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回來吧,漂泊異鄉的遊子,媽媽在等著你

曾元永, 來過就不會忘記

文/王春雨 圖/笑看人生

也許用我發自內心的極美之詞, 都無法將一片貧瘠的土地寫的豐盛厚實;也許我的情懷還不能把一朵花的芳香揉進你的靈魂;也許我不夠資格去把一方水土裝進自己的行囊, 講述著一個叫故鄉的地方。 但我有一顆真誠的心, 無論走到哪裡, 只要站在藍天白雲下, 能聞到泥土的味道, 再陌生的地方, 也是故鄉。 因為我滾燙的血液裡流淌著質樸與慈悲;因為我知道在娘望我的那扇小窗裡, 有星星, 有月亮, 有紫色的小花, 有向日葵一樣的眼睛。 曾元永,

來過才懂你的深情。

迎著初夏的涼意, 踏著一地的的清露, 由克什克騰旗攝影協會會員“笑看人生”帶隊, 一行十幾人, 驅車前往小城的最深處進行公益性采風活動, 去探訪一個名叫曾元永的小山村。 這名字聽起來有些書生氣, 卻又帶著神奇的茶馬古道的商味。

它坐落在克什克騰旗經棚鎮紅山子鄉以南的一個山溝溝裡。 從經棚鎮出發, 途經龍口漂流景區, 距紅山子鄉政府七公里處(敖包酒廠東側), 五十公里的路程, 就可到達曾元永。 一路風景無限美好。 通天的柏油馬路, 綠樹成蔭, 棵棵精神抖擻, 小草吐著嫩綠, 株株朝氣蓬勃, 路邊盛開的野花, 朵朵嬌豔欲滴, 西拉沐淪河水像一條玉帶從青翠的山間穿過, 緩緩的流向天邊。

車子開到村口, 還沒停穩, 我就被眼前, 這一坡又一坡的榆樹, 驚得寸步難行。 如果說, 路邊的榆樹是刻意的點綴, 那麼這裡的榆樹則是渾然天成,

美得與眾不同, 是曾元永一道靚麗的風景。 它們蔥郁巍然, 綠冠如雲, 遮驕陽蔽烈日, 撐起一片清涼的世界。 它們千姿百態, 風情萬種。 美得像婀娜的少女, 俊的如奔放的少年, 滄桑的像遲暮的老人, 稚嫩的如天真的兒童, 是那樣的祥和而安逸。 雖是初夏, 卻已經隱隱約約的看到了鮮嫩的榆樹錢像一串串的翠玉掛滿枝頭。 不小心, 被一枚榆葉打濕了記憶, 兒時的場景歷歷在目。 曾經在我念書的小學 , 生長著一棵飽經滄桑的榆樹, 每到這個時節我都會找一枝結得最稠密的榆樹錢兒擼取後, 便直接塞到自己的嘴裡, 不等品味便狼吞虎嚥下肚。 那榆樹錢兒的甘美清香自然地在唇齒間湧動, 滑膩的讓人舌底生津。
直到現今回憶起, 都還像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情。 那是舌尖的美食, 是童年的味道。 “東家妞, 西家娃, 采回榆錢過家家, 一串串, 一把把, 童年時我也采過它……啦啦啦……榆錢饃榆錢飯, 嘗一口永遠不忘它……”。 如今學校已是高樓聳立, 而那棵載滿我童年笑聲的老榆樹早已隨著歲月的變遷, 消失在了蒼茫的路上。

走進村裡,站在梨花飄香的樹下,放遠望去,這個只有十六戶人家的曾元永村,在寂靜中顯得格外的秀麗與古樸。四面環山,榆樹是這裡最炫目的一景,紅瓦灰牆的房屋,一排排整齊有序的坐落在山腳下。而我眼前這一百多畝的果園,正是鮮花盛開時。桃花已落,千枝萬葉的梨花開的燦爛而純淨。青春的枝幹和花的瑩潤相映著,美且大氣。清幽的香氣沁人心脾,朵朵素潔清麗,宛若素面朝天的女子。站在如雪梨花中,我的整個身心,也變得清純而靜謐了。一陣清風漫過,送來幾聲雞鳴,犬叫,讓這個寧靜的村莊一下就有了煙火的氣息。通往各家各戶的水泥小道,更是乾淨的讓人吃驚,一隻可愛的喵咪懶洋洋的依在牆根下曬太陽。這場景多像一幅濃墨重彩的鄉村油畫,有底色,有情緒,有個性,還有一份淡淡的閒適在裡頭。

