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暗訪曝光!武漢這些水利工程進度嚴重滯後,6月本該完工竟未開工

長江日報融媒體5月30日訊5月30日, 以江南泵站為代表的一批水利工程準時具備應急抽排或通水能力, 正式開始發揮作用。 但長江日報記者連日來暗訪部分水利工程時卻發現, 少數原本應在今年6月主體完工的項目至今或仍未開工, 或建設進度嚴重滯後, 影響到了武漢市今年防汛排漬安全。

在蔡甸區洪北堤除險加固工程現場, 記者未發現任何施工人員和施工機械。 從去年10月該項目被列入我市“災後重建”水利工程計畫至今, 已過去了近8個月, 蔡甸區仍未完成初步設計。 在黃陂區西湖堤除險加固工程現場,

雖有施工人員和機械持續建設, 但土方施工量僅完成整個工程的5%。

武昌區筷子湖泵站是一座在建雨水泵站, 因相關部門缺乏高效有力的推進手段, 工程一再被擱置, 不得不延後2年, 至2018年汛前才能發揮作用。 巡司河綜合整治二期工程受拆遷遲緩影響, 施工機械無法施展作業, 管道排水存在卡口, 過流不暢, 將影響巡司河至南湖、湯遜湖區域的排水。

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我市制定水利工程的建設時間經過了科學論證。 在全市災後水利水毀應急修復工程中, 新洲區4項工程、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堤防未見加寬、加高。 記者郭良朔 攝

5月27日上午, 長江日報記者從漢口驅車近2個小時, 來到位於蔡甸區通順河畔的洪北堤。

車輛行駛上堤頂後, 記者一路向上游的仙桃方向探訪, 全程未見到有任何施工建設的場面, 也沒見到任何施工人員或機械設備。

記者在洪北堤旁的挖口泵站停車, 沿著洪北堤走下堤頂, 來到一戶農家門前。 61歲的男主人許文傑正巧站在大門口, 他說, 2016年那場大水讓通順河河水水位暴漲, 最高時水位距離堤頂僅剩約1米。

“當時可以說是險情不斷, 大家日夜堅守在大堤上, 我也天天都住在上面, 參與防汛。 ”許文傑回憶道。

大水退後的幾個月間, 許文傑在大堤上看到了好幾撥專業踏勘人員, 他們手持相關儀器和設備, 在大堤附近進行測量和勘探。 但是他說, 此後就再也沒看到有人來這裡施工或建設。

“我是非常希望大堤加寬加高的,

這裡水患非常重。 我安家在此已有29年, 房子先後被淹了3次。 家裡不敢種瓜果, 就怕水一泡損失太大。 ”許文傑說。

2016年10月12日, 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全市災後水利建設專案計畫表》, 其中災後水利水毀應急修復工程中明確包括了洪北堤除險加固工程, 對洪北堤全長24.42公里堤段進行除險加固, 堤頂高程要達到28.5米, 堤頂寬7米, 並明確主體工程應在2017年6月完工。

市水務專家表示, 從目前的情況看, 8個月過去了, 洪北堤的除險加固工程連初步設計都沒有做完, 後面還面臨著區財政預審和招投標等多項程式, 今年汛後能否立即開工尚不得知。 據悉, 為了2017年渡汛安全, 蔡甸區組織完成了洪北堤的浪坎修復、堤頂防汛道路、穿堤涵閘泵站的臨時維修,

也在著手先行啟動洪北堤官蓮湖段的工程建設, 但從全市來看, 蔡甸區對工程的推進仍然是最慢的。

暗訪地點:黃陂區西湖堤

僅完成5%土方施工量

今年6月無法完成除險加固工程

圖為:府河西湖堤除險加固工程項目現場,

施工進度滯後。 記者郭良朔 攝

5月27日下午, 記者又驅車前往黃陂區府河邊的西湖堤。 從盤龍城大橋下橋並掉頭後, 記者走上了西湖堤堤頂。 放眼望去, 堤下有數台挖掘機和施工車輛正在施工作業, 工地上也有施工人員。

在工地一側的一塊工程概況介紹圖上, 上面寫著:“黃陂區府河西湖堤位於府澴河左岸, 上游起於上澇河村, 下游至岱黃高速府河橋, 與民生堤相連, 全長16.8公里。 西湖堤建於上世紀60年代末, 目前存在堤線散亂、堤身斷面薄弱、穿堤建築物老化、防洪標準低等問題, 從建堤至今歷經數次汛期潰口, 損失巨大。 該堤作為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唯一防洪屏障, 已經不能滿足該地區的防洪需要, 亟需全面加固。 ”

