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媒體下半場,是蹭“熱點”還是“深耕細作”?

互聯網這點事兒, 變化太快, 一個新的技術出現, 將迎來一波創業機會紅利。 隨後蜂擁而至的跟風者, 多半難以攻擊重重辟壘, 最終無心攻克, 死城牆中下游, 自媒體也如此。

自媒體剛興趣不就, 似乎也走到了下半場。

2014年可以說是自媒體興起的元年, 它的興起是有底層基礎作為背景的, 比如4/5G、手機、HTML5等, 技術進步導致資訊傳播方式與人的生活方式改變, 所謂碎片化時間出現。

在2015年, 人的閱讀習慣分為兩種, 一種是深閱讀, 一種是淺閱讀。 2015年下半年, 這種方式發生了改變, 深閱讀越來越少, 同時視頻播放量大大增加,

人們更喜歡視頻, 而圖文的方式在減弱。

這些變化, 作為一個從事自媒體的人一邊感到機會的到來, 一邊感到創作的障礙與迷茫。

回看這波互聯網內容創業, 做到頂尖的, 也就是那20%, 而80%的自媒體人收入不到5000塊。

在這個動不動就“自媒體”的時代, 在這個動不動就“網紅”的時代, 是有要求的, 來自傳統媒體的人, 首先他們有很多行業優勢, 知道資訊傳播方式。 而作為一個草根自媒體, 很難做到, 因為無論是內容創作還是粉絲運營到最後的商業模式都是模糊的, 而這些東西, 每個環節沒做到都是致命的。

那麼自媒體最好也選擇團隊運營, 兩個人也是團隊, 一個負責內容, 一個負責編輯與運營。

關於內容, 這點是剛開始做自媒體最糾結的問題“是最大而泛的還是做垂直?是宣傳還是偽原創?”。

很多書本上寫得很好, 關於自媒體一定要做原創細分領域。

嘿, 能原創垂直領域自然好, 不能, 那只能蹭熱點, 即時是這樣, 他也只能是這樣。

對於運營, 應該找一個主要的我, 其它兩個作為輔助引流。

總之, 自媒體“魚龍混雜”的時代過去了, 是繼續“蹭熱點”, 還是打算“深耕細作”, 都要先運營起來, 慢慢調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