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80初登場,歷史終於在這裡回歸

1

“該我們這代人登場了。 ”

最近, 這句話, 一字不差的我從兩個不同的朋友那裡, 聽到了兩次。 同樣的話由年齡接近又互不相識的兩個人分別對我說出,

我相信這不是偶然。

這兩位朋友, 一位82年, 一位83年, 我看看身邊的80-84年的人, 確實覺得有同感, 80初這代人要登場了。 所謂登場, 就是要開始成為主角了。

82年出生的這位朋友X君。 海外留學, 現在中資金融機構工作, 從大學之後就在這個體系之內, 發展的很不錯。 觸發他有這句感慨的事情是, 他一位同齡的好朋友, 已經被作為顧問被某地政府邀請過去諮詢產業發展規劃。

83年的這位朋友Y君, 是互聯網的老兵, 一畢業就加入了某個如今如雷貫耳的互聯網體系公司中。 後來自己連續創業, 從管道、商務到運營, 產品幹了個遍。 他的新創業項目裡, 都沒怎麼張揚就已經有了一堆天使投資人。

過去, 80初們一直跟著各種60後70後的老大們打天下,

現在, 他們自己要登場。

還有一些80初的朋友, 他們也給我一個與X君和Y君類似的感覺,

這批人有很多共同點, 他們的年齡普遍在35-37歲, 生活基本已經安頓好, 有房有車, 有家有口;畢業已經有13-15年左右, 積累了豐厚的行業經驗與資源。

在事業上, 他們都處於更上一層樓的臨界點邊緣了。

2

重新出發, 不會簡單。

儘管前有6070前輩們的圍堵, 後有90後的追兵, 但是我很看好80處的歷史性登場, 你們將站到舞臺的正中央。 因為, 這是歷史的回歸。

關於80後的毒雞湯話題, 比如80初遇到的各種第一次與承擔的改革成本, 我們這裡不再多說, 已經夠多, 全是不該喝的毒雞湯。

我們直切主題, 看看大歷史的指向是什麼。

先看前輩們的機遇是什麼。

50、60後的前輩們, 他們的歷史幸運是, 他們之前的一代人, 因為文革而斷層了。 當他們在80年代大學畢業後, 面臨的是整個社會對知識與人才的饑渴。

與此同時, 改革開放剛剛開啟, 百廢待興, 整個經濟啟動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

這就是歷史給予這代人的機遇, 當然, 他們也承受了歷史曾造就的苦難。 經歷錘煉的人, 他們成為了那個時代的贏家。

所以看中國製造業的大佬, 幾乎都是清一色的50後和60後。

本來, 70後已經就生活在5060前輩們構建的社會系統之內了。 70後尤其是70初幸運的是, 互聯網革命爆發了。 那時候, 他們正是26--30歲左右最適合創業的年紀。 所以看中國的互聯網大佬, 就是70初左右的人。

當互聯網泡沫席捲中國的2000年左右,

這時候, 80初還在讀大學。

3

有些80初的人自己也感到迷茫, 在今天, 臨近40的時候, 對未知感到恐懼, 對年輕人的崛起感到有壓力。

我認為, 所有人都忽視了一個問題, 忽視了歷史的突變與常態。

無論是文革造就的社會斷層, 還是互聯網革命, 都是幾百年一遇的突變, 絕非歷史的常態。 用這兩代人的際遇去比較任何人, 都是不可重複甚至不可比較的。

歷史的常態是什麼?就是一個人發展的正常規律。 80初, 也就是人在35-40歲這個時候, 往往迎來事業發展的黃金期, 因為他該積累的都積累了, 該交的學費都交了, 該安頓的都安頓好了, 這是最好的年紀。

在經歷了前面幾代人的動盪與突變以後, 80初到了今天這個35歲左右年紀, 恰恰是進入舞臺中央的時候了。

他們比60後70後更年輕, 比90後更有經驗與資源。

所以我們都說, 該80初登場了。 當然, 我們說的80初的登場, 不是說80初要去取代前輩們, 去顛覆一個時代, 而是說80初們如今在這個時候, 也有機會去站在正中央。

這就是歷史的回歸, 如果沒有新的歷史突變, 85後、90後、00後也會是遵循這個道路。 從國外的經驗看也是如此。 職業經理人最好的年紀就在這時候開始。

在投資圈更甚, 國外的PE投資總監們, 大多數都是50歲以後, 這時候充分看透了世態與人性, 各行各業與企業, 哪像在中國, 這個行業新到全是年輕人的天下。

所以對於80初來說, 要珍惜歷史回歸的這個時間視窗, 別在毒雞湯中毀滅自己的雄心。

范範的江湖見聞

fandejianghu

這是一個研究成與敗的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