西湖堤的除險加固也被列入去年公佈的災後水利水毀應急修復工程中, 主體工程同樣要求在2017年6月完工。然而,目前工程僅完成了整個工程5%的土方施工量,目前隨著汛期來臨,6月完工已成為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市水務專家說,在西湖堤的除險加固工程上,黃陂區做了很多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難。特別是盤龍城遺址保護的審批程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的前期工作,但工程施工處在盤龍城遺址核心保護區範圍內的長度不足2公里,這不能成為整個工程建設滯後的理由。

據悉,黃陂區目前已完成了西湖堤在2016年汛期出現的潰口、管湧、脫坡、散浸等險情的處置以及病險涵閘的封堵,加大了防汛備料投入,完善了防汛預案。但有關專家表示,西湖堤上游地區堤防目前已全部加高,如果今年突發洪水,位於下游的西湖堤就會更加危險。

暗訪地點:武昌區筷子湖泵站

計畫去年底完工的泵站將延後2年發揮作用

相關部門缺乏高效有力的推進手段

原本去年底完工的泵站,卻因居民反對出江管道穿越社區,相關部門缺乏高效有力的推進手段,一再擱置直至改變線路走向,不得不延後2年發揮作用。

去年6月底7月初的汛期強降雨,導致常陽麗江城社區、附近的農講所、毛澤東舊居等多處被淹。這一區域僅有一座抽排能力為0.7立方米/秒的老泵站。為解決筷子湖周邊嚴重漬水,經市、區政府批准,在都府堤路中共五大會址北側新建抽排能力為7.5立方米/秒的泵站及出江管道,可有效解決這中華路區域0.88平方公里的排水問題,數萬居民受益。

在實施過程中,排水管網將穿越該社區道路下方。而這一泵站及排水走廊在社區建成前就已規劃。距離社區院牆10米左右的泵站,將區域漬水通過穿越社區下方的管道抽排入江,同時配建一條0.3立方米/秒的污水管,社區污水經管道到二郎廟污水廠處理。

原本工期計畫2016年底完工,因社區居民極力反對,只得擱淺。

5月27日上午9時,記者來到武昌中華路臨江大道的常陽麗江城社區,社區內沒有一點施工痕跡,也沒有看到安民告示、工程介紹等展板資料。

記者採訪兩位元居民,均表示,去年7月的大雨讓地下車庫都淹了水,這一工程雖然是解決漬水問題,但是從社區走,擔心地基安全。

專家說,因筷子湖泵站的出江管道要從社區地下穿過,社區居民擔心深基坑工程對房屋地基安全有影響,反對這一工程,導致原本去年底完工的泵站至今未動工。

從一份印於2016年9月26日的《關於筷子湖泵站及出江管道工程常陽麗江城施工建設告居民書》中看到,筷子湖泵站及出江管道是市、區排水重點專案,每逢雨季,南起蛇山、西至長江、北到中山路、東至解放路及得勝橋路沿線容易發生內澇災害,影響該區域居民正常出行及生命財產安全。

在《告居民書》中,記者看到,文內專門對房屋安全進行了說明,在施工前制定了詳細可行的施工技術措施,確保施工期間周邊建築物安全,同時聘請協力廠商專業房屋鑒定部門進行房屋鑒定,24小時不間斷進行安全監測。還明確合同工期15個月,並承諾8個月內完成社區範圍內所有工程量。

武昌區水務局負責人表示,泵站是埋在地下9米深,相當於一個兩層地下室,施工時還將採取除噪措施。經過與社區物業、居民多次對話溝通,最終水務部門決定採取第二種方案,即改變出江管道的線路,繞開社區,改走都府堤路,從紅巷出江。但改線後管道從農講所門口經過,對於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改線方案須徵求文物保護單位意見,文化部門還要組織專家進行評審,改線還需經過規劃批准。這位負責人稱:“目前就等著規劃對於改線的批復,專家評審及國家文物部門批准,手續一旦到位將立即開工。”

專家說,筷子湖泵站專案的順利實施,不僅需要政府相關部門之間加強聯動、協力推進,更需要廣大市民特別是周邊居民的理解與支持。記者獲悉,筷子湖泵站將於2018年6月具備通水能力,12月建成,相比原計劃晚了2年。對於今年汛期如何緩解區域漬水,武昌區水務局負責人表示,對還能發揮作用的老泵站進行了維修,還將增加部分應急排水設備。