在村幹部孟主任的帶領下,我和幾位攝影協會的老師們,一同走訪了兩戶村民。推開古老的木門,打開塵封的記憶,聽九十歲的老奶奶講過去的事情。裹小腳,童養媳,生兒育女,滄海桑田,她成了這個家庭的女主人。不管歲月曾經如何待她,苦過,甜過,累過,痛過……她都付以溫柔一笑。“撐到了現在,就幸福了,日子也好了,兒女都有出息,這輩子,挺好的!”多麼感人的一句話,讓我的眼角瞬間熱淚滾滾。四世同堂,過著兒孫繞膝的日子,這位老人是幸福的。來到第二戶人家,我看到他們夫妻二人並沒有因為家庭的貧困而變得失魂落魄,頹廢沮喪。在和我們交談的時候,臉上一直洋溢著滿意的微笑。女兒早已出嫁,身強力壯的男人,不幸得了偏癱,從此家裡所有的重擔都落在了體弱多病的女人身上。可她依然積極樂觀去面對生活的磨難與艱辛。她說“國家給了低保,醫保,翻蓋了舊房,還免費送來那麼多雞仔,再苦,再難,這日子過著也有奔頭。”摸著那雙滿是老繭的雙手,握一握都能將我的手劃破,終於明白農民與土地是骨肉相連,是一輩子都割捨不下的情愫。

為了擺脫貧窮和落後,為了讓年輕人不再外出打工,為了讓村裡的孤寡老人能安享晚年,為了這塊肥沃的土地不再撂荒,在當地政府的幫助和扶持下,村裡建起了採摘園,辦起了林下家禽養殖業,還有文化室,體育健身娛樂室和休閒文化廣場,目前也正在建設中。孟主任還告訴我們說“未來的曾元永不僅瓜果飄香,雞鴨鵝滿山跑,他們還要利用當地豐富的資源搞農副產品的開發,辦工廠,開超市,讓曾元永村成為紅山子鄉的一個旅遊亮點。”是啊,只要有有智慧,有抱負,有遠見,有一顆熱愛故鄉的情懷,窮山瘦水也可變成聚寶盆。這裡青山綠水好風光,這裡民風淳樸,厚道,仁義,他們至今保留著傳統的美德,夜不閉戶,日不鎖門的習慣。無論誰家有大事小情,大家都會很熱心的前去幫忙,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曾元永一個有著歷史文化底蘊的小山村,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帶著它特有的魅力和繁盛走出經棚,走向全國各地,甚至走向世界。

誰說只有農村長大的孩子才懂故土的眷戀是一滴淚的牽掛,一捧土的鄉思,一座山的等待,一棵樹的守望?我們哪一個不是踩著泥巴長大,聞著麥香活著。坐一坐土坯老火炕,溫一壺高粱玉米酒,吃一口苦菜蘸大醬,嘗一嘗雞蛋炒韭菜,撚一鍋熱氣騰騰的蓧窩,抽一口嗆嗓子的旱煙袋,你不來這農家院,就不知道天有多藍,地有多綠,山有多青,水有多甜,人有多美,就不知道這裡才是世外桃源,人間天堂。它溫婉的似江南女子的流蘇,柔情的似北方男子書寫的詩行。與曾元永的相逢,終於讓我明白,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裡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才知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只有貼近這片山水的時候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兒女,少小離家老大回,念念不忘自己是故鄉人,枕著泥土入眠還嫌不夠。因為,故鄉是母親的嘮叨,是父親的沉默;是農人的煙袋;是牛娃的牧笛;是母親在村口遙相守望的身影,總是在無聲靜默間,老了容顏,厚了思念。

也許只有當我們遠離了故鄉,才明白,原來,故鄉的雞啼、犬吠、蛙叫、蟬鳴都是歌。才明白,原來,故鄉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是情。曾經我們為了奔赴繁華和夢想義無反顧的離開生養自己的家園,而如今我們卻為了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吵鬧,又要毫不猶豫的回來親吻這片多情的土地。只是,鄉音未改,早已兩鬢斑白。可這世間縱有千燈萬盞,卻不及故鄉的油燈一盞,因為在我們的心中,那一份鄉土的注視和等待,總能在寒涼的深夜裡拂來一絲溫潤與慰藉。

