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甘許此身礪劍鋒

這是一個讓李浩刻骨銘心的日子。

那天, 隨部隊來到西北戈壁執行接裝和演習任務的李浩得知, 某新型無人機當天將正式交付部隊。 他幾乎是一路小跑來到廠房。 隨著集裝箱的打開, 無人機的各個部件逐一呈現在眼前, 他的心跟著怦怦地跳起來。 工人進行組裝的幾個小時, 他的眼睛就緊緊盯著看了幾個小時。 組裝完畢, 看著眼前設計前衛、外表流暢的無人機, 他不禁走上前輕輕撫摸, 像在愛撫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 這一刻, 對於他的飛行生涯而言, 也不亞于一次新生。 他為此已經等了一年有餘。

當無人機的金屬質感如電流一般導入全身, 他對自己當初從零開始、投身無人機事業的抉擇更加篤定。 這一刻, 他看到了空軍無人機事業的廣闊前景。

李浩在學習掌握無人機。

對於一名軍人來說, 在調整改革面前, 既要有聽党指揮的號令意識, 更要有勇於作為的責任擔當。 一個對党絕對忠誠的軍人, 一定是一個敢於擔當使命的軍人。 聆聽李浩對接裝情景的講述, 記者深深地被他那種創業者的激情所感染。 他對空軍無人機事業主動而熱情的擁抱, 正是源於內心強烈的使命擔當。

有一種勇氣叫從頭再來

那年正月初十, 春節的鞭炮聲尚未散去, 李浩告別家人, 隻身一人從東北來到空軍某無人機部隊所駐的南方某地。

這一別, 亦是同過往的告別。 從報到的那一天起, 也就意味著辛辛苦苦飛了幾十年戰鬥機, 本已“安全著陸”, 他又要“清零”所有的成績和榮譽從頭開始, 迎接新的挑戰, 就如劉歡那首《從頭再來》中所唱的那樣:“辛辛苦苦已度過半生, 今夜重又走入風雨。 ”

轉型之艱, 猶如雄鷹換羽。 李浩原本以為, 憑著自己飛了30多年戰鬥機的豐富經驗, 改飛無人機肯定能夠輕鬆上手。 可一學起來, 他才發現自己錯了。 對於無人機飛行員而言, 有人駕駛飛機的飛行經驗, 的確必不可少, 但那只能算是一個較高的起點, 要想把無人機也飛到人機合一的境界, 他還必須經歷一次換腦。

操控無人機主要依靠電腦, 由於年齡偏大, 這恰恰是李浩最大的短板。

於是, 他從最基本的打開文檔、學習軟體開始。 為了便於記憶, 他把知識要點編成順口溜, 沒事就念叨;晚上熄燈後, 打開安在床頭上的小檯燈, 學原理、啃資料, 經常一學就到淩晨兩三點。

無人機飛行的另一個難點是飛行姿態感知, 在有人駕駛飛機上, 飛機的飛行姿態, 飛行員可以通過全身所有的感觀進行感知, 能夠憑藉直覺瞬間作出判斷。 而對於無人機飛行員而言, 對飛行姿態的感知, 只能通過面前顯示幕幕上不停變動的幾百個資料來進行分析判斷。 這就要求飛行員對每一個資料, 甚至是無人機整個系統的飛控邏輯都要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就相當於, 把每個數字都翻譯成空中場景, 把地面方艙變成空中座艙,

這也就是無人機飛行員必備的情景意識。 ”李浩這樣形象地解釋。

正是為了獲得這種情景意識, 李浩幾乎翻爛了《某型無人機操作手冊》。 我們見到了這本李浩始終隨身攜帶的手冊, 上面不僅圈圈畫畫寫滿批註, 還被他重新加固裝訂過。 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地方, 他就隨時向帶教老師、工廠專家、機務官兵請教。 空軍某試飛局無人機試飛專家雷強曾是李浩的無人機帶教老師。 李浩留給雷強的最深印象就是“見面就問, 而且問的都是很深的問題”。 對於這位年齡比自己小不了幾歲的徒弟, 雷強讚不絕口:“李浩並不是同批改裝飛行員中最聰明的, 但絕對是最刻苦、最愛學的一個。 ”

對於當時已經年近五旬的李浩來說, 從頭學起談何容易?我們問李浩,

你這種學習鑽研的動力從何而來?李浩的回答很直白:“是責任, 既然組織信任我, 把這麼先進的裝備交給了我, 我就得把它學明白。 ”改革衝擊的是利益、刷新的是觀念。 在改革大考面前, 有沒有勇氣從頭再來、換腦自新, 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考驗。 在這方面李浩為我們做出了好樣子。