暗訪地點:巡司河綜合整治二期工程

拆遷垃圾堆在巡司河河道沿線

拆完時間推遲近1年“拖慢”巡司河綜合整治二期步伐

2017年5月27日,巡司河綜合整治工程二期,巡司河邊正在拆遷的房屋。記者胡冬冬 攝

按照防汛令,原本定於2016年7月完成的拆遷任務,至今仍未完成。因拆遷完成時間推遲近1年,大大“拖慢”巡司河綜合整治二期步伐。

5月27日上午近11時,記者來到洪山區南湖路長虹橋社區附近的一處汽修市場拆遷地塊,占地約5000平方米的房屋已拆除一大半,地上堆滿磚塊等建築垃圾,一台挖土機停放在空地上,無人作業。拆遷地塊瀕臨巡司河,河道沿線還堆放著大量建築垃圾。

去年夏季,南湖、湯遜湖地區遭受嚴重的暴雨和內澇。汛後,巡司河專案納入災後重建的重點排水工程。

2017年“四水共治”重點建設專案進度統計表上顯示,巡司河綜合整治二期工程(中山路-712研究所、野芷湖南路-青菱河)管道長5500米,含截汙、生態補水、景觀等工程,規模為60-130立方米/秒。

專家介紹,巡司河綜合整治二期根據2016年市防汛指揮部29號防汛令,要求洪山區必須在2016年7月底完成轄區的巡司河河道範圍內房屋拆遷,但該河道範圍目前還有1000多平方米房屋還未拆完。拆遷直接影響管道施工,如果拆不動,施工機械無法施展作業,管道排水就會存在卡口,過流不暢,將影響巡司河至南湖、湯遜湖區域的排水。

據承建方有關人士介紹,巡司河綜合整治二期(出江二通道至青菱河)下游河段於今年5月完工通水,與南湖、湯遜湖連通;而武泰閘至出江二通道的上游河段因拆遷滯後,則計畫於今年九、十月份枯水期進行管道整治。

該有關人士表示,他也不清楚拆遷工期推遲的具體原因,目前汽修市場5000平方米已拆除3500平方米,預計端午節後拆遷完成移交斷面,他們將開展管道清淤及河道整治,對局部進行拓寬,並進行綠化景觀提升,建設主題公園。按照進度,從武泰閘到青菱河的整個二期工程將于明年5月通水。

【編輯:王戎飛】

主體工程同樣要求在2017年6月完工。然而,目前工程僅完成了整個工程5%的土方施工量,目前隨著汛期來臨,6月完工已成為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市水務專家說,在西湖堤的除險加固工程上,黃陂區做了很多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難。特別是盤龍城遺址保護的審批程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的前期工作,但工程施工處在盤龍城遺址核心保護區範圍內的長度不足2公里,這不能成為整個工程建設滯後的理由。

據悉,黃陂區目前已完成了西湖堤在2016年汛期出現的潰口、管湧、脫坡、散浸等險情的處置以及病險涵閘的封堵,加大了防汛備料投入,完善了防汛預案。但有關專家表示,西湖堤上游地區堤防目前已全部加高,如果今年突發洪水,位於下游的西湖堤就會更加危險。

暗訪地點:武昌區筷子湖泵站

計畫去年底完工的泵站將延後2年發揮作用

相關部門缺乏高效有力的推進手段

原本去年底完工的泵站,卻因居民反對出江管道穿越社區,相關部門缺乏高效有力的推進手段,一再擱置直至改變線路走向,不得不延後2年發揮作用。

去年6月底7月初的汛期強降雨,導致常陽麗江城社區、附近的農講所、毛澤東舊居等多處被淹。這一區域僅有一座抽排能力為0.7立方米/秒的老泵站。為解決筷子湖周邊嚴重漬水,經市、區政府批准,在都府堤路中共五大會址北側新建抽排能力為7.5立方米/秒的泵站及出江管道,可有效解決這中華路區域0.88平方公里的排水問題,數萬居民受益。

在實施過程中,排水管網將穿越該社區道路下方。而這一泵站及排水走廊在社區建成前就已規劃。距離社區院牆10米左右的泵站,將區域漬水通過穿越社區下方的管道抽排入江,同時配建一條0.3立方米/秒的污水管,社區污水經管道到二郎廟污水廠處理。

