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弟子規》泛愛眾之二:多道人長,少揭人短

泛愛眾之二: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開明君主。 他是一個非常重友情的人。 他登上皇帝寶座之後, 並未因為自己的地位變了而忘記以前貧困時的朋友。 登基那天, 他把自己的好朋友嚴光請到了洛陽。 他知道嚴光很有才華, 便想讓他當大官來輔佐自己。 他把嚴光請到皇宮, 熱情款待。 兩人暢談到深夜, 並睡在一張床上。 但是嚴光不想當官, 劉秀尊重嚴光的選擇, 送他回故鄉種田去了。

《弟子規》的泛愛眾篇說道:“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意思是說:“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 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 不要喜新厭舊, 對於老朋友要珍惜。 對於正在忙碌的人, 我們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身心欠佳的時候, 我們不要用閒言閒語干擾他。 ”《弟子規》講的這一段, 正是劉秀所實踐的。 劉秀身為帝王, 不忘故友, 甚至不勉強他人、叨擾他人, 確實值得人們稱頌。 也許正因為他有這樣的胸懷和氣度,

才幫助他成就了自己。

“泛愛眾”字面的意思是:廣施愛心對待社會大眾。 而我們知道, 只有善待他人才能讓別人也喜歡自己, 以更好地在人群中立足, 因此《弟子規》中的這一部分說是“愛眾”, 其實是教孩子們如何與社會中的他人相處。

泛愛眾篇還道:“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意思是說:“對於別人的缺點, 我們不要去揭穿;對於他人的隱私, 切忌去張揚。 讚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 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讚之後, 必定會更加努力行善。 到處說他人的過失或缺點, 就是做了一件壞事。 如果指責批評得太過分了, 還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單從字面理解, 有人會質疑, 這是教育孩子們只對別人說漂亮話嗎?其實不然, 這段更著重於讓青少年多講到他人所長以促進他人出現更多積極的行為。 而少在眾人面前揭人短揚人惡, 不是聽之任之, 而是要做到“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意思就是說:“朋友之間應該互相規勸,

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 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 兩個人的品德和事業都會受到損傷。 ”朋友之間私底下指正, 不僅是互相促進, 而且這種方式也更容易讓人接受, 起到效果。

其實對於子女的教育, 也遵循這一原則, 即:多在他人面前指出他良好的行為或表現, 以促進這些積極的部分更多地被展現出來。 而對於孩子的問題, 要關起門來教訓。 這樣做, 孩子就不會因為在別人面前失掉自尊而對家長反感, 教育起來也更容易接受, 更見效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