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柬埔寨吳哥窟 心與時空的對話

它是一首寫了千年的詩。

用沉澱的歷史述說過往。

當你置身吳哥窟,

仿佛那是與時空的對話。

靜靜聆聽,

時光無言。

人類將沒有生命的沙石賦予了靈魂。

黑白的畫面仿佛回到當初建造時的場景,

吆喝聲,

石頭碰撞聲,

以及鐵器打在石頭上的沉悶聲。

汗水滴落,

劃過臉頰,

將智慧的結晶堆積。

無論時局如何動盪,

它依然屹立在那。

用沉澱的沙石,

訴說人間的滄桑。

攝影/錦年光影

看一看天邊的雲彩, 追著黎明的光, 你說, 吳哥寺的日出真的美呆了! 可事情總有遺憾, 你懊惱! 我卻說, 就這樣吧! 這樣的風景也挺好。 越過了吳哥寺護城河(海洋)穿過城堡(山脈)踏著橋(彩虹)進入吳哥寺。

攝影/錦年光影

吳哥王朝創造了偉大的吳哥文明, 並在今天柬埔寨暹粒市北郊的吳哥建築群中得以保留。 西元9世紀初, 闍耶跋摩二世 ( Jayavarman, 約 770 年—850 年) 完成了真臘統一大業, 建立起 一個新的王朝———吳哥王朝。 12世紀前半葉, 信奉婆羅門教的國王闍耶跋摩二世, 為了祭祀 “保護之神”毗濕奴, 而建造了著名的吳哥窟。 當時, 作為吳哥王朝首都的吳哥通王城已經開始建造, 後於西元12 世紀中葉毀於戰火, 再由信仰大乘佛教的闍耶跋摩七世 ( 1181 年— 1215 年) 耗費鉅資重建。

吳哥寺又叫吳哥窟, 俗稱小吳哥, 是吳哥古跡中最大而且保存得最好的建 築, “吳哥窟”也因此被作為整個古跡群的總稱。

攝影/王毅

身處千年歷史的古跡裡, 即興奮又不安。 興奮的是可以看到這麼精美絕倫的建築, 不安的是深怕自己的到來驚擾了神靈的睡夢。

吳哥寺的中心建築群由大、中、小三個須彌座構成。 每個須彌座均以長方形回廊為周邊, 依外大內小、下大上小的次序堆疊而成, 其中心頂點矗立 五座寶塔, 象徵須彌山。 第一層的須彌座由砂岩石壘成, 其回廊如長方形, 高 3 米許, 南北方向長190 米, 東西方向長220 米。

攝影/錦年光影

攝影/錦年光影

攝影/錦年光影

回廊四周,共有四座塔門和八座廊門。回廊的二重簷拱頂,覆蓋陶瓦, 保護畫廊壁上的石雕,不受日曬雨淋。吳哥寺的畫廊位於第一層回廊,石壁上排列著全長達七百余米,繞寺一周的巨型浮雕,其內含八幅高二米餘,長近百米,雕工精細的雕像。在內壁及廊柱、石牆、基石、窗楣、欄幹之上也都有浮雕。浮雕內容主要是有關印度教大神毗濕奴的傳說,取材於印度史詩 《摩訶婆羅多》和 《羅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話 《乳海》,也有戰爭、皇家出行、烹飪、工藝、 農業活動等世俗情景,裝飾圖案則以動植物為主題。東壁的攪乳海圖,北壁的毗濕奴與天魔交戰圖, 西壁的猴神助羅摩作戰圖等,均描繪神話故事; 而南壁西半部的蘇利耶跋摩二世騎象出征圖則為世俗題材。

攝影/錦年光影

攝影/錦年光影

攝影/錦年光影

通常,人們把吳哥寺的重建看做是大乘佛教傳入柬埔寨的一個重要標誌。此後,在闍耶跋摩八世統治高棉王國長達半個世紀 ( 1243 年—1295 年) 期間,曾又重新大力提倡濕婆教 ( 婆羅門教之一種) 。其女婿因陀羅跋摩三世 ( 西元1295 年—1308 年在位) 繼位後,開始信奉傳入不久的小乘佛教,採用巴厘文取代梵文作為官方語言,遂使小乘佛教迅速成為在民間佔有優勢的一種宗教。元代使臣周達觀當時遠赴真臘國,用了一年時間親歷風土民情,所撰 《真臘風土記》,正是對當時吳哥王朝景況的真實記錄。

