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佛祖釋迦牟尼是如何影響和感化誹謗他的人的?

法國作家安德列·紀德說過:影響不創造任何東西, 它只是一種喚醒和啟迪。

的確, 只有當你的記憶、想像和沉睡的靈魂被一種智慧生活、一種崇高人格喚醒之後, 你的生活才真正開始。 那種對靈魂具有洗滌作用的影響才真正的富有意義和價值。

今天, 挑選了兩個故事, 開啟你的智慧之旅的同時, 希望能對你目前或平淡或困惑的生活有所影響和啟迪。

故事1——釋迦牟尼面對誹謗如何做?

有一段時期, 釋迦牟尼經常遭到一個人的妒忌和謾駡。 對此, 他心平氣和, 沉默不語。

有一次, 當這個人罵累了以後, 釋迦牟尼就微笑著問他:“我的朋友, 當一個人送東西給別人, 別人不接受, 那麼, 這個東西是屬於誰的呢?”這個人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屬於送東西的人自己了”。 釋迦牟尼說:“那就是了。 到今天為止, 你一直在罵我, 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謾駡, 那麼這謾駡又屬於誰呢?”

這個人聽到這回答為之一怔, 隨後便啞口無言了。 從此, 他再也不敢謾駡釋迦牟尼了。 而且後來, 這人被釋迦牟尼的大智慧所折服, 一直到死都尊奉釋迦牟尼為自己的開蒙老師。

佛祖釋迦牟尼告訴我們:對待惡意、無聊的誹謗和謾駡, 有時不理睬本身就是最有效的還擊。 不理睬, 從容地繼續走自己的路, 這本身就是對誹謗和謾駡的一種蔑視, 也是人性高度和大度的一種體現。

故事2——受到誘惑的還俗和尚

一個和尚出家後, 看到上香的男男女女, 總覺得自己不應該忍受這淒苦寂寞的寺院生活, 於是就下山還俗去了。

不到一個月, 又因為頂不住塵世的口舌和嘈雜之爭, 又上山當和尚了。

結果, 不到一個月, 又因為耐不住寂寞, 受到塵世各種誘惑的擾亂, 想要還俗。

如此心智不穩、心性不定之人, 如何做到參悟侍佛呢?寺院的老僧就對他說:“你呀, 乾脆也不必信佛, 脫去袈裟;也不必認真去做俗人, 就在寺廟與塵世之間的涼亭那裡, 賣茶如何?”

於是, 這個總是在塵世與出家之間搖擺的人就按照老僧的指示娶了一個小娘子,

在涼亭那裡開了一個茶莊, 還算安好地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佛家啟示:一個人的一生不能總受到外界的干擾, 不能總受到各種欲望的影響或掣肘。 我們有時看著這山, 心裡卻總覺得那山的風景會更好,

為此變得鬱鬱寡歡, 把眼前的大好時間和機會白白浪費或虛度。 佛家指示我們, 如果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 心的方向, 哪怕不能活的特別輝煌或充實, 但至少不會讓自己感到後悔, 不會讓自己在回想自己的生命過往時, 感到愧疚和痛苦。

饕餮青春的20個瞬間(諾貝爾文學獲獎者桃莉絲?萊辛讚賞的中國作家 入圍《獨立報》小說獎終選 ¥13.2 購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