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轉型風險導向型監管 深圳證監局建立三大大資料監管平臺

監管架構按風險導向調整, 證券公司、資管、私募三大系統成型。 從事後監管轉向事中, 從合規轉向風險監管, 資本市場監管轉型正在銜枚疾進。

據記者瞭解, 2016年1月, 深圳證監局正式建立了風險導向型的監管機制, 監管職責劃分, 從以前的按主體、業務條線分工, 轉向對證券公司, 以及公募、私募、期貨等資管行業按風險維度劃分, 並對監管架構進行調整。

與此同時, 深圳證監局還表示, 為滿足事後監管向事中監管轉型的需要, 該局利用大資料技術, 建立了證券公司事中監管風險監測體系、資管業務報送分析系統、私募基金風險監管資訊平臺,

監管方式正在從以往重合規、人工, 向注重風險、技術轉型。

監管架構向風險導向調整

從2015年至今, 深圳證監局監管轉型的探索, 至今已接近兩年, 建立了風險導向的監管機制。

“風險爆發有突發性, 烈度也不同, 有些風險突然爆發, 而且超乎預料, 形成跨市場跨行業傳導。 ”深圳證監局有關人士說, 從2016年1月開始, 該局進行監管架構進行調整, 成立了機構一處、機構三處等新的監管體系。 機構一處負責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的日常監管和風險監測, 機構三處則負責公募、私募、證券公司資管、期貨公司資管等在內的資產管理業務統一監管。

此外, 針對一些全域性的風險, 深圳證監局還成立了風險管理小組。

此外, 面對前海在私募基金數量多、發展快, 但風險也在聚集的情況, 2016年8月, 該局與前海管理局簽訂備忘錄, 建立私募監管協作機制。

上述深圳證監局有關人士稱, 以前的監管體系, 以機構主體、業務條線進行監管分工。 在新的體系下, 從風險維度劃分監管職責, 將風險監管與主題監管相結合。

“以往更多的是重合規輕風險, 側重事後監管, 但事後監管的效果非常有限。 ”深圳證監局有關人士稱, 監管架構的調整, 完善了內部分工協作機制, 也提高了風險監測資料的挖掘深度、風險事項的反應能力。

“深圳轄區的債券業務規模占比較高, 但去年的債券代持風險並沒有在深圳爆發。 ”深圳證監局有關人士稱, 早在2016年初,

該局就發現個別證券公司指標明顯高於同業, 當年4月啟動檢查, 8月份向證監會提交報告, 督促重點公司降杠杆、防風險, 雖然債券業務規模很大, 但在2016年末債市風險中, 深圳轄區機構並未受到重大影響。

事中監管風險監測體系的一大做法是, 每月編制風險監測分析月報, 對風險資訊非現場檢查。 2016年, 根據核查結果, 該局還對4家證券公司採取了約談股東或業務負責人措施, 對四家公司進行了現場檢查, 對一家公司採取了行政監管措施。

建立三大監管系統

資料顯示, 截至2016年底, 深圳共有證券公司20家, 證券公司分公司71家, 證券營業部366家, 境外證券經營機構駐深代表處8家, 數量僅次於上海, 位列全國各省市第二位;期貨公司13家,

期貨公司分公司9家, 期貨營業部49家, 位列全國第三位;公募基金26家, 私募基金3544家。

截至2016年底, 深圳包括券商、公募基金、基金公司非公募業務、基金公司子公司、期貨公司、備案私募基金在內的整個資管行業, 管理的資管產品達到1.6萬餘隻, 資產總規模超過13萬億, 約占全國的1/4, 整體規模位居全國各省市第二位元。

龐大的業務規模, 以及數量眾多的證券業機構, 也帶來了巨大的監管壓力, 導致風險防範壓力大增。

“無論是證券公司, 還是資管的風險監管, 過去都是人工, 依賴經驗借鑒。 ”深圳證監局有關人士說, 為了減少人工依賴, 該局利用資訊與大資料技術, 初步建立了證券公司事中監管風險監測體系、資管業務報送分析系統、私募基金風險監管資訊平臺。

對證券公司事中監管風險監測體系, 該局委託畢馬威等協力廠商機構進行了系統運行情況獨立評估, 對指標體系、報表體系、分析模組等進行優化調整, 引入市場風險壓力測試, 並且每月編制風險監測分析月報, 對風險監測資訊進行非現場、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核查。