攝影/錦年光影

當來自柬埔寨導遊陳漢告訴我們,窗子的石柱是人工雕磨的時候,我們都嚇到了。如此巨大的工程是什麼信念支撐他們完成的呢? 後來導遊給了我們解答,因為這是奉獻給神靈的居所,所以每一位工匠都傾盡全力,用心去製造。這樣才給世人留下了輝煌的遺跡。

攝影/錦年光影

攝影/錦年光影

從雕刻中的經文和歷經千年的古跡中,移步換景。我們只想把自己融入,假裝自己曾是這恢弘建築中的一粒塵埃。感受生命的力度!

攝影/錦年光影

嗖,嗖的,千年的遺風穿越而來,穿行在迷宮般的回廊,在斑駁陸離的牆面上,似乎凝成一個默然堅守的深邃背影,等著一次次手的觸碰和心的追溯,忽兒隱約有聲響傳來,疑似聽到了響徹千年的回音,空靈遠寂……

攝影/王毅

攝影/王毅

穿越茫茫塵世,他們對神靈的敬畏風乾成了一種敬仰,在田間輕吟,在雨裡徘徊。在詩與歌舞間傳頌歌唱。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吳哥窟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錦年光影 更新:2017.05.30

攝影/錦年光影

回廊四周,共有四座塔門和八座廊門。回廊的二重簷拱頂,覆蓋陶瓦, 保護畫廊壁上的石雕,不受日曬雨淋。吳哥寺的畫廊位於第一層回廊,石壁上排列著全長達七百余米,繞寺一周的巨型浮雕,其內含八幅高二米餘,長近百米,雕工精細的雕像。在內壁及廊柱、石牆、基石、窗楣、欄幹之上也都有浮雕。浮雕內容主要是有關印度教大神毗濕奴的傳說,取材於印度史詩 《摩訶婆羅多》和 《羅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話 《乳海》,也有戰爭、皇家出行、烹飪、工藝、 農業活動等世俗情景,裝飾圖案則以動植物為主題。東壁的攪乳海圖,北壁的毗濕奴與天魔交戰圖, 西壁的猴神助羅摩作戰圖等,均描繪神話故事; 而南壁西半部的蘇利耶跋摩二世騎象出征圖則為世俗題材。

攝影/錦年光影

攝影/錦年光影

攝影/錦年光影

通常,人們把吳哥寺的重建看做是大乘佛教傳入柬埔寨的一個重要標誌。此後,在闍耶跋摩八世統治高棉王國長達半個世紀 ( 1243 年—1295 年) 期間,曾又重新大力提倡濕婆教 ( 婆羅門教之一種) 。其女婿因陀羅跋摩三世 ( 西元1295 年—1308 年在位) 繼位後,開始信奉傳入不久的小乘佛教,採用巴厘文取代梵文作為官方語言,遂使小乘佛教迅速成為在民間佔有優勢的一種宗教。元代使臣周達觀當時遠赴真臘國,用了一年時間親歷風土民情,所撰 《真臘風土記》,正是對當時吳哥王朝景況的真實記錄。

攝影/錦年光影

當來自柬埔寨導遊陳漢告訴我們,窗子的石柱是人工雕磨的時候,我們都嚇到了。如此巨大的工程是什麼信念支撐他們完成的呢? 後來導遊給了我們解答,因為這是奉獻給神靈的居所,所以每一位工匠都傾盡全力,用心去製造。這樣才給世人留下了輝煌的遺跡。

攝影/錦年光影

攝影/錦年光影

從雕刻中的經文和歷經千年的古跡中,移步換景。我們只想把自己融入,假裝自己曾是這恢弘建築中的一粒塵埃。感受生命的力度!

攝影/錦年光影

嗖,嗖的,千年的遺風穿越而來,穿行在迷宮般的回廊,在斑駁陸離的牆面上,似乎凝成一個默然堅守的深邃背影,等著一次次手的觸碰和心的追溯,忽兒隱約有聲響傳來,疑似聽到了響徹千年的回音,空靈遠寂……

攝影/王毅

攝影/王毅

穿越茫茫塵世,他們對神靈的敬畏風乾成了一種敬仰,在田間輕吟,在雨裡徘徊。在詩與歌舞間傳頌歌唱。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吳哥窟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錦年光影 更新:2017.05.3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