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聚焦醫生執業 助力醫學人文建設

導語:醫生是幸福的, 以治病救人為執業使命, 為一直身處疾病折磨的人們帶來了新的希望。

醫生是溫暖的, 以幸福驛站為心靈歸屬, 為一心提升醫術醫德的他們築起了愛的家園。

3月13日起, 由哈佛中國健康合作專案(Harvard China Health Partnership)聯合杏樹林聯合發起的、歷時61天的“醫師專業素養(Professionalism), 讓執業更幸福、醫患更和諧”為主題展開的話題討論活動已於近日結束。 該場活動通過杏樹林“執業幸福驛站”及以及各大醫療媒體進行話題討論, 共設計了八個醫學情景案例, 展示醫生執業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困擾, 包括醫生在處理與病人、同行、社會及自身關係等多種情景。

得到了諸多中國醫生們的積極反應。

據事後統計, 僅在“執業幸福驛站”平臺上, 該場活動觸達的醫生共26118名, 參加話題的醫生總計16867名, 互動評論的醫生總計有871名。 參與的醫生使用者顯現多層次, 多地域, 多來源的特點。 其中, 多層次體現在所參與評論醫生的醫院等級, 包含了來自於一級, 二級, 三級, 及其他等級醫院, 多地域指的是醫院醫生的地域分佈, 醫院與醫生分佈在各省、市、縣地區內。 而多類別則體現在用戶的職稱上, 涵蓋了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醫學生等各個類別。

討論話題涵蓋到了醫生的人際關係處理、日常工作生活等8個角度。 具體表現在誤診、治療方案、接診、治療意見、公眾健康、藥品、法律責任等多方面。

這些案例由哈佛中國健康合作專案引用JAMA範例進行設計, 投入杏樹林平臺前, 在西安唐城醫院的幫助下進行了測試, 具有科學性和適應性。

比如, 在治療方案上, 討論話題是病人提出治療方案, 你會怎麼做?

在對這個話題進行討論時, 參與討論的運城市中心醫院全科醫學住院醫師表示:尊重患者意見, 更改方案。 如果患者有更好的方案而本院條件有限, 可以轉院進一步治療, 不過這個應該是在制定方案最初就應該由醫生告知患者的。 患者無理由的更改方案是不能同意的。 八十八醫院的住院醫師也認為:“患者家屬提的治療方案, 我會進一步尋找文獻資料驗證, 如果家屬所說方案確實更好,

就盡可能幫他們找到有此方案治療經驗的醫院醫生, 讓家屬再去找這些大專家諮詢驗證。 我不會輕易否定患者家屬所說的方案, 畢竟病人的效果放在首位。 ”

部分醫學生也參與了討論, 其中一位認為一定要對相關專業的最新研究進展瞭解的很透徹, 並結合自己的治療經驗, 從而為患者選擇一個最佳的治療方案, 而不是通過患者或家屬來瞭解疾病的治療現狀。 .

據瞭解, “執業幸福驛站”是杏樹林攜手中國醫師協會聯合推出的國內最大的專職討論醫生執業狀態和臨床非技術問題的移動社區, 於2016年6月16日上線。 該社區以“提升醫生幸福感, 宣傳醫學人文”為目標, 力求建設醫生的人文學院,

打造醫生的精神國度。

諸如以上這些, 醫生在執業中出現的日常問題, 在沒有執業幸福驛站時, 醫生的這些想法得不到完全表達, 同時醫生的學習資源也零散不堪。 總是從工作來, 到工作去, 彼此之間找不到共同語言。 有了“執業幸福驛站”, 醫生們從此找到了共同語言, 有了從國際醫學到基層醫學的學習資源, 使之更具有執業幸福感, 也更具有使命感。

對於類似的針對醫生專業素養的案例研究, 杏樹林和哈佛健康中國未來將聯合更多的醫學高校與層醫院, 將其整合到醫學教育課程和醫療管理實踐中, 以此來提高醫療實踐的專業性和人文素養, 填補國內醫學人文的空白。

執業幸福驛站的運作已初見成效, 它以話題討論的形式使醫生在追求醫術醫德上的進步時,

不僅有了廣泛的行業交流平臺, 也增加了自身的執業幸福感。 在建設醫生人文學院的道路上, 更近一步。 無論是對醫患關係的升溫, 還是對中國當代醫學的發展, 都有著堅實而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