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誰該對死亡25萬人印度洋大海嘯負責?喜馬拉雅山難辭其咎!

是的, 你沒有看錯, 2004年發生的9.2級印度洋大地震, 引發的大海嘯奪走了印度洋沿岸地區25萬人的生命。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發現, 處於青藏高原的喜馬拉雅山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海嘯和山脈, 風馬牛不相及, 怎麼看也不像能聯繫在一起的樣子, 如何要喜馬拉雅山來對印度洋海嘯負責呢?

印度洋大地震是蘇門答臘俯衝板塊與上覆板塊之間彈性應變能積累到一定程度, 突然滑動形成的大地震, 由於上覆板塊上正好有深度合適的海水, 所以觸發了威力強大的大海嘯。 為了徹底查清印度洋大地震及大海嘯的成因, 一個由南安普頓大學和科羅拉多礦業學院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 來到蘇門答臘俯衝帶, 從一艘科考船上向海床鑽了1.5公里深, 首次從構造板塊獲取了沉積物和岩石的樣本。

研究人員測量了沉積物的組成和化學、熱、物理特性, 建立了電腦模型, 類比計算了上覆板塊的沉積物和岩石是如何堆積起來的, 以及如何隨俯衝帶移動了250公里。 結果表明, 沉積物在巨大壓力下溫度升高導致脫水, 生成更堅固、更剛性的材料, 形成的大面積斷裂帶極易破裂, 從而更易引發更大更危險的地震。

看來這次大地震沉積物脫不了干係, 那麼它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數百萬年以來, 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侵蝕的沉積物被河流運輸數千公里到達印度洋, 日積月累變得越來越厚, 在到達俯衝帶之前, 它們的厚度就足以產生很高的溫度而進入脫水過程,

變成剛性的沉積物, 在更淺的深度形成大面積的斷裂帶, 並最終突然滑動斷裂, 造成2004年蘇門答臘9.2級大地震和大海嘯, 是地球歷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災害之一。

這項研究讓科學家們對具有類似地質特徵的其它地區非常擔心,

目前在太平洋西海岸美國加利福尼亞北部到華盛頓州的卡斯凱迪亞斷裂帶, 以及伊朗、巴基斯塔和加勒比地區, 同樣存在沉積物變暖機制, 很可能會形成致命的大地震, 應引起相關國家的高度警惕和注意。 科學家們曾利用電腦模型類比了北美9級地震, 持續震動將達2至5分鐘, 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到美國北卡羅來納州, 所有品質欠佳的建築都將無一倖免, 高速公路和橋樑將全部坍塌, 強烈海嘯將在太平洋沿岸造成巨大破壞, 數千萬人的生命財產受到巨大威脅。

這項研究本周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