有一種擔當叫直面挑戰

經過綜合考察衡量後, 上級決定將某新型無人機裝備部隊後的首飛任務交給李浩。 那一天, 他操控無人機在完成一系列指令任務之後, 穩穩地降落在跑道上, 首飛圓滿成功!那一刻, 他深深感受到一名老飛行員浴火重生般的喜悅與自豪。

然而, 試飛成功只是第一步, 李浩深知, 要想讓無人機早日形成戰鬥力, 必須儘快完成實彈攻擊課目,參加更多實戰演習。那年,上級準備安排他們在全軍某演習中進行導彈實彈攻擊。在全軍重大演習上第一次打實彈,風險可想而知。“怎麼打?誰來打?”部隊領導發揚軍事民主,徵求大家的意見。有的同志有顧慮:“這麼重要的場合,打不好怎麼辦?”李浩卻等不及了,倏地站起來說:“我來打!”採訪中,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部隊領導感慨地說:“李浩的這一表態,為部隊定下決心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們問李浩:你就不怕擔風險?

李浩的回答樸素卻有力:“作為首批接裝的無人機飛行員,我們不帶頭往前沖、打頭陣,這個風險還要留給誰?外軍無人機的發展已經領先於我們,如今只有抓住機遇、敢於衝鋒、加速快跑,才能不落伍。”

中流擊水,勇進者勝。這一任務再次由李浩主要擔綱。一同執行任務的某部站長陳士勇回憶:“那一個月,為了任務準備,李浩幾乎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51歲的人了,讓他注意身體,勸都勸不住。”

正式演習那天,李浩和另一位飛行員協同操控,無人機順利完成一系列任務之後,向指定空域飛去。發現目標!鎖定目標!導彈發射!隨著一連串指令的下達,李浩和戰友密切配合,導彈首發命中,一舉將目標徹底摧毀!

這精准一擊,標誌著某新型無人機戰鬥力的又一次躍升。

改革是一場攻堅戰,該闖的關必須闖,該搶的灘必須搶,該擔的責任必須擔。只要對部隊建設有利,即使風險再大也要幹、困難再多也要上,決不能有半點的彷徨猶豫,否則只會錯失良機,貽誤戰機。李浩用行動告訴我們,他對此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

有一種責任叫傾囊相授

多年的學徒已出師,李浩被任命為飛行教員。從學到教,角色的又一次變化,讓他清晰地認知自己的新使命:無人機作為新質戰鬥力,是空軍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自己是首批改裝的無人機飛行員,而現在帶教的新飛行員,必將成為無人機部隊建設的種子,把他們帶好,自己責無旁貸。

採訪期間,我們和李浩一同進場,一下車一位年輕飛行員就遞給李浩一盒金嗓子喉寶。這一天李浩擔任指揮員,他不僅要手拿對講機,對遠在數公里之外的機務官兵和近在咫尺的方艙裡的飛行員同時下達數百個指令,還要對新飛行員進行帶教。“說那麼多的話,他的嗓子肯定又該疼了。”這個男人之間體貼入微的小細節,恰恰說明了新飛行員們對李浩辛苦付出的感恩。

其實,如果圖舒服,帶教時李浩完全可以在起飛、著陸等關鍵時刻指點一下,然後在一旁休息,但他做不到。李浩自己也說,擔任指揮員比自己飛還累。無論占場時間多長,他都要從頭至尾帶教到底,而且新飛行員們可以倒班,他卻從不休息。也正是由於過度勞累,在3年前還擁有鷹眼般視力的李浩,如今已戴上200度的老花鏡。我們也勸李浩:你就不能稍微歇一歇?

李浩面帶微笑,用慈父一般的眼神看著眼前的幾位年輕飛行員。“我飛不了幾年了,就是想讓他們早點把翅膀練硬了單飛。”看得出來,李浩如此爭分奪秒,是恨不得把自己這些年的所有經驗心得,全部傾囊相授。相對於自己的身體,他想得更多的是空軍無人機事業的未來。

讓新飛行員肖育明至今記憶猶新的是,在航理學習階段,李浩堅持每天批改他們的學習筆記。由於筆記大都在晚上完成,李浩就陪著他們一起學,他們的筆記在午夜12點完成,李浩就會等到12點批改,從不拖到第二天。這種言傳身教,化為了大家努力學習、刻苦訓練的巨大動力。兩年來,李浩帶教的新飛行員個個表現優秀,大部分已經完成改裝,具備獨自完成實戰任務的能力。

