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日科技速遞」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在京頒獎

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在京頒獎

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創新爭先獎勵大會5月27日在京舉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出席會議並講話。

今年5月30日是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會上, 頒發了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團隊等10個科研團隊被授予創新爭先獎牌, 王過中等28人被授予創新爭先獎章, 丁列明等254人被授予創新爭先獎狀。 全國創新爭先獎由中國科協聯合有關部門共同設立, 每3年評選表彰一次。

——新華社

基因突變如何導致不育上海科學家首次發現致病機理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劉默芳研究組與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施惠娟研究組合作研究, 經過6年的努力, 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人類Piwi基因突變可導致男性不育, 並深入揭示了其致病機理, 為相關男性不育症的早期分子診斷及精准醫療提供了理論依據。 近日,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線上發表了該項研究成果。

——新華社

脫歐將使英國學術領域面臨資金缺口

近日, 由4家英國學術機構聯合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 某些學術領域在英國脫歐後將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

目前, 英國的學術研究每年從歐洲獲得的研究資金為11億歐元。 該報告發現這些資金遍佈了其幾乎所有學術領域, 並分析指出, 脫歐後, 該國的某些領域很難找到替代的資金來源度, “對它們來說, 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渡期。 ”

——科學網

南極變暖導致虎鯨“挨餓”

南極洲的變暖, 身形巨大的虎鯨也已“獲悉”。 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的生物學家約翰·杜爾班就發現, 一種名為“Type B2”的南極虎鯨近年來身形變得愈發消瘦, 種群也呈縮小的態勢。

這項研究從2011年一直持續至今。 研究者認為, 這種虎鯨的種群在不斷縮小, 且研究者拍攝到的虎鯨照片顯示,

它們非常瘦弱, 沒有太多脂肪, 負責覓食及餵養後代的雌鯨甚至難以與其他鯨魚一同下潛。 研究者指出, 虎鯨生存狀況堪憂的原因之一在於隨著南極不斷變暖, 阿德利企鵝的數量正在銳減, 這導致虎鯨捕食難度增大。

——光明網

全球入侵物種數量在上升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日前出版的《自然通訊》上指出,在世界範圍內,在過去200年裡,新確定的外來物種數量在持續增長,所有的首次入侵記錄,超過三分之一發生在1970到2014年。

出於這個原因,目前,世界各地正在建立各種法律法規,以減少新的外來物種的引入。“但是,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過去的努力還不夠有效以跟上正在進行的全球化。我們迫切需要實施更加有效預防政策。”研究者稱。

——《科技日報》

新抗體有助於增加骨量減少體脂

英國《自然》雜誌5月底線上發表的一篇醫學研究論文報告稱,美國科學家新發現了一種抗體,在更年期模型小鼠身上進行的試驗表明,其有助於增加骨量,減少體脂。該抗體有潛力用於應對人類涉及內臟脂肪的疾病,並能推動治療骨質疏鬆症和肥胖等疾病相關藥物的研發。

——中國科技網

微軟宣佈10年內運行DNA資料存儲系統

微軟研究院近日宣佈了又一個“小目標”——10年內將DNA資料存儲系統納入資料中心並開始運行。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當日報導,微軟研究院計畫3年內開發出DNA資料儲存的商業化原型系統,並選取一個資料中心,打造資料存儲的“精品店”。

小目標背後,是微軟雄心勃勃的大目標——讓資料備份和歸檔的磁帶驅動器退出歷史舞臺,全部改用“DNA存儲”。

——《科技日報》

我國將建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

海底科學觀測網是人類建立的第三種地球科學觀測平臺,通過它人類可以深入到海洋內部觀測和認識海洋。目前,北美、西歐和日本等十幾個國家都已經擁有海底觀測網。日前,我國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正式被批復建立。

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在我國東海和南海分別建立海底觀測系統,實現中國東海和南海從海底向海面的全天候、即時和高解析度的多介面立體綜合觀測,為深入認識東海和南海海洋環境提供長期連續觀測資料和原位科學實驗平臺。

