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星空守護者聯盟”竟然真的有!咱濟南就有一位!最早他相中了七星台

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底律, 另一件是我們頭頂的燦爛星空。 ——康得

“一閃一閃亮晶晶,

滿天都是小星星……”

小時候仰望星空的愜意,

如今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說,

卻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因為不僅是空氣污染,

還有無所不在的燈光造成的光污染。

城市看不到滿天星星,

影響的不是一個人,

而是一代甚至幾代人。

當年, 王曉華為了建立試點,

北京、濟南、青島、杭州、廈門、敦煌……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這是在敦煌拍攝的雅丹地貌的星軌圖, 浩瀚的宇宙, 震撼人心。

幸運的是,

我們身邊有一位熱心人,

為讓更多人看到滿天星星,

他奔走多年保護暗夜。

亞洲暗夜保護第一人、肺癌患者、

國企“一把手”、草根英雄,

你很難將這些詞放在一個人身上,

而實際上, 這些標籤都屬於65歲的王曉華。

自從2011年投身暗夜保護以來,

王曉華一直在為建立中國的暗夜保護地而四處奔走,

以一己之力,

在中國、在亞洲, 撕開一道口子,

引進了暗夜保護理念,

樹立了光污染危機意識,

並在西藏阿裡開始建立國內首個暗夜保護區。

西藏阿裡高原獅泉河鎮以南的一片無人區。 這裡海拔高、人口少、大氣稀薄穩定, 具有很好的條件可以建成暗夜保護地。 在這裡, 燦爛的銀河清晰可見。

王曉華:

中國星空會負責人, 國際暗夜協會北京代表處負責人 , 亞洲首個獲得“暗夜保護者”稱號的人。

攝影大賽

讓他迷上星空

王曉華拄著拐杖從樓上緩緩走下來, 行動略有不便。

初次照面, 令人大吃一驚,

材料上的王曉華面色紅潤、體格健碩,

而此時, 拄著拐杖緩緩踱步的他身形瘦削,

甚至用行動遲緩來形容都不過分。

書架上擺滿了關於星空的書籍雜誌。

王曉華拿起一張合照,頗為自豪地介紹,這是他在“夜空下的世界”(TWAN)攝影大賽後,和天文學家無國界組織(AWB)主席Mike Simons的合照,正是那次比賽,將他引到了星空保護這條充滿艱辛的理想之路。

時間回到2011年,王曉華偶然看到“夜空下的世界”攝影大賽的消息,他決定試試。

魯魯是王曉華老師從小養大的一條獵犬。

在一個剛下完大雪的冬天,王曉華帶著他的獵犬魯魯,登上了七星台。在空無一人的廣場上,他在零下二十度的淩晨,頂著刺骨寒風蹲守兩個多小時,憑藉一幅《長城的星空》拿下國際大獎。

獲獎後,Mike Simons告訴王曉華,為了對抗光污染,在歐洲、美洲、非洲很多國家都已建立了暗夜保護地,而亞洲還是一片空白。

“他直接問我,‘作為中國首個星空攝影獲獎者,你能不能在這方面做些工作?’我當然答應了,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為什麼不做呢?“王曉華這一允諾,便是用餘生做出的承諾。

此時的他即將退休,便拉上幾個朋友發起了“中國星空專案”,開始追逐他的暗夜星空夢。

七星台,是王曉華看中的第一個選址目標,他曾無數次在深夜登上七星台拍攝考察,“這裡風景優美,觀星條件優越,是理想的觀星位置。”遺憾的是,最終沒能落實下來。

2011年,王曉華輾轉找到《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多次協商後,終於說服對方一起做個“暗夜保護”專題。

2012年3月,中國的第一份暗夜星空專刊推出了。

同年,第28屆國際天文大會在北京召開,王曉華帶著這份專刊出席會議,這一次,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在星空保護上的努力,國際暗夜協會邀請王曉華擔任該協會北京代表處負責人。

身患重病

不願放下星空

採訪中,雖然王曉華的妻子幾次提示讓他休息一下,但王曉華談興正濃,迫不及待展示他的“老夥計”,他像個孩子一樣,不停擺弄各種鏡頭、濾鏡、三腳架、指南針……

妻子看著他這樣興致勃勃,也止不住歎氣,有些不忍,轉身離開去熬中藥了。

放棄住院化療後,妻子每天都要熬中藥給王曉華喝。對他的選擇,家人起初不支持甚至不理解。退休前,王曉華是軍隊大校,是國企董事長和黨委書記,為什麼不能安享晚年呢?