梁啟超有一句名言,“人生需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李浩傾心帶教新飛行員這份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所以我們看到他不辭辛勞而又樂此不疲,那是他在擔當之中體味到的幸福和樂趣。

(本文原載於2015年12月4日《空軍報》一版,作者:劉鵬越 朱章虎)

必須儘快完成實彈攻擊課目,參加更多實戰演習。那年,上級準備安排他們在全軍某演習中進行導彈實彈攻擊。在全軍重大演習上第一次打實彈,風險可想而知。“怎麼打?誰來打?”部隊領導發揚軍事民主,徵求大家的意見。有的同志有顧慮:“這麼重要的場合,打不好怎麼辦?”李浩卻等不及了,倏地站起來說:“我來打!”採訪中,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部隊領導感慨地說:“李浩的這一表態,為部隊定下決心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們問李浩:你就不怕擔風險?

李浩的回答樸素卻有力:“作為首批接裝的無人機飛行員,我們不帶頭往前沖、打頭陣,這個風險還要留給誰?外軍無人機的發展已經領先於我們,如今只有抓住機遇、敢於衝鋒、加速快跑,才能不落伍。”

中流擊水,勇進者勝。這一任務再次由李浩主要擔綱。一同執行任務的某部站長陳士勇回憶:“那一個月,為了任務準備,李浩幾乎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51歲的人了,讓他注意身體,勸都勸不住。”

正式演習那天,李浩和另一位飛行員協同操控,無人機順利完成一系列任務之後,向指定空域飛去。發現目標!鎖定目標!導彈發射!隨著一連串指令的下達,李浩和戰友密切配合,導彈首發命中,一舉將目標徹底摧毀!

這精准一擊,標誌著某新型無人機戰鬥力的又一次躍升。

改革是一場攻堅戰,該闖的關必須闖,該搶的灘必須搶,該擔的責任必須擔。只要對部隊建設有利,即使風險再大也要幹、困難再多也要上,決不能有半點的彷徨猶豫,否則只會錯失良機,貽誤戰機。李浩用行動告訴我們,他對此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

有一種責任叫傾囊相授

多年的學徒已出師,李浩被任命為飛行教員。從學到教,角色的又一次變化,讓他清晰地認知自己的新使命:無人機作為新質戰鬥力,是空軍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自己是首批改裝的無人機飛行員,而現在帶教的新飛行員,必將成為無人機部隊建設的種子,把他們帶好,自己責無旁貸。

採訪期間,我們和李浩一同進場,一下車一位年輕飛行員就遞給李浩一盒金嗓子喉寶。這一天李浩擔任指揮員,他不僅要手拿對講機,對遠在數公里之外的機務官兵和近在咫尺的方艙裡的飛行員同時下達數百個指令,還要對新飛行員進行帶教。“說那麼多的話,他的嗓子肯定又該疼了。”這個男人之間體貼入微的小細節,恰恰說明了新飛行員們對李浩辛苦付出的感恩。

其實,如果圖舒服,帶教時李浩完全可以在起飛、著陸等關鍵時刻指點一下,然後在一旁休息,但他做不到。李浩自己也說,擔任指揮員比自己飛還累。無論占場時間多長,他都要從頭至尾帶教到底,而且新飛行員們可以倒班,他卻從不休息。也正是由於過度勞累,在3年前還擁有鷹眼般視力的李浩,如今已戴上200度的老花鏡。我們也勸李浩:你就不能稍微歇一歇?

李浩面帶微笑,用慈父一般的眼神看著眼前的幾位年輕飛行員。“我飛不了幾年了,就是想讓他們早點把翅膀練硬了單飛。”看得出來,李浩如此爭分奪秒,是恨不得把自己這些年的所有經驗心得,全部傾囊相授。相對於自己的身體,他想得更多的是空軍無人機事業的未來。

讓新飛行員肖育明至今記憶猶新的是,在航理學習階段,李浩堅持每天批改他們的學習筆記。由於筆記大都在晚上完成,李浩就陪著他們一起學,他們的筆記在午夜12點完成,李浩就會等到12點批改,從不拖到第二天。這種言傳身教,化為了大家努力學習、刻苦訓練的巨大動力。兩年來,李浩帶教的新飛行員個個表現優秀,大部分已經完成改裝,具備獨自完成實戰任務的能力。

梁啟超有一句名言,“人生需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李浩傾心帶教新飛行員這份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所以我們看到他不辭辛勞而又樂此不疲,那是他在擔當之中體味到的幸福和樂趣。

(本文原載於2015年12月4日《空軍報》一版,作者:劉鵬越 朱章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