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中國快遞業包裝垃圾達百萬噸 膠帶總長可繞赤道425圈

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楊駿說, 每年由快遞包裹帶來的包裝廢棄物達到百萬噸。

撕開筆記型電腦大小的紙箱, 劃開封口膠帶,

取出填充物……最後取出區區一小盒化妝品。

一方面快遞行業井噴式發展, 另一方面, “包粽子”式的包裝帶來海量垃圾, 給環境帶來的傷害更不容小覷。 快遞包裝如何“瘦身”和有效回收利用, 已成亟待解決的問題。

“過度包裝”帶來百萬噸廢棄物 回收率不足10%

近年來隨著網路購物快速發展, 快遞業呈現爆炸式增長。 《2016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 快遞服務企業2016年業務量達312億件, 連續6年年均增長超50%。

圖:2012-2016年快遞業務量及其增長速度

快遞行業飛速發展, 不可避免地消耗天量的包裝材料。 國家郵政局此前發佈的報告顯示,

2015年我國快遞行業消耗99億個包裝箱、169億米膠帶 同比增長幾乎都超過四成。 這些包裝垃圾可擺滿近20萬個足球場, 膠帶總長可繞赤道425圈。

雖然快遞業務總量提升是包裝垃圾數量增加的直接原因, 但“過度包裝”現象不容忽視。 我們留意到,

很多快遞包裝都是“裡三層外三層”。

但商家亦有苦衷。 一位網店商家曾吐露心聲, 雖然費錢費力, 但為了商品的運輸安全, 在包裝上不敢怠慢, 還得“寧多勿少”。 尤其是對生鮮、傢俱等易碎易壞物品, 商家更是加倍包裝, 有時包裝物重量甚至遠超商品本身。

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楊駿說, 每年由快遞包裹帶來的包裝廢棄物達到百萬噸。 而這些包裝垃圾以紙張、塑膠等形式為主, 其原材料大多源於木材、石油等。 根據相關專家測算, 生產1噸紙需砍伐17棵十年生大樹, 生產1噸塑膠袋需消耗3噸以上石油。

此外“過度包裝”更伴隨著高污染。 以廣泛使用的透明膠帶為例, 其主要材質是聚氯乙烯, 需耗時百年才能降解。 2015年全國累計使用膠帶169億米, 其產生的污染可想而知。

由於目前尚無有效的垃圾分類與回收利用制度, 包裝垃圾主要採用填埋處理。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研究員曾現來表示, 膠帶和塑膠袋等較難降解, 在大氣和水體中長時間留存會帶來污染, 對其進行焚燒更會產生有毒有害的氣態污染物。

快遞包裝“綠色化”難題在哪?

快遞過度包裝帶來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是顯而易見的。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綠色包裝成本較高,快遞包裝生產和使用缺乏標準,環保意識有待提升等都間接導致快遞包裝垃圾“氾濫”。這些因素也是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繞不過去的攔路虎。

成本較高是制約綠色包裝材料推廣使用的一大掣肘。菜鳥網路董事長童文紅說:“一隻不可降解塑膠袋是8分錢,可降解塑膠袋價格是它的4至5倍。誰來為環保材料買單?”

另外,行業強制性標準付之闕如,亦是助推“過度包裝”的重要因素。楊駿分析稱,快遞業和快遞包裝行業的標準大多數為非強制性標準,實際上對行業的整體約束力不夠,標準的執行力度與現實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包裝回收率低也是快遞包裝“綠色化”存在的難點。曾現來說,據業內測算目前快遞包裝回收率尚不足10%。目前膠帶、包裝箱、編織袋等七大類包裝物的回收與再利用情況並不理想。除對快遞運單的保管、存放與回收(銷毀)有明確規定外,針對快遞包裝的其他部分均無統一規定要求,任企業或消費者自行處理。

“我每天在豐巢、‘E郵櫃’旁都能看到不少丟棄的塑膠袋、膠帶”,在杭州某社區的保潔吳大姐看來,這種自行處理就是隨意丟棄。記者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院外看到,多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在忙著派件。一名快遞員說,每天派件量超百件,包裝由顧客自行處理。

多家快遞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並無包裝回收舉措。重慶市一家廢品收購站經營者說,一些快遞包裹體積小,且膠帶和塑膠、填充物等混合,分揀費勁,往往難以回收。

楊駿、曾現來等業內人士和專家表示,“過度包裝”與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不符,與“綠色”發展理念相悖,亟需改變。考慮到中國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快遞業務量持續攀升,這一問題或將愈演愈烈。

業界人士呼籲“快遞包裝革命勢在必行!”

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需多方共同發力

快遞“過度包裝”問題涉及包裝材料供應商、電商平臺和商家、消費者、快遞企業等多個主體。業內人士表示,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需多方共同努力。

多家快遞公司和電商平臺已意識到快遞垃圾的危害,並已開展行動。2016年6月,物流平臺菜鳥網路宣佈,聯合32家中國及全球合作夥伴啟動菜鳥綠色聯盟,實施“綠動計畫”,承諾到2020年替換50%的包裝材料,填充物為100%可降解綠色包材。

推廣使用綠色包裝袋的工作也正進行。一些快遞企業已採用可降解紙箱和可迴圈塑膠箱,並在中轉時使用可迴圈使用帆布袋。大型電商平臺如京東、唯品會 等也已改良快遞包裝。

春播網主營包括新鮮水果、有機蔬菜在內的綠色食品。這家電商平臺歷時2年研製出一種綠色環保提籃,可冷藏和冷凍,由快遞員在顧客收貨後取回。一舉解決了過度包裝問題,更可確保食品在送達途中的新鮮度。這一綠色環保提籃,受到消費者青睞。