回來的時候,天空下起了瓢潑大雨,而我們喜悅和興奮的心情並不比村民們少。整整一個春天滴雨未下,我們的心都跟著焦躁。這真是久旱逢甘霖,怎麼能不令人喜出望外呢!此時村口對面的兩座山在雨中顯得格外蒼翠透徹。據當地人講,這山叫二龍戲珠,因這龍山而引來泉水,村民依山傍水的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後來人們修房蓋屋需要泥土和沙石,就把龍頭挖沒了,自古以來,靠山吃山,那些年,人們不知道破壞大自然的危害性,所以到處無節制的亂挖,山禿了,水乾涸了,從此再也不見那清澈的泉水打門前輕輕流過。如今在黨和政府的引導下,他們終於懂得了如何保護和改變自己的家園。現在他們的物質雖然還不是很富裕,但卻生活的很幸福,因為在這裡的人們臉上都洋溢著最純粹的笑容。

等到你見證了漫天花雨,邂逅了雲蒸霞蔚,你會發現,生活很繁忙,腳步不停歇,都只是為了老了之後,讓奔走不安的靈魂,找到詩意的棲居,那就來曾元永吧!其實,無論是哪一位文人墨客,城市還是鄉村,落筆時都是帶著一份生生的疼,無論是在觥籌交錯間,還是在幽幽獨處時,那一懷的故鄉情結,都已然潛滋蔓長著,活色生香了一份愛的期盼。歸來吧,那些漂泊異鄉的遊子,你可知,母親的額頭又添白髮新愁,父親的脊背又鐫下了歲月風霜,村前的老榆樹也幹了淚花。

曾元永,來過就不會忘記!

------------

【作者簡介】王春雨,女,漢族,克什克騰旗經棚人,自由職業者,赤峰作家協會會員。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表的原創作品,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走進村裡,站在梨花飄香的樹下,放遠望去,這個只有十六戶人家的曾元永村,在寂靜中顯得格外的秀麗與古樸。四面環山,榆樹是這裡最炫目的一景,紅瓦灰牆的房屋,一排排整齊有序的坐落在山腳下。而我眼前這一百多畝的果園,正是鮮花盛開時。桃花已落,千枝萬葉的梨花開的燦爛而純淨。青春的枝幹和花的瑩潤相映著,美且大氣。清幽的香氣沁人心脾,朵朵素潔清麗,宛若素面朝天的女子。站在如雪梨花中,我的整個身心,也變得清純而靜謐了。一陣清風漫過,送來幾聲雞鳴,犬叫,讓這個寧靜的村莊一下就有了煙火的氣息。通往各家各戶的水泥小道,更是乾淨的讓人吃驚,一隻可愛的喵咪懶洋洋的依在牆根下曬太陽。這場景多像一幅濃墨重彩的鄉村油畫,有底色,有情緒,有個性,還有一份淡淡的閒適在裡頭。

在村幹部孟主任的帶領下,我和幾位攝影協會的老師們,一同走訪了兩戶村民。推開古老的木門,打開塵封的記憶,聽九十歲的老奶奶講過去的事情。裹小腳,童養媳,生兒育女,滄海桑田,她成了這個家庭的女主人。不管歲月曾經如何待她,苦過,甜過,累過,痛過……她都付以溫柔一笑。“撐到了現在,就幸福了,日子也好了,兒女都有出息,這輩子,挺好的!”多麼感人的一句話,讓我的眼角瞬間熱淚滾滾。四世同堂,過著兒孫繞膝的日子,這位老人是幸福的。來到第二戶人家,我看到他們夫妻二人並沒有因為家庭的貧困而變得失魂落魄,頹廢沮喪。在和我們交談的時候,臉上一直洋溢著滿意的微笑。女兒早已出嫁,身強力壯的男人,不幸得了偏癱,從此家裡所有的重擔都落在了體弱多病的女人身上。可她依然積極樂觀去面對生活的磨難與艱辛。她說“國家給了低保,醫保,翻蓋了舊房,還免費送來那麼多雞仔,再苦,再難,這日子過著也有奔頭。”摸著那雙滿是老繭的雙手,握一握都能將我的手劃破,終於明白農民與土地是骨肉相連,是一輩子都割捨不下的情愫。