——中國網路電視臺

2017中國“十大黑科技”發佈

5月27日,在中國國際大資料產業博覽會上,2017中國“十大黑科技”正式發佈。

榮獲2017中國“十大黑科技”有:小i機器人、中國光量子電腦、中興通訊黑盒化物聯終端、柔宇科技柔性顯示幕、貴州蜂能科技公司智慧用電網路平臺、海爾Driverless無人操控節能中央空調、海雲資料唇語識別技術、360新一代智慧防火牆、石墨烯柔性手機和京東3D商品展示。

——中新社

上海張江崛起光子大科學裝置群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在亮度等方面具優異特性

光子領域的又一項重要科學裝置,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這也是建國以來投資最大的大科學裝置專案。該鐳射裝置是目前國際上最強大的X射線鐳射,在亮度等方面具有其他裝置無法比擬的優異特性。

目前,張江正在積極爭取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國家生物醫藥大資料等專案落地,其中,自由電子鐳射專案裝置建議書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力爭8月底出臺可行性研究報告。

——央視網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日前出版的《自然通訊》上指出,在世界範圍內,在過去200年裡,新確定的外來物種數量在持續增長,所有的首次入侵記錄,超過三分之一發生在1970到2014年。

出於這個原因,目前,世界各地正在建立各種法律法規,以減少新的外來物種的引入。“但是,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過去的努力還不夠有效以跟上正在進行的全球化。我們迫切需要實施更加有效預防政策。”研究者稱。

——《科技日報》

新抗體有助於增加骨量減少體脂

英國《自然》雜誌5月底線上發表的一篇醫學研究論文報告稱,美國科學家新發現了一種抗體,在更年期模型小鼠身上進行的試驗表明,其有助於增加骨量,減少體脂。該抗體有潛力用於應對人類涉及內臟脂肪的疾病,並能推動治療骨質疏鬆症和肥胖等疾病相關藥物的研發。

——中國科技網

微軟宣佈10年內運行DNA資料存儲系統

微軟研究院近日宣佈了又一個“小目標”——10年內將DNA資料存儲系統納入資料中心並開始運行。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當日報導,微軟研究院計畫3年內開發出DNA資料儲存的商業化原型系統,並選取一個資料中心,打造資料存儲的“精品店”。

小目標背後,是微軟雄心勃勃的大目標——讓資料備份和歸檔的磁帶驅動器退出歷史舞臺,全部改用“DNA存儲”。

——《科技日報》

我國將建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

海底科學觀測網是人類建立的第三種地球科學觀測平臺,通過它人類可以深入到海洋內部觀測和認識海洋。目前,北美、西歐和日本等十幾個國家都已經擁有海底觀測網。日前,我國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正式被批復建立。

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在我國東海和南海分別建立海底觀測系統,實現中國東海和南海從海底向海面的全天候、即時和高解析度的多介面立體綜合觀測,為深入認識東海和南海海洋環境提供長期連續觀測資料和原位科學實驗平臺。

——中國網路電視臺

2017中國“十大黑科技”發佈

5月27日,在中國國際大資料產業博覽會上,2017中國“十大黑科技”正式發佈。

榮獲2017中國“十大黑科技”有:小i機器人、中國光量子電腦、中興通訊黑盒化物聯終端、柔宇科技柔性顯示幕、貴州蜂能科技公司智慧用電網路平臺、海爾Driverless無人操控節能中央空調、海雲資料唇語識別技術、360新一代智慧防火牆、石墨烯柔性手機和京東3D商品展示。

——中新社

上海張江崛起光子大科學裝置群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在亮度等方面具優異特性

光子領域的又一項重要科學裝置,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這也是建國以來投資最大的大科學裝置專案。該鐳射裝置是目前國際上最強大的X射線鐳射,在亮度等方面具有其他裝置無法比擬的優異特性。

目前,張江正在積極爭取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國家生物醫藥大資料等專案落地,其中,自由電子鐳射專案裝置建議書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力爭8月底出臺可行性研究報告。

——央視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