童文紅表示,快遞包裝產業鏈各主體應聯動合作實現產業鏈整體“綠化”,對增加的成本,國家政策扶持一部分,商家和物流也要給予一定補貼和支援,消費者也要承擔一部分。

“作為快遞大國,須加快向綠色快遞轉型。”楊駿表示,綠色包裝這條產業鏈,既涵蓋快遞企業、電商平臺等,也關係著廣大消費者,每個人都應參與到“綠色包裝”的行列中。

而從快遞企業和電商商家實際操作看,曾現來等專家表示,應從源頭強化快遞包裝的管控,儘量避免過度包裝。據記者瞭解,有一家賣母嬰產品的網店為獲買家“包裝嚴密”的好評,每個月使用近萬米的膠帶包裝。這凸顯出從商家方面管控包裝的必要性。

此外,應探索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快遞包裝回收的機制。目前已出現“快遞箱回收積分返利”的新舉措,消費者可預約快遞員回收廢棄紙箱等,積分獲得返利。業內人士建議,可由電商企業發放抵用券等方式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回收後統一消毒清潔後再利用。

快遞包裝“綠色化”難題在哪?

快遞過度包裝帶來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是顯而易見的。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綠色包裝成本較高,快遞包裝生產和使用缺乏標準,環保意識有待提升等都間接導致快遞包裝垃圾“氾濫”。這些因素也是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繞不過去的攔路虎。

成本較高是制約綠色包裝材料推廣使用的一大掣肘。菜鳥網路董事長童文紅說:“一隻不可降解塑膠袋是8分錢,可降解塑膠袋價格是它的4至5倍。誰來為環保材料買單?”

另外,行業強制性標準付之闕如,亦是助推“過度包裝”的重要因素。楊駿分析稱,快遞業和快遞包裝行業的標準大多數為非強制性標準,實際上對行業的整體約束力不夠,標準的執行力度與現實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包裝回收率低也是快遞包裝“綠色化”存在的難點。曾現來說,據業內測算目前快遞包裝回收率尚不足10%。目前膠帶、包裝箱、編織袋等七大類包裝物的回收與再利用情況並不理想。除對快遞運單的保管、存放與回收(銷毀)有明確規定外,針對快遞包裝的其他部分均無統一規定要求,任企業或消費者自行處理。

“我每天在豐巢、‘E郵櫃’旁都能看到不少丟棄的塑膠袋、膠帶”,在杭州某社區的保潔吳大姐看來,這種自行處理就是隨意丟棄。記者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院外看到,多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在忙著派件。一名快遞員說,每天派件量超百件,包裝由顧客自行處理。

多家快遞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並無包裝回收舉措。重慶市一家廢品收購站經營者說,一些快遞包裹體積小,且膠帶和塑膠、填充物等混合,分揀費勁,往往難以回收。

楊駿、曾現來等業內人士和專家表示,“過度包裝”與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不符,與“綠色”發展理念相悖,亟需改變。考慮到中國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快遞業務量持續攀升,這一問題或將愈演愈烈。

業界人士呼籲“快遞包裝革命勢在必行!”

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需多方共同發力

快遞“過度包裝”問題涉及包裝材料供應商、電商平臺和商家、消費者、快遞企業等多個主體。業內人士表示,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需多方共同努力。

多家快遞公司和電商平臺已意識到快遞垃圾的危害,並已開展行動。2016年6月,物流平臺菜鳥網路宣佈,聯合32家中國及全球合作夥伴啟動菜鳥綠色聯盟,實施“綠動計畫”,承諾到2020年替換50%的包裝材料,填充物為100%可降解綠色包材。

推廣使用綠色包裝袋的工作也正進行。一些快遞企業已採用可降解紙箱和可迴圈塑膠箱,並在中轉時使用可迴圈使用帆布袋。大型電商平臺如京東、唯品會 等也已改良快遞包裝。

春播網主營包括新鮮水果、有機蔬菜在內的綠色食品。這家電商平臺歷時2年研製出一種綠色環保提籃,可冷藏和冷凍,由快遞員在顧客收貨後取回。一舉解決了過度包裝問題,更可確保食品在送達途中的新鮮度。這一綠色環保提籃,受到消費者青睞。

童文紅表示,快遞包裝產業鏈各主體應聯動合作實現產業鏈整體“綠化”,對增加的成本,國家政策扶持一部分,商家和物流也要給予一定補貼和支援,消費者也要承擔一部分。

“作為快遞大國,須加快向綠色快遞轉型。”楊駿表示,綠色包裝這條產業鏈,既涵蓋快遞企業、電商平臺等,也關係著廣大消費者,每個人都應參與到“綠色包裝”的行列中。

而從快遞企業和電商商家實際操作看,曾現來等專家表示,應從源頭強化快遞包裝的管控,儘量避免過度包裝。據記者瞭解,有一家賣母嬰產品的網店為獲買家“包裝嚴密”的好評,每個月使用近萬米的膠帶包裝。這凸顯出從商家方面管控包裝的必要性。

此外,應探索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快遞包裝回收的機制。目前已出現“快遞箱回收積分返利”的新舉措,消費者可預約快遞員回收廢棄紙箱等,積分獲得返利。業內人士建議,可由電商企業發放抵用券等方式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回收後統一消毒清潔後再利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