在七星台選址遭擱淺後,王曉華幾乎跑遍了大半個中國,最後定在了西藏阿裡高原獅泉河鎮以南的天文觀測區。

自2013年起,王曉華四次入藏,每次都背著重重的拍攝設備和資料,去實地宣傳、考察,進行義務講座科普,制定策劃,自己承包了一個團隊的工作量。他就是那時落下了病根。

2015年7月,第四次從西藏回來後,連日勞累加上高原反應和感冒、腹瀉,他的肺部受到感染,不能完全確定病因,建議他留院觀察。

因為第29屆國際天文大會迫在眉睫,幾天後他匆匆辦理了出院手續。作為中國星空專案負責人,他為阿裡的星空拍攝了一部宣傳片。

此外,他還製作海報、燒錄光碟,從北京背到夏威夷,讓世界天文界認識了阿裡,美麗燦爛的星河再一次震撼世界。

阿裡美麗燦爛的星河再一次震撼世界。

從夏威夷回來後,王曉華的身體受到嚴重影響,因為肺部炎症沒有及時治療形成病灶,醫生切除了他的右邊肺葉,並確診肺癌,建議他手術後至少休養半年。

但王曉華根本沒有停下來,直到幾個月後身體亮起了紅燈,他再次住進了醫院。最終他選擇了出院,因為病魔他可能無力抗爭了,但星空還要繼續守護。

孤身戰鬥

每年自費十幾萬

儘管中國的暗夜保護事業仍在徘徊和摸索中,王曉華已竭盡全力。經過多方接觸,2016年9月,中國科協體系內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接納了他,設立了專門的星空工作委員會。

從“中國星空專案”到“中國星空會”走了整整5年,中國的星空保護邁出了重要一步。

和前幾年一樣,所有的事情還是他自己在做。為了星空夢,最近幾年他自費投入了很多,只要聽說有關於星空的學術交流活動,他就毫不猶豫的報名。

滿床的相機鏡頭配件,各種濾鏡、三腳架,這都是王老師近幾年陸續購買的。七年了,為了阿裡項目多次入藏以及出國宣傳、國內普及、考察項目等等,都是自己掏腰包,每年至少要投入十幾萬元,他的退休金全用在了這上面,他說,自費來做這件事情從沒怨言,但是要發展起來,還是需要國家和社會的支援。

到現在為止,王曉華的星空項目每個階段都靠著朋友和志願者臨時幫忙,唯一不變的只有他自己,“暗夜保護事業一定會做起來的,這一點我從來沒有懷疑過。”王曉華肯定地說。

幕後支持

家屬也能認星座

說起這些年的感受,王曉華的妻子很感慨,“太難了,他現在是以個人力量來推動一個國家項目往。”

在生活中,王曉華很少顧得上家,對於他熱愛的星空事業,卻傾注了所有的心血。

“走到哪裡宣傳就到哪裡,跟身邊人介紹,還經常把附近的鄰居找來,一塊在家裡看星星。”王曉華的妻子告訴記者,最初家人對他的想法並不理解。

如今,家人都不再反對了,也漸漸理解了王曉華。被病痛折磨的王曉華依然樂觀,他說:我是從部隊出來的,我所受的教育就是為祖國奉獻,我的姑父三十幾歲就為了革命事業而犧牲了,我活得夠久了。

受王曉華的影響和帶動,原本對天文和星空一無所知的王曉華妻子,現在已經能夠對著天上的星星分辨具體是哪個星座。

接待完來訪者後,王曉華略顯疲憊,由於體力不支,他聽從了妻子的勸告,在躺椅上小憩一會。

“平時,曉華在家裡一般都是臥床不起,身體乏力得很,經常連飯都吃不下,今天卻像打了雞血一樣,很擔心你們走後他就垮掉了。”她的眉目間充滿了憂愁和疲憊。

面對質疑

讓時間來證明

這是關於王曉華星空保護行動的第一篇見報報導,他收藏至今。最初,他計畫把七星台作為中國暗夜保護地的首個試點,但是未能實施,對此他十分遺憾。

退休前,王曉華是某國企董事長和黨委書記,退休後他更願意把自己稱作“草根”。

六年過去,經過諸多努力,最終才得以在阿裡和那曲建起屬於中國的暗夜保護試點專案,過程艱難而孤獨,其中也少不了各種質疑和委屈。

“天上的星星有什麼可看的?”

“星空怎麼保護,到天上去嗎?”

“你這麼熱心做這個,肯定能賺很多吧?”

……

王曉華說,這樣的質疑他以前經常會遇到,

在推廣暗夜保護的這幾年,

不被社會理解是他所遭遇的最大阻力。

王曉華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水、土地、空氣污染還沒解決好,哪能顧得上星空”?