而對持牌機構1.6萬余隻資管產品、224個欄位的資料, 均已實現系統報送, 初步建立行業資料庫, 並推進系統的二期建設, 探索實現系統分析功能, 建立包括9大項、近60子項的資料分析體系。 此外, 還探索編制資管業務、基金公司專戶、基金子公司資管、證券公司資管等4套業務風險報表。

“系統分析的邏輯是建立在原始資料基礎上的, 之前以月報資料為基礎, 考慮到月報可能存在滯後,今年4月開始,以月報為主,週報作為補充。”該局有關人士說,以資管系統資料為基礎,通過原始資料提取分析,可以驗證公司報送資料的真實性,針對性地制定檢查方案。

該有關人士還稱,企業報送的資料中,雖然故意漏報、瞞報的可能性不大,但確實存在誤報的情況,一些私募基金甚至連公司名、註冊時間等填寫錯誤。而某私募基金向中基協報送的資料,填報的員工人數只有十人,但通過工商、社保、稅務等交叉驗證後發現,該公司實際繳納社保的員工逾200人。

“這肯定不是一家正常的公司,我局已高度關注並開展核查。” 該有關人士說,還有一些財富管理公司,除了前端的募集平臺,還在外地註冊大量平行、關聯公司,或者只有個別公司備案,但卻用來為大量游離於監管體系之外的公司背書,各個子公司之間互相割裂,一旦發生兌付危機,就可以迅速跑路。在此情況下,單看單體公司是沒用的。

針對私募基金行業中存在的此類情況,深圳證監局正在通過私募基金風險監管資訊平臺,摸索新的監管工具。該平臺收集、整合來自監管、政府、私募機構報送及互聯網輿情等資訊,形成完整統一的私募基金資訊資料庫,涵蓋私募基金基礎資訊、產品、運營、財務、關係網絡、互聯網輿情及訴訟違約等全面指標。2016年底,在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證信用增進股份有限公司等技術支援下,私募基金風險監管資訊平臺資料庫已初步建立,為摸排私募機構的異常情況以及可能存在的違規行為和風險隱患提供有效線索。

“不能保證能全部發現風險,但通過這些工具,能多發現早發現風險,以前的風險發現,具有偶發性被動性,別人都舉報了,甚至人去樓空了才能發現。”上述深圳證監局有關人士說,相對於以前的監管方式,這種監管工具有效得多,根據系統排查線索,目前已對可能存在重大風險的數家私募開展了現場核查。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考慮到月報可能存在滯後,今年4月開始,以月報為主,週報作為補充。”該局有關人士說,以資管系統資料為基礎,通過原始資料提取分析,可以驗證公司報送資料的真實性,針對性地制定檢查方案。

該有關人士還稱,企業報送的資料中,雖然故意漏報、瞞報的可能性不大,但確實存在誤報的情況,一些私募基金甚至連公司名、註冊時間等填寫錯誤。而某私募基金向中基協報送的資料,填報的員工人數只有十人,但通過工商、社保、稅務等交叉驗證後發現,該公司實際繳納社保的員工逾200人。

“這肯定不是一家正常的公司,我局已高度關注並開展核查。” 該有關人士說,還有一些財富管理公司,除了前端的募集平臺,還在外地註冊大量平行、關聯公司,或者只有個別公司備案,但卻用來為大量游離於監管體系之外的公司背書,各個子公司之間互相割裂,一旦發生兌付危機,就可以迅速跑路。在此情況下,單看單體公司是沒用的。

針對私募基金行業中存在的此類情況,深圳證監局正在通過私募基金風險監管資訊平臺,摸索新的監管工具。該平臺收集、整合來自監管、政府、私募機構報送及互聯網輿情等資訊,形成完整統一的私募基金資訊資料庫,涵蓋私募基金基礎資訊、產品、運營、財務、關係網絡、互聯網輿情及訴訟違約等全面指標。2016年底,在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證信用增進股份有限公司等技術支援下,私募基金風險監管資訊平臺資料庫已初步建立,為摸排私募機構的異常情況以及可能存在的違規行為和風險隱患提供有效線索。

“不能保證能全部發現風險,但通過這些工具,能多發現早發現風險,以前的風險發現,具有偶發性被動性,別人都舉報了,甚至人去樓空了才能發現。”上述深圳證監局有關人士說,相對於以前的監管方式,這種監管工具有效得多,根據系統排查線索,目前已對可能存在重大風險的數家私募開展了現場核查。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