為了擺脫貧窮和落後,為了讓年輕人不再外出打工,為了讓村裡的孤寡老人能安享晚年,為了這塊肥沃的土地不再撂荒,在當地政府的幫助和扶持下,村裡建起了採摘園,辦起了林下家禽養殖業,還有文化室,體育健身娛樂室和休閒文化廣場,目前也正在建設中。孟主任還告訴我們說“未來的曾元永不僅瓜果飄香,雞鴨鵝滿山跑,他們還要利用當地豐富的資源搞農副產品的開發,辦工廠,開超市,讓曾元永村成為紅山子鄉的一個旅遊亮點。”是啊,只要有有智慧,有抱負,有遠見,有一顆熱愛故鄉的情懷,窮山瘦水也可變成聚寶盆。這裡青山綠水好風光,這裡民風淳樸,厚道,仁義,他們至今保留著傳統的美德,夜不閉戶,日不鎖門的習慣。無論誰家有大事小情,大家都會很熱心的前去幫忙,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曾元永一個有著歷史文化底蘊的小山村,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帶著它特有的魅力和繁盛走出經棚,走向全國各地,甚至走向世界。

誰說只有農村長大的孩子才懂故土的眷戀是一滴淚的牽掛,一捧土的鄉思,一座山的等待,一棵樹的守望?我們哪一個不是踩著泥巴長大,聞著麥香活著。坐一坐土坯老火炕,溫一壺高粱玉米酒,吃一口苦菜蘸大醬,嘗一嘗雞蛋炒韭菜,撚一鍋熱氣騰騰的蓧窩,抽一口嗆嗓子的旱煙袋,你不來這農家院,就不知道天有多藍,地有多綠,山有多青,水有多甜,人有多美,就不知道這裡才是世外桃源,人間天堂。它溫婉的似江南女子的流蘇,柔情的似北方男子書寫的詩行。與曾元永的相逢,終於讓我明白,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裡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才知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只有貼近這片山水的時候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兒女,少小離家老大回,念念不忘自己是故鄉人,枕著泥土入眠還嫌不夠。因為,故鄉是母親的嘮叨,是父親的沉默;是農人的煙袋;是牛娃的牧笛;是母親在村口遙相守望的身影,總是在無聲靜默間,老了容顏,厚了思念。

也許只有當我們遠離了故鄉,才明白,原來,故鄉的雞啼、犬吠、蛙叫、蟬鳴都是歌。才明白,原來,故鄉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是情。曾經我們為了奔赴繁華和夢想義無反顧的離開生養自己的家園,而如今我們卻為了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吵鬧,又要毫不猶豫的回來親吻這片多情的土地。只是,鄉音未改,早已兩鬢斑白。可這世間縱有千燈萬盞,卻不及故鄉的油燈一盞,因為在我們的心中,那一份鄉土的注視和等待,總能在寒涼的深夜裡拂來一絲溫潤與慰藉。

回來的時候,天空下起了瓢潑大雨,而我們喜悅和興奮的心情並不比村民們少。整整一個春天滴雨未下,我們的心都跟著焦躁。這真是久旱逢甘霖,怎麼能不令人喜出望外呢!此時村口對面的兩座山在雨中顯得格外蒼翠透徹。據當地人講,這山叫二龍戲珠,因這龍山而引來泉水,村民依山傍水的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後來人們修房蓋屋需要泥土和沙石,就把龍頭挖沒了,自古以來,靠山吃山,那些年,人們不知道破壞大自然的危害性,所以到處無節制的亂挖,山禿了,水乾涸了,從此再也不見那清澈的泉水打門前輕輕流過。如今在黨和政府的引導下,他們終於懂得了如何保護和改變自己的家園。現在他們的物質雖然還不是很富裕,但卻生活的很幸福,因為在這裡的人們臉上都洋溢著最純粹的笑容。

等到你見證了漫天花雨,邂逅了雲蒸霞蔚,你會發現,生活很繁忙,腳步不停歇,都只是為了老了之後,讓奔走不安的靈魂,找到詩意的棲居,那就來曾元永吧!其實,無論是哪一位文人墨客,城市還是鄉村,落筆時都是帶著一份生生的疼,無論是在觥籌交錯間,還是在幽幽獨處時,那一懷的故鄉情結,都已然潛滋蔓長著,活色生香了一份愛的期盼。歸來吧,那些漂泊異鄉的遊子,你可知,母親的額頭又添白髮新愁,父親的脊背又鐫下了歲月風霜,村前的老榆樹也幹了淚花。

曾元永,來過就不會忘記!

------------

【作者簡介】王春雨,女,漢族,克什克騰旗經棚人,自由職業者,赤峰作家協會會員。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表的原創作品,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