原本工期計畫2016年底完工,因社區居民極力反對,只得擱淺。

5月27日上午9時,記者來到武昌中華路臨江大道的常陽麗江城社區,社區內沒有一點施工痕跡,也沒有看到安民告示、工程介紹等展板資料。

記者採訪兩位元居民,均表示,去年7月的大雨讓地下車庫都淹了水,這一工程雖然是解決漬水問題,但是從社區走,擔心地基安全。

專家說,因筷子湖泵站的出江管道要從社區地下穿過,社區居民擔心深基坑工程對房屋地基安全有影響,反對這一工程,導致原本去年底完工的泵站至今未動工。

從一份印於2016年9月26日的《關於筷子湖泵站及出江管道工程常陽麗江城施工建設告居民書》中看到,筷子湖泵站及出江管道是市、區排水重點專案,每逢雨季,南起蛇山、西至長江、北到中山路、東至解放路及得勝橋路沿線容易發生內澇災害,影響該區域居民正常出行及生命財產安全。

在《告居民書》中,記者看到,文內專門對房屋安全進行了說明,在施工前制定了詳細可行的施工技術措施,確保施工期間周邊建築物安全,同時聘請協力廠商專業房屋鑒定部門進行房屋鑒定,24小時不間斷進行安全監測。還明確合同工期15個月,並承諾8個月內完成社區範圍內所有工程量。

武昌區水務局負責人表示,泵站是埋在地下9米深,相當於一個兩層地下室,施工時還將採取除噪措施。經過與社區物業、居民多次對話溝通,最終水務部門決定採取第二種方案,即改變出江管道的線路,繞開社區,改走都府堤路,從紅巷出江。但改線後管道從農講所門口經過,對於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改線方案須徵求文物保護單位意見,文化部門還要組織專家進行評審,改線還需經過規劃批准。這位負責人稱:“目前就等著規劃對於改線的批復,專家評審及國家文物部門批准,手續一旦到位將立即開工。”

專家說,筷子湖泵站專案的順利實施,不僅需要政府相關部門之間加強聯動、協力推進,更需要廣大市民特別是周邊居民的理解與支持。記者獲悉,筷子湖泵站將於2018年6月具備通水能力,12月建成,相比原計劃晚了2年。對於今年汛期如何緩解區域漬水,武昌區水務局負責人表示,對還能發揮作用的老泵站進行了維修,還將增加部分應急排水設備。

暗訪地點:巡司河綜合整治二期工程

拆遷垃圾堆在巡司河河道沿線

拆完時間推遲近1年“拖慢”巡司河綜合整治二期步伐

2017年5月27日,巡司河綜合整治工程二期,巡司河邊正在拆遷的房屋。記者胡冬冬 攝

按照防汛令,原本定於2016年7月完成的拆遷任務,至今仍未完成。因拆遷完成時間推遲近1年,大大“拖慢”巡司河綜合整治二期步伐。

5月27日上午近11時,記者來到洪山區南湖路長虹橋社區附近的一處汽修市場拆遷地塊,占地約5000平方米的房屋已拆除一大半,地上堆滿磚塊等建築垃圾,一台挖土機停放在空地上,無人作業。拆遷地塊瀕臨巡司河,河道沿線還堆放著大量建築垃圾。

去年夏季,南湖、湯遜湖地區遭受嚴重的暴雨和內澇。汛後,巡司河專案納入災後重建的重點排水工程。

2017年“四水共治”重點建設專案進度統計表上顯示,巡司河綜合整治二期工程(中山路-712研究所、野芷湖南路-青菱河)管道長5500米,含截汙、生態補水、景觀等工程,規模為60-130立方米/秒。

專家介紹,巡司河綜合整治二期根據2016年市防汛指揮部29號防汛令,要求洪山區必須在2016年7月底完成轄區的巡司河河道範圍內房屋拆遷,但該河道範圍目前還有1000多平方米房屋還未拆完。拆遷直接影響管道施工,如果拆不動,施工機械無法施展作業,管道排水就會存在卡口,過流不暢,將影響巡司河至南湖、湯遜湖區域的排水。

據承建方有關人士介紹,巡司河綜合整治二期(出江二通道至青菱河)下游河段於今年5月完工通水,與南湖、湯遜湖連通;而武泰閘至出江二通道的上游河段因拆遷滯後,則計畫於今年九、十月份枯水期進行管道整治。

該有關人士表示,他也不清楚拆遷工期推遲的具體原因,目前汽修市場5000平方米已拆除3500平方米,預計端午節後拆遷完成移交斷面,他們將開展管道清淤及河道整治,對局部進行拓寬,並進行綠化景觀提升,建設主題公園。按照進度,從武泰閘到青菱河的整個二期工程將于明年5月通水。

【編輯:王戎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