所以,很少有人願意出錢出力,也很少有地方政府願意攬下這個不僅沒有國家撥款、還要有專人負責的“吃力”活兒。因此,王曉華只能靠自己不斷的做工作來推動。

國際暗夜協會的考察團,來到王曉華老師家裡做客時了一起拍了合照,共同探討中國國際暗夜保護行動的實施。並且一起登上了七星台,作了實地考察。

在推廣暗夜保護過程中,面對各種質疑和不理解,王曉華一直很平靜。“和國家比起來,個人畢竟是渺小的,那些委屈和誤解都不算什麼,就讓時間來證明吧。”王曉華笑著說。

王曉華告訴記者,眼下中國的暗夜保護剛剛開始,他準備嘗試用產業化的方式推進,既要堅持公益性,同時要有盈利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記者手記

仰視六旬老者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靚麗星空曾是很多人的美好回憶,

然而星空早已被我們忽視了太久。

晚上打算去七星台觀賞星空,王曉華老師拿出了手機,仔細地查詢當晚的星空情況。為了宣傳中國的星空專案,六十歲的他別說智慧手機了,攝像、PS、電腦樣樣精通,還特意報了英語班,成為班上年齡最大的學生。

晚上,風很大,雖然體力不支,但王曉華不顧妻子的阻攔,依然帶我們去了他以前經常拍照的地方——七星台的武聖門,他說:“他們來採訪一趟,都沒有看到星空,如何感受到這項事業的意義呢?”

5月16日晚,月明星稀,山下微風輕撫,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

記者跟隨王曉華來到七星臺上的觀景台。

實際上,採訪結束時已近傍晚,

王曉華執意要晚上再登上七星台,

來一次“現場講解”,

多次勸說未果後,老人執意登山。

在山下穿著薄短袖還不覺得冷,

隨著山路彎彎繞繞,

明顯感覺到氣溫在驟降,

而這位眼前的老人,

明明是患病在身,又忙碌了一天,

當看到滿天繁星,他又精神抖擻起來。

確實很難想像,

眼前的這位六旬老人,

在寒風徹骨的深夜,在一條狗的陪伴下,

無數次驅車走在這樣崎嶇的山路上,

只為了留下星空最美的一瞬。

既是源於對星空的深愛,

更是對國家和歷史的責任,

讓病魔纏身的他充滿了力量。

為了暗夜保護,

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的王曉華,

放棄了安逸、閒適的退休生活,

勇敢選擇了一條崎嶇的路,

他更像是一支蠟燭,

希望借助自己微弱的光,

喚醒更多人對璀璨星空的關注

……

王曉華指著他拍的星空圖為我們逐一介紹,為了建立中國暗夜保護地,他遍訪全國,拍了很多震撼人心的照片。講起星座、星軌,說起星空,他如數家珍。

最後,生活君想以王曉華老師的這段話來作結——

仰望星空可以使人得到知識的豐養、素質的提升和精神的昇華,唯有仰望星空,才能腳踏實地,一個民族如果只看腳下是沒有希望的。我們已經污染了部分土地、空氣和水,現在正污染著我們的星空。莫要等到追悔莫及的那一天,暗夜保護,迫在眉睫。

——王曉華

編輯

李琳

書架上擺滿了關於星空的書籍雜誌。

王曉華拿起一張合照,頗為自豪地介紹,這是他在“夜空下的世界”(TWAN)攝影大賽後,和天文學家無國界組織(AWB)主席Mike Simons的合照,正是那次比賽,將他引到了星空保護這條充滿艱辛的理想之路。

時間回到2011年,王曉華偶然看到“夜空下的世界”攝影大賽的消息,他決定試試。

魯魯是王曉華老師從小養大的一條獵犬。

在一個剛下完大雪的冬天,王曉華帶著他的獵犬魯魯,登上了七星台。在空無一人的廣場上,他在零下二十度的淩晨,頂著刺骨寒風蹲守兩個多小時,憑藉一幅《長城的星空》拿下國際大獎。

獲獎後,Mike Simons告訴王曉華,為了對抗光污染,在歐洲、美洲、非洲很多國家都已建立了暗夜保護地,而亞洲還是一片空白。

“他直接問我,‘作為中國首個星空攝影獲獎者,你能不能在這方面做些工作?’我當然答應了,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為什麼不做呢?“王曉華這一允諾,便是用餘生做出的承諾。

