上購物的體驗。目前,用戶已可佩戴VR眼鏡置身於虛擬世界中的商店,挑選商品並進行試穿、驗看,獲得合適體驗後再通過電商購物平臺完成線上付款。未來,不僅購物環節,甚至支付環節也可能在虛擬實境環境中一併完成。

三、人性化方式成為支付認證變革的方向

在傳統線下支付模式中,驗證持卡人身份的途徑主要是PIN及簽名等靜態驗證手段。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支付終端多種多樣,支付場景轉變為非面對面,支付資訊也需要經過公網進行傳輸,這對支付驗證手段的可選性、易用性、安全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產業各方逐漸引入小額免認證、大額手機短信碼認證等靈活易用的認證手段。此外,一些基於指紋、人臉、聲紋等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正在得到試驗或商用,這些認證手段的應用也有助於改善客戶體驗。

卡神小組總結:未來物聯網和虛擬實境技術將給日常生活帶來越來越強的遠端操控的能力,在支付驗證時不但需要驗證正在操作的是真實的人,還要驗證這個人的身份及其對應的許可權,而能提供這種驗證的只有生物特徵識別手段。不過卡神小組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們國家的未來支付科技將領先於其他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現在手機支付的便利性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但是如何學會安全使用數字資金,是我們所有人在未來需要思考和去學習的。畢竟安全的支付環境才是支付中最為基礎的東西。希望這個資料對朋友們有所説明。

一、支付與商務、社交綜合化發展

作為金融業務最基礎的一環,支付不僅是使用者使用頻率最高的金融應用之一,並且已經成為重要的使用者資料來源,包括銀行在內的各類商業機構憑藉支付業務,積累了海量的使用者資料和交易行為資訊。隨著大資料相關技術和應用的不斷成熟,機構通過資料分析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使用者的行為特徵及信用水準,並在此基礎上提供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精准行銷、財務管理等各類增值服務,極大地豐富了其業務模式和盈利來源。

二、支付與各類金融業務融合化發展

基於支付業務開展各類金融創新已成為業界普遍共識,支付與金融的滲透與融合愈演愈烈。各類支付機構依託其虛擬帳戶體系,通過與金融機構、銀行卡清算機構等展開業務合作和產品創新,將業務領域從最初的支付拓展至P2P借貸、理財、保險、眾籌、征信等其他金融細分領域,在帳戶層面打造了一站式的綜合金融服務入口。

支付應用創新縱深發展的成果不斷顯現,讓商家和終端使用者不斷享受到科技發展的福利。

一、移動支付蓬勃發展,將成為主流支付方式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慧手機及各類APP應用日益普及。智慧手機以其即時性、便捷性、交互性的特徵為移動支付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以“雲閃付”、掃碼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逐漸成為人們日常消費的重要支付方式。

“雲閃付”系列產品是中國銀聯聯合商業銀行、手機製造商,基於NFC、HCE、TSM和Token技術推出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可通過智慧手機終端實現“空中髮卡、非接閃付、網上支付”。

線上下端,“雲閃付”通過智慧手機非接模組與受理終端進行交互,在500ms內即可完成交易。

線上上端,“雲閃付”基於雲端支付平臺,通過移動互聯網商戶線上收單與本地手機用戶端交互,完成雲端支付卡的線上有卡交易。

掃碼支付則基於二維碼、條碼等技術實現,其特點是完全基於軟體,通過智慧手機APP與二維碼、條碼圖像的交互實現支付,同時支援近場和遠端交易。由於掃碼支付對硬體成本投入要求較低,該模式在日常類商戶,特別是小微商戶中實現了快速推廣。

二、智慧支付將成為支付新趨勢

近年來,物聯網和虛擬實境(VR)技術蓬勃發展,並逐漸向支付領域滲透,推動支付流程實現全自動化,使支付更加智慧化。物聯網的核心是通過在物體上嵌入微型感應晶片,借助無線網路技術,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交互。基於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移動支付、金融IC卡是目前物聯網在支付行業中最典型的應用。此外,物聯網的發展將催生出更多人工智慧的場景,也推動著支付流程全自動化。以智慧汽車加油的場景為例,汽車駛入加油站時與加油機終端建立交互,加油機終端能夠自動計算汽車所需油量,並結合即時的油價資訊計算出所需支付的費用,隨後向司機推送帳單資訊。

司機通過終端確認後即完成支付,整個加油過程結束,車輛離開加油站。虛擬實境技術在本質上是一種先進的電腦使用者介面,通過給使用者提供視覺、聽覺、觸覺等即時感知交互手段,減輕用戶的負擔、提高整個系統的工作效率。

虛擬實境技術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應用可以大幅改善顧客線上購物的體驗。目前,用戶已可佩戴VR眼鏡置身於虛擬世界中的商店,挑選商品並進行試穿、驗看,獲得合適體驗後再通過電商購物平臺完成線上付款。未來,不僅購物環節,甚至支付環節也可能在虛擬實境環境中一併完成。

三、人性化方式成為支付認證變革的方向

在傳統線下支付模式中,驗證持卡人身份的途徑主要是PIN及簽名等靜態驗證手段。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支付終端多種多樣,支付場景轉變為非面對面,支付資訊也需要經過公網進行傳輸,這對支付驗證手段的可選性、易用性、安全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產業各方逐漸引入小額免認證、大額手機短信碼認證等靈活易用的認證手段。此外,一些基於指紋、人臉、聲紋等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正在得到試驗或商用,這些認證手段的應用也有助於改善客戶體驗。

卡神小組總結:未來物聯網和虛擬實境技術將給日常生活帶來越來越強的遠端操控的能力,在支付驗證時不但需要驗證正在操作的是真實的人,還要驗證這個人的身份及其對應的許可權,而能提供這種驗證的只有生物特徵識別手段。不過卡神小組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們國家的未來支付科技將領先於其他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現在手機支付的便利性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但是如何學會安全使用數字資金,是我們所有人在未來需要思考和去學習的。畢竟安全的支付環境才是支付中最為基礎的東西。希望這個資料對朋友們有所説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