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舍評價張恨水:最愛惜羽毛的人

【導讀】閱張恨水著《寫作生涯回憶錄》及其子張伍著《我的父親張恨水》, 讀到有關老舍先生對張恨水的評價。 兩書對此都只是一帶而過, 未見詳情。 能見到的是老舍曾對張恨水的一句讚譽:“恨水兄是最愛惜羽毛的人。 ”此話在何種語境所說?除此, 老舍評價張恨水還說了什麼?不得而知。

近日, 從舊書市場偶得老舍散文集《寫家漫語》(上下集)。 閱讀中, 竟見曾踏破鐵鞋無覓處的答案——老舍當年對張恨水的評價。

這是一則題為《一點點認識》的短文, 發表於1944年5月16日《新民報晚刊》。

該文開篇介紹:“恨水兄是文藝界抗敵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的理事。

因為文協的關係, 我才認識了他, 雖然遠在十幾年前就讀過他的作品了。 ”

如同眾多的文壇佳話, 老舍和張恨水亦因文結緣。 由文到人, 因文協的工作關係, 兩人得以謀面。

接下來, 老舍回憶了五年前的一次活動, 他和張恨水應該見面卻未能見面。 老舍的口氣明顯帶著遺憾:“廿八年(1939年), 文協推舉代表參加前線慰勞團的時候, 理事會首先便提出恨水兄來, 因為他是國內唯一婦孺皆知的老作家。 可惜, 他的筆債太多, 無法分身, 文協才另派了別人。 那時候, 我記得我曾寫信給他, 希望他能和我一同到西北去, 因為我曉得他是個可愛的朋友。 ”老舍到底高明, 於往事回憶中, 不露聲色地高度評價了張恨水:“他是國內唯一婦孺皆知的老作家。

而後, 老舍對張恨水從三方面作出肯定的評價:

一是“恨水兄是個真正的文人”。 在老舍看來, 張恨水說話, 有一句說一句, 心直口快, 因為他自己心裡沒有毛病。 這在別人看來, 仿佛有點“狂”。 但老舍認為, 能這樣“狂”的人才配做文人。 因為他的“狂”, 所以他才肯受苦, 才會愛惜羽毛。 老舍說:“恨水兄就是重氣節, 最富正義感, 最愛惜羽毛的人。 所以, 我稱他為真正的文人。 ”張恨水是“最愛惜羽毛的人”, 正是來源於此而為世人所知。

二是“恨水兄是個真正的職業的寫家”。 老舍回憶, 在陪都重慶, 他去南溫泉看張恨水, 張告訴老舍:“我每天必須寫出三千到四千字來!”八年抗戰時期, 張恨水住在重慶南溫泉茅草屋裡, 每年寫作量不下一百萬字,

八年寫出了八百多萬字文學作品。 張恨水踏入文壇後, 長期保持高產態勢, 直至1949年5月因勞累過度引發腦溢血而暫時歇筆, 康復後再也無法回到從前的創作狀態。 儘管如此, 張恨水一生還是創作了逾三千五百萬字的文學作品, 堪稱中國文學史迄今為止作品數量最多的作家之一。 終其一生, 張恨水未曾擔任過任何官職, 全靠一支筆吃飯。

三是“恨水兄是個沒有習氣的文人”。 張恨水不賭錢, 不喝酒, 不穿奇裝異服, 不留長髮。 當然, 他也有自己的愛好, 如畫畫與書法, 還特愛“逛”。 他“逛”的無非兩個地方, 一是花卉市場, 一年四季他家裡總少不了時令花草;另一是琉璃廠, 他愛買舊書, 有空便去逛, 喜歡就買, 在“逛”的過程中得到享受。

老舍說:“一個文人的生命經不住別人與自己摧殘的。 別人是否給恨水兄氣受, 我不知道。 我確實知道, 他不摧殘自己。 修養使他健壯, 健壯使他不屈不撓。 ”

文章結束時, 老舍還特別強調:“以上是我對恨水兄的一點點認識, 可也就是我們應當向他學習的。 ”如此定位, 老舍便無“挂一漏萬”之憂了, 無所謂對張恨水的評價全面不全面。

張恨水家鄉有個傳說, 老舍和張恨水曾是惺惺相惜的好友, 甚至連張恨水的死都與老舍有關。 老舍於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盡。 據說, 張恨水當時有病在身, 閉門不出, 鮮知天下事, 不知老舍已乘黃鶴西去。 家人擔心張恨水受不了重大噩耗的打擊, 便對他封鎖了消息。 幾個月後,

1967年2月15日晨, 張恨水突然得知真相, 悲從中來, 難以自抑, 再度腦溢血發作, 不及搶救, 似是“毫不遲疑輕輕鬆松地追了老舍的身影而去”。

作為張恨水的故鄉人, 我在家鄉不止一次聽到如是傳說, 卻不曾在書本見到文字記載, 但我寧願信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