此時的他即將退休,便拉上幾個朋友發起了“中國星空專案”,開始追逐他的暗夜星空夢。

七星台,是王曉華看中的第一個選址目標,他曾無數次在深夜登上七星台拍攝考察,“這裡風景優美,觀星條件優越,是理想的觀星位置。”遺憾的是,最終沒能落實下來。

2011年,王曉華輾轉找到《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多次協商後,終於說服對方一起做個“暗夜保護”專題。

2012年3月,中國的第一份暗夜星空專刊推出了。

同年,第28屆國際天文大會在北京召開,王曉華帶著這份專刊出席會議,這一次,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在星空保護上的努力,國際暗夜協會邀請王曉華擔任該協會北京代表處負責人。

身患重病

不願放下星空

採訪中,雖然王曉華的妻子幾次提示讓他休息一下,但王曉華談興正濃,迫不及待展示他的“老夥計”,他像個孩子一樣,不停擺弄各種鏡頭、濾鏡、三腳架、指南針……

妻子看著他這樣興致勃勃,也止不住歎氣,有些不忍,轉身離開去熬中藥了。

放棄住院化療後,妻子每天都要熬中藥給王曉華喝。對他的選擇,家人起初不支持甚至不理解。退休前,王曉華是軍隊大校,是國企董事長和黨委書記,為什麼不能安享晚年呢?

在七星台選址遭擱淺後,王曉華幾乎跑遍了大半個中國,最後定在了西藏阿裡高原獅泉河鎮以南的天文觀測區。

自2013年起,王曉華四次入藏,每次都背著重重的拍攝設備和資料,去實地宣傳、考察,進行義務講座科普,制定策劃,自己承包了一個團隊的工作量。他就是那時落下了病根。

2015年7月,第四次從西藏回來後,連日勞累加上高原反應和感冒、腹瀉,他的肺部受到感染,不能完全確定病因,建議他留院觀察。

因為第29屆國際天文大會迫在眉睫,幾天後他匆匆辦理了出院手續。作為中國星空專案負責人,他為阿裡的星空拍攝了一部宣傳片。

此外,他還製作海報、燒錄光碟,從北京背到夏威夷,讓世界天文界認識了阿裡,美麗燦爛的星河再一次震撼世界。

阿裡美麗燦爛的星河再一次震撼世界。

從夏威夷回來後,王曉華的身體受到嚴重影響,因為肺部炎症沒有及時治療形成病灶,醫生切除了他的右邊肺葉,並確診肺癌,建議他手術後至少休養半年。

但王曉華根本沒有停下來,直到幾個月後身體亮起了紅燈,他再次住進了醫院。最終他選擇了出院,因為病魔他可能無力抗爭了,但星空還要繼續守護。

孤身戰鬥

每年自費十幾萬

儘管中國的暗夜保護事業仍在徘徊和摸索中,王曉華已竭盡全力。經過多方接觸,2016年9月,中國科協體系內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接納了他,設立了專門的星空工作委員會。

從“中國星空專案”到“中國星空會”走了整整5年,中國的星空保護邁出了重要一步。

和前幾年一樣,所有的事情還是他自己在做。為了星空夢,最近幾年他自費投入了很多,只要聽說有關於星空的學術交流活動,他就毫不猶豫的報名。

滿床的相機鏡頭配件,各種濾鏡、三腳架,這都是王老師近幾年陸續購買的。七年了,為了阿裡項目多次入藏以及出國宣傳、國內普及、考察項目等等,都是自己掏腰包,每年至少要投入十幾萬元,他的退休金全用在了這上面,他說,自費來做這件事情從沒怨言,但是要發展起來,還是需要國家和社會的支援。

到現在為止,王曉華的星空項目每個階段都靠著朋友和志願者臨時幫忙,唯一不變的只有他自己,“暗夜保護事業一定會做起來的,這一點我從來沒有懷疑過。”王曉華肯定地說。

幕後支持

家屬也能認星座

說起這些年的感受,王曉華的妻子很感慨,“太難了,他現在是以個人力量來推動一個國家項目往。”

在生活中,王曉華很少顧得上家,對於他熱愛的星空事業,卻傾注了所有的心血。

“走到哪裡宣傳就到哪裡,跟身邊人介紹,還經常把附近的鄰居找來,一塊在家裡看星星。”王曉華的妻子告訴記者,最初家人對他的想法並不理解。

如今,家人都不再反對了,也漸漸理解了王曉華。被病痛折磨的王曉華依然樂觀,他說:我是從部隊出來的,我所受的教育就是為祖國奉獻,我的姑父三十幾歲就為了革命事業而犧牲了,我活得夠久了。

受王曉華的影響和帶動,原本對天文和星空一無所知的王曉華妻子,現在已經能夠對著天上的星星分辨具體是哪個星座。

接待完來訪者後,王曉華略顯疲憊,由於體力不支,他聽從了妻子的勸告,在躺椅上小憩一會。

“平時,曉華在家裡一般都是臥床不起,身體乏力得很,經常連飯都吃不下,今天卻像打了雞血一樣,很擔心你們走後他就垮掉了。”她的眉目間充滿了憂愁和疲憊。

面對質疑

讓時間來證明

這是關於王曉華星空保護行動的第一篇見報報導,他收藏至今。最初,他計畫把七星台作為中國暗夜保護地的首個試點,但是未能實施,對此他十分遺憾。

退休前,王曉華是某國企董事長和黨委書記,退休後他更願意把自己稱作“草根”。

六年過去,經過諸多努力,最終才得以在阿裡和那曲建起屬於中國的暗夜保護試點專案,過程艱難而孤獨,其中也少不了各種質疑和委屈。

“天上的星星有什麼可看的?”

“星空怎麼保護,到天上去嗎?”

“你這麼熱心做這個,肯定能賺很多吧?”

……

王曉華說,這樣的質疑他以前經常會遇到,

在推廣暗夜保護的這幾年,

不被社會理解是他所遭遇的最大阻力。

王曉華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水、土地、空氣污染還沒解決好,哪能顧得上星空”?

所以,很少有人願意出錢出力,也很少有地方政府願意攬下這個不僅沒有國家撥款、還要有專人負責的“吃力”活兒。因此,王曉華只能靠自己不斷的做工作來推動。

國際暗夜協會的考察團,來到王曉華老師家裡做客時了一起拍了合照,共同探討中國國際暗夜保護行動的實施。並且一起登上了七星台,作了實地考察。

在推廣暗夜保護過程中,面對各種質疑和不理解,王曉華一直很平靜。“和國家比起來,個人畢竟是渺小的,那些委屈和誤解都不算什麼,就讓時間來證明吧。”王曉華笑著說。

王曉華告訴記者,眼下中國的暗夜保護剛剛開始,他準備嘗試用產業化的方式推進,既要堅持公益性,同時要有盈利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記者手記

仰視六旬老者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靚麗星空曾是很多人的美好回憶,

然而星空早已被我們忽視了太久。

晚上打算去七星台觀賞星空,王曉華老師拿出了手機,仔細地查詢當晚的星空情況。為了宣傳中國的星空專案,六十歲的他別說智慧手機了,攝像、PS、電腦樣樣精通,還特意報了英語班,成為班上年齡最大的學生。

晚上,風很大,雖然體力不支,但王曉華不顧妻子的阻攔,依然帶我們去了他以前經常拍照的地方——七星台的武聖門,他說:“他們來採訪一趟,都沒有看到星空,如何感受到這項事業的意義呢?”

5月16日晚,月明星稀,山下微風輕撫,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

記者跟隨王曉華來到七星臺上的觀景台。

實際上,採訪結束時已近傍晚,

王曉華執意要晚上再登上七星台,

來一次“現場講解”,

多次勸說未果後,老人執意登山。

在山下穿著薄短袖還不覺得冷,

隨著山路彎彎繞繞,

明顯感覺到氣溫在驟降,

而這位眼前的老人,

明明是患病在身,又忙碌了一天,

當看到滿天繁星,他又精神抖擻起來。

確實很難想像,

眼前的這位六旬老人,

在寒風徹骨的深夜,在一條狗的陪伴下,

無數次驅車走在這樣崎嶇的山路上,

只為了留下星空最美的一瞬。

既是源於對星空的深愛,

更是對國家和歷史的責任,

讓病魔纏身的他充滿了力量。

為了暗夜保護,

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的王曉華,

放棄了安逸、閒適的退休生活,

勇敢選擇了一條崎嶇的路,

他更像是一支蠟燭,

希望借助自己微弱的光,

喚醒更多人對璀璨星空的關注

……

王曉華指著他拍的星空圖為我們逐一介紹,為了建立中國暗夜保護地,他遍訪全國,拍了很多震撼人心的照片。講起星座、星軌,說起星空,他如數家珍。

最後,生活君想以王曉華老師的這段話來作結——

仰望星空可以使人得到知識的豐養、素質的提升和精神的昇華,唯有仰望星空,才能腳踏實地,一個民族如果只看腳下是沒有希望的。我們已經污染了部分土地、空氣和水,現在正污染著我們的星空。莫要等到追悔莫及的那一天,暗夜保護,迫在眉睫。

——王曉